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6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4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5 篇 文学
    • 1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11 篇 教育学
    • 11 篇 教育学
  • 9 篇 艺术学
    • 9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7 篇 法学
    • 7 篇 社会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工学
    • 1 篇 建筑学

主题

  • 48 篇 冯乐山
  • 19 篇 《家》
  • 12 篇 觉慧
  • 11 篇 觉新
  • 6 篇 高公馆
  • 6 篇 人物形象
  • 5 篇 巴金
  • 5 篇 小说
  • 5 篇 北京人艺
  • 5 篇 瑞珏
  • 4 篇 蓝天野
  • 4 篇 《茶馆》
  • 4 篇 曹禺
  • 4 篇 作家
  • 3 篇 人物性格
  • 3 篇 叛逆者
  • 3 篇 巴金先生
  • 3 篇 封建专制
  • 2 篇 包办婚姻
  • 2 篇 焦菊隐

机构

  • 1 篇 南京邮电学院
  • 1 篇 中国戏剧家协会
  • 1 篇 中央戏剧学院
  • 1 篇 复旦中文系三年级
  • 1 篇 广西大学
  • 1 篇 越南国家大学
  • 1 篇 黑龙江大学
  • 1 篇 杭州浦沿中学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江西省樟树二中
  • 1 篇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

作者

  • 3 篇 巴金
  • 1 篇 王庭宏
  • 1 篇 牟书芳
  • 1 篇 胡辛安
  • 1 篇 肖一木
  • 1 篇 曹禹
  • 1 篇 谷尉年
  • 1 篇 吴兆芬
  • 1 篇 宋宝珍
  • 1 篇 阮秋贤
  • 1 篇 赖康宁
  • 1 篇 龚灼让
  • 1 篇 王润
  • 1 篇 贾学清
  • 1 篇 刘智祥
  • 1 篇 张漫子
  • 1 篇 王蒙
  • 1 篇 范建华
  • 1 篇 宋桂珍
  • 1 篇 李一赓

语言

  • 4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冯乐山"
4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小说《家》与剧本《家》之比较——以“冯乐山”的人物形象为例
收藏 引用
山花 2013年 第18期 128-129页
作者: 董京滨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戏剧的基本任务并不在于像小说那样把事件的过程叙述得清清楚楚,而在于写人,在于塑造人物形象并揭示人物的内心。本文以"冯乐山"这个人物形象为例,分别从情境与人物关系、结构与主题、艺术形式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小说与戏剧的异同。曹禺...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谈曹禺对《家》中冯乐山的二度创作
收藏 引用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 第4期2卷 40-42页
作者: 范建华 南京邮电学院 江苏南京210003
由小说而剧作的二度创作究竟在一个什么样的“度”上进行把握 ,理论界探讨得并不多。本文试图通过对曹禺《家》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重组的诱惑
收藏 引用
读书 1997年 第12期 33-39页
作者: 王蒙
若夫放怀今昔,浪迹山林,所以领稽古之幽情,叙怀人之朗抱也。当其春流将至,清风蜇生,每列时流,尝怀盛事:岁癸又丑日,既云契,诸贤慧然。将事有期于是,引清弦,揽虚竹;右长者,左故知。或聘目于幕山,或青骸于斯室。仰唤崇字,...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忏悔”与“辩解”,兼论反思历史的方式——以巴金《随想录》为例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2008年 第4期 6-12页
作者: 钟文 北京大学中文系
一许多年前,偶然读到"耶鲁四人帮"之一的保罗·德曼(Paul De Man)写的一篇分析卢梭"忏悔"的文章,深受启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国内知识界关于"忏悔"的热闹争论,联想到被称为20世纪的《忏悔录》的巴金的《随想录》。"文革"结束以后,一直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电视连续剧《家·春·秋》改编断想
收藏 引用
学术交流 1990年 第2期 136-137+78页
作者: 高云雷 黑龙江大学
一忠实与超越在由一种艺术形式转换为另一种艺术形式的创作中,素来就有“忠实说”与“创造说”的尖锐对立:一说要忠实原著,改编者不得改动原著的情节乃至于细节,每一部小说搬上银幕,都会因某些情节的改动、增删而争论不休;一说改编是再...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收藏 引用
剧本 2004年 第11期 28-45页
作者: 吴兆芬 中国戏剧家协会
人物:觉新 梅芬 瑞珏 觉慧 鸣凤 周氏 淑贞 婉儿 高老太爷 陈姨太 四太太 五太太 黄妈 冯乐山 婢仆若干第一幕 梅林春雪[幕启。高宅家园,梅林深处。雪霁天晴,到处积着厚雪,晶莹剔透,洁白一片。[风过处,雪花梅花朵朵飘落。端着梅花托盘...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曹禺戏剧潜台词摭谈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 2006年 第5期 62-66页
作者: 贾学清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语忌直,意忌浅。”他说的是诗,但对戏剧也同样适用。生活中人们的谈话总是不会把内心深处想些什么毫无保留地全部讲出来。在某些特定情况下。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关于“改编”的思索——《家·春·秋》改编有感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 1989年 第2期 30-32页
作者: 黄海芹
自从八二年接受改编“家·春·秋”,一直到八八年《家·春·秋》完成、播放、及至播放之后,我从没有停止过对于“改编”的思索。 改编,尤其是对于名著的改编,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究竟怎样的改编才是值得称颂的呢?有人认为,对名著的改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两个《家》的艺术格调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7年 第4期 123-130页
作者: 李计谋
一部优秀的作品到处都有它的知音。一九三一年巴金的长篇小说《家》于《时报》连载,文坛为之大震,一九三三年出版了单行本,更是不胫而走。从此《家》一版再版,几乎成了一代知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发迹、显荣到空幻、灭亡——谈巴金小说《家》里的高老太爷
收藏 引用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 第4期 82-87+93页
作者: 刘世楚
巴金在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里,刻划了一组封建统治阶级的人物群像,如怪僻凶残的冯乐山、专横愚顽的周伯涛、颟顸自得的郑国光、贪婪狡猾的高克明、险恶奸诈的王氏、堕落不堪的高克定、蠢拙偏执的沈氏等等,诸如此类的人物群像当中,在作...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