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5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3 篇 历史学
    • 10 篇 中国史
    • 4 篇 考古学
  • 3 篇 管理学
    • 2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主题

  • 15 篇 制诰之宝
  • 3 篇 传国玺
  • 3 篇 元传国玺
  • 2 篇 传国玉玺
  • 2 篇 满汉
  • 2 篇 诰敕
  • 1 篇 文武官员
  • 1 篇 康乾时期
  • 1 篇 内阁学士
  • 1 篇 北元灭亡
  • 1 篇 缣帛档案
  • 1 篇 明初
  • 1 篇 李从珂
  • 1 篇 皇太极
  • 1 篇 清军入关
  • 1 篇 台阁体书法
  • 1 篇 广运之宝
  • 1 篇 交泰殿宝谱
  • 1 篇 张玉麒
  • 1 篇 玉箸篆

机构

  • 2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1 篇 赤峰学院
  • 1 篇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
  • 1 篇 辽宁大学
  • 1 篇 辽宁省档案馆编研...
  • 1 篇 内蒙古赤峰学院
  • 1 篇 德兴县文管所
  • 1 篇 南京城墙博物馆

作者

  • 2 篇 鲍音
  • 1 篇 钟焓
  • 1 篇 赵彦昌
  • 1 篇 马麟
  • 1 篇 蔡名哲
  • 1 篇 李玉
  • 1 篇 圣华
  • 1 篇 刘健春
  • 1 篇 金连玉
  • 1 篇 邵晶
  • 1 篇 李尚英
  • 1 篇 杜佳文
  • 1 篇 春花
  • 1 篇 王祖远
  • 1 篇 孙以刚

语言

  • 1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制诰之宝"
1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1635年皇太极获取“制诰之宝”的政治意义试析——以传国玉玺与成吉思汗哈斯宝的性质比较为中心
收藏 引用
清史研究 2021年 第1期123卷 1-27页
作者: 钟焓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北京100081
近来不少国外学者将1635年皇太极获得所谓林丹汗的传国玉玺的意义定性为继承了蒙元帝国政治遗产的统治合法性。本文认为,皇太极对玉玺事件的操控与利用主要还是着眼于其处理内政的需要,即加速实现将原有汗权统治体改造升级为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南京城墙博物馆藏《明永乐十二年授牌起明威将军命》浅识
东亚文明
收藏 引用
东亚文明 2022年 115-129页
作者: 马麟 金连玉 南京城墙博物馆
敕是古代帝王授、封、赠臣属的文书凭证,朱元璋立国后订立了完备的度,以此作为巩固帝国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南京城墙博物馆收藏的《明永乐十二年授牌起明威将军命》,是明王朝在哈儿分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羁縻卫所度,稳定...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传国玉玺与清朝正统论的几个问题
收藏 引用
清史研究 2020年 第3期119卷 109-118页
作者: 蔡名哲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北京100081
制诰之宝在明清易代之际扮演了重要角色。当时皇太极君臣视该玺为秦玺,故其继统乃来自汉唐以来诸王朝。当得玺的消息传出,还出现该玺为掌教符印之说,并为清朝所接受。入关后清朝淡化该玺之重要性,并视之为元玺,乾隆皇帝更称大清得统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元传国玺传承始末——兼论北元灭亡年代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 2006年 第4期142卷 125-129页
作者: 鲍音 内蒙古赤峰学院
传国玺象征皇权。1368年元惠宗携元传国玺北徙沙漠。元传国玺“制诰之宝”传承于北元孛儿只斤氏诸可汗手中,历时260多年。北元察哈尔正统可汗、元惠宗15世孙,北元末帝林丹汗于1634年兵败殁于青海大草滩;次年其子额哲将“制诰之宝”献给...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长安中丰店所见清代武官家族文物
收藏 引用
上海文博论丛 2011年 第1期 34-39页
作者: 邵晶
2008年10月,开展西安市长安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时,我们于斗门街道中丰店村发现了一批清代文物,后确定为西安市新增文物点。这批文物,为清初武官"封敕授特进光禄大夫总镇贵州安顺大都督"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元传国玺”流传始末
收藏 引用
满语研究 2018年 第1期 132-137页
作者: 春花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北京100009
"传国玉玺"为中原皇帝世代相传的宝物,元朝曾收藏一枚"传国玉玺"。1368年,元败于明,玉玺被元惠宗携往上都,后丢失。17世纪初,玉玺被发现后由土默特部首领取走。1628年,林丹汗打败土默特部,将其夺走。1635年,蒙古军队归顺清军,并将其献...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江西德兴收集的明代
收藏 引用
江西文物 1989年 第1期 70-125页
作者: 孙以刚 德兴县文管所
江西省德兴县文管所收集到一帧明成祖朱棣赐给明初重臣户部尚书夏原吉祖母刘氏的书。 书系宫廷特丝绢织品,以重叠祥云纹为底,色分淡、中、老黄、灰青和普兰五色。书纵35.1、横305厘米。诏令的文字为墨笔楷书,法度谨严,端庄,至...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传国玉玺失踪之谜
收藏 引用
环球人文地理 2019年 第3期 102-105页
作者: 刘健春 李玉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件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它作为开疆拓土、驰骋天下的印迹,作为执国理政、养民生息的法物,更作为江山一统、万世无穷的凭证,一直传承了1600余年,这就是传国玉玺。和氏璧到底有多珍贵?普遍认为,传国玉玺就是和氏璧,第一...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缣帛档案兴衰考(下)
收藏 引用
山东档案 2009年 第4期 57-58页
作者: 赵彦昌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三、缣帛档案的衰落缣帛档案在经历千余年的发展后,尤其是在纸张被人们普遍使用之后,悄悄地开始退出历史的舞台。当然这既有其内在原因,也有其外部因素。(一)缣帛档案衰落的内在原因1.价格昂贵,不易删改。由于缣帛昂贵的价格,无法像竹...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御宝的使用
收藏 引用
科学大观园 2016年 第14期 48-49页
作者: 杜佳文
御宝作为皇帝旨意下达臣民的重要标识,其使用程序十分严格。清朝规定:凡是遇有重大典礼时,皇帝要发布辞给百官,遇有国家重大政事要用诏或的形式告诉臣民,给官员的封爵或京外官员的谕旨要用命、敕命或敕谕的形式进行传达。这些经...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