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5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9 篇 历史学
    • 9 篇 中国史
  • 7 篇 法学
    • 4 篇 政治学
    • 3 篇 社会学
    • 1 篇 民族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16 篇 内诸司使
  • 6 篇 唐代
  • 2 篇 五代
  • 2 篇 家族世系
  • 2 篇 少府监
  • 2 篇 《记室备要》
  • 2 篇 唐长孺
  • 2 篇 山人
  • 2 篇 礼教
  • 2 篇 阶官化
  • 2 篇 礼容
  • 2 篇 《桃花源记》
  • 2 篇 陈寅恪
  • 2 篇 宣徽使
  • 1 篇 唐懿宗
  • 1 篇 阶官
  • 1 篇 个案研究
  • 1 篇 异说
  • 1 篇 中国史学
  • 1 篇 素装

机构

  • 4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吉林大学
  • 1 篇 贵阳学院
  • 1 篇 青海师大历史系
  • 1 篇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
  • 1 篇 清华大学

作者

  • 4 篇 杜文玉
  • 2 篇 李军
  • 1 篇 贺忠
  • 1 篇 土肥义和
  • 1 篇 柳浚炯
  • 1 篇 王孙盈政
  • 1 篇 贾艳红
  • 1 篇 牟发松
  • 1 篇 张国刚
  • 1 篇 刘方
  • 1 篇 曹旅宁
  • 1 篇 卢修龙

语言

  • 1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内诸司使"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论唐代内诸司使的定义及其影响
收藏 引用
唐史论丛 2021年 第1期 66-81页
作者: 杜文玉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有关唐代内诸司使系统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之多,这主要是指内诸司使的个案研究[1],然而对有些基本问题尚没有清晰的结论,比如关于这一系统的定义与始置时间,或语焉不详,或有异说存在,故有必要论述清楚.此外,唐代出现的这一内诸司使系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论唐五代使的等级化
收藏 引用
史学集刊 2010年 第3期 107-117页
作者: 柳浚炯[韩国]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100871
在宦官政治发达的形势下,唐代的使制度不断发展。唐代的使具有使职的特色,除处于最高级别的枢密使和宣徽使,其他使之间没有形成明确的高下等级关系。至五代,使之间逐渐形成明确的高下关系,并且随制度的发展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长孺百年诞辰与中国中古史研究的深化发展(专题讨论)——唐代“山人”考论
收藏 引用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2011年 第5期 40-44页
作者: 牟发松
张国刚探讨了以儒家伦理为中心的礼法名教的发展脉络。他认为,作为先秦时期百家中的一家,历经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儒家经典被化为士大夫风操,士族之家各有家法。唐代以来,士族开始与官爵脱钩,礼法文化也为更多的社会阶...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唐代内诸司使考略
收藏 引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3期28卷 27-35,174页
作者: 杜文玉 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 陕西西安710062
对唐代使系统中的牛羊使、武德使、仗使使、酒坊使、鸡坊使、辟仗使、洛苑使、两街功德使等的设置、职能、沿袭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考述。同时,还对已有的唐代内诸司使研究中存在的某些疏漏和讹误,也进行了补充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谈唐中后期的内诸司使
收藏 引用
齐鲁学刊 1997年 第4期 103-106页
作者: 贾艳红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五代内诸司使的变化
收藏 引用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2年 第4期19卷 37-40页
作者: 李军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 北京100037
内诸司使在五代多由士人充任;统治阶级对其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增添、削减了部分使职;内诸司使形成了阶官化的趋势,这也是统治阶级斗争的一个原因;其权力较唐代有所扩大,但同时本身的职责也日趋削弱,到宋朝时成为阶官.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代内诸司使考略
收藏 引用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2000年 第2期 27-35页
作者: 杜文玉
对唐代内诸司使系统中的牛羊使、武德使、仗使使、酒坊使、鸡坊使、辟仗使、洛苑使、两街功德使等的设置、职能、沿袭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考述。同时,还对已有的唐代内诸司使研究中存在的某些疏漏和讹误,也进行了补充研究,...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辽代宣徽使考述
收藏 引用
蒙古社会科学 2021年 第5期42卷 72-77页
作者: 卢修龙 吉林大学文学院 吉林长春130012
辽代存在北院宣徽使、南院宣徽使、宣徽北院使和宣徽南院使四种不同称谓的宣徽使,其中北、南院宣徽使隶属于北面官系统,宣徽北、南院使则属于南面官系统。宣徽使离职后大多继续留任中枢机构,有的甚至进入宰执行列,或是出任北面宫官,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至五代时期閤门使的性质及其职能变化
收藏 引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 第4期47卷 55-62页
作者: 杜文玉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西安710119
閤门使为唐代始置的使职官,掌供奉朝会,承接表章,赞引亲王、宰相、百官、蕃客朝见、辞谢等事。在唐代,閤门使由宦官担任,属于内诸司使之一,五代时期成为使之一,并向阶官化发展,至宋代遂正式成为武官之阶。閤门使与入閤制度对后世影...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再論唐代的宣徽使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史论丛 2018年 第3期 71-91页
作者: 王孫盈政 四川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
大曆(766—779)末年,唐設立宣徽院,由宦官任使,負責君王的娱樂活動,在內中地位較低。此後,宣徽使的重要性逐漸上升,至唐末,成爲地位僅次於神策中尉和樞密使的參與中樞決策的內使。宣徽使與掌庶務內的聯繫並不密切,並非內諸的領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