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62 篇 期刊文献
  • 48 篇 学位论文
  • 5 册 图书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914 篇 电子文献
  • 3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55 篇 文学
    • 71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4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21 篇 新闻传播学
  • 70 篇 教育学
    • 9 篇 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32 篇 法学
    • 22 篇 社会学
    • 6 篇 政治学
    • 4 篇 民族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0 篇 历史学
    • 25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1 篇 世界史
  • 11 篇 管理学
    • 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 篇 工商管理
  • 7 篇 艺术学
    • 3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2 篇 美术学
    • 1 篇 艺术学理论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6 篇 工学
    • 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 篇 农业工程
    • 1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公安技术
  • 3 篇 哲学
    • 3 篇 哲学
  • 3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2 篇 理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作物学

主题

  • 916 篇 冯至
  • 103 篇 《十四行集》
  • 95 篇 里尔克
  • 70 篇 诗歌
  • 65 篇 十四行集
  • 49 篇 诗人
  • 45 篇 卞之琳
  • 34 篇 中国新诗
  • 33 篇 诗歌创作
  • 31 篇 穆旦
  • 30 篇 存在主义
  • 29 篇 叙事诗
  • 26 篇 艾青
  • 25 篇 鲁迅
  • 24 篇 抒情诗人
  • 23 篇 《伍子胥》
  • 23 篇 歌德
  • 21 篇 十四行诗
  • 20 篇 何其芳
  • 20 篇 杜甫

机构

  • 20 篇 武汉大学
  • 18 篇 北京大学
  • 14 篇 云南师范大学
  • 13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0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0 篇 浙江大学
  • 10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9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8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
  • 8 篇 西南大学
  • 8 篇 四川大学
  • 7 篇 同济大学
  • 7 篇 南京大学
  • 7 篇 山东大学
  • 7 篇 广西师范大学
  • 6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6 篇 清华大学
  • 6 篇 中南大学
  • 5 篇 贵州师范大学
  • 5 篇 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2 篇 冯至
  • 18 篇 叶隽
  • 10 篇 吴武洲
  • 10 篇 解志熙
  • 9 篇 杨武能
  • 8 篇 周棉
  • 7 篇 王家新
  • 6 篇 周良沛
  • 6 篇 刘士杰
  • 6 篇 冯姚平
  • 6 篇 刘福春
  • 5 篇 陆耀东
  • 5 篇 杨志
  • 5 篇 史红华
  • 4 篇 汪剑钊
  • 4 篇 罗绂文
  • 4 篇 童道明
  • 4 篇 萧映
  • 4 篇 谭德晶
  • 4 篇 张爱华

语言

  • 91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冯至"
916 条 记 录,以下是91-100 订阅
排序:
从特殊到一般──冯至对德国文学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 第4期31卷 48-55页
作者: 范大灿
从特殊到一般──冯至对德国文学的研究范大灿歌德一八一九年六月十三日写给罗赫利茨(Rochlitz,Friedrich)的信中说:“有三类读者,一类只享受不判断,第三类只判断不享受,中间的一类是享受时判断,判断时享受;...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生命的沉思与存在的决断(下)——论冯至的创作与存在主义的关系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 1990年 第4期 79-88页
作者: 解志熙
3.存在的自我承担与相互关情 一方面强调孤独是个人的本然处境,并因而极力张扬个人应对其存在全面负责,独自承担其生存的全部问题,另一方面又格外重视人与人之间在走向实存途中的相互关情、相互分担。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象征的浪漫之维——冯至的诗学及其文体建构
收藏 引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2期39卷 100-104页
作者: 胡继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 北京100024
胡适称之为"偶然之偶然"的"新诗",是近代中国社会普遍的精神运动的结果,其初始的动机与动力,远不只是关于审美的,甚主要不是关于审美的,对此的诠释与自我诠释,同样多元而丰富,很难用任何一种"绝对的开端"予以简单描述。闻一多发表于1...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冯至译作选
收藏 引用
2019年
作者: 杨武能
来源: 南通市图书馆图书 评论
冯至戴望舒诗歌欣赏
收藏 引用
1989年
作者: (1936-)卢斯飞 刘会文
来源: 南通市图书馆图书 汇雅图书(南通市图书馆... 评论
冯至与里尔克:存在主义视域中的重释
收藏 引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2期36卷 111-114,118页
作者: 彭在钦 杨经建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湖南湘潭411201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长沙410081
冯至与里尔克的关系一直为学界所关注,如果从存在主义视域来考量会获得新的思路和启示。首先,里尔克试图在"存在"的世界通过"事物诗"的创造,赋予艺术永恒的品质;而冯至的《十四行集》中"事物"不仅作为艺术创造的起点,更被视为可以通过...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冯至现代主义诗学精神来源和启蒙性质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辑刊 2008年 第6期 200-203页
作者: 王洪岳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冯至现代主义诗学带有里尔克式的智性特色,并与基督教神学及从中发育而来的存在主义相关联。他认为三个欧洲"畸人"即存在主义者基尔克郭尔、尼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带来了真正的启蒙思想。冯至认为:基尔克郭尔主张不幸、忧郁、绝不与卑污...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冯至“学院写作”的核心内容及其德国思想背景
收藏 引用
中国比较文学 2004年 第4期 142-159页
作者: 叶隽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北京100732
作为一个以日耳曼语文为专业的留德学人,冯至对德国文学与文化的接触是极为广泛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德国文学,所涉猎范围仅仅论文译文就有多家名流。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冯至诗歌创作及其外来影响——以《十四行集》为例
收藏 引用
云南社会科学 2006年 第3期 132-136页
作者: 杨绍军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云南昆明650091
抗日战争时期,受聘于西南联大的“教师诗人”冯至创作了《十四行集,》其以对于生存与死亡、孤独与沟通和日常事物的诗性思考,奠定了冯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为中国十四行诗赢得了广泛的声誉。由于冯至留学德国期间,深受西...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两种姿态,两种“和平”——对冯至作品与利奥波德作品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收藏 引用
语文学习 2023年 第9期 52-53页
作者: 姚兮远 浙江嘉兴市第一中学
人与自然和平相处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话题。人类有时在纷乱中夹缝难存,向自然取精神养料;有时被物欲裹挟,妄图将自然资源快速变现。联读对比冯至和利奥波德作品中两种人与自然的相处姿态,能感受到其中跨越时空的力量。在那个“风雨如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