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 篇 文学
    • 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4 篇 兴观
  • 1 篇 物感
  • 1 篇 长明灯
  • 1 篇 一举两得
  • 1 篇 施洋
  • 1 篇
  • 1 篇 以意逆志
  • 1 篇 期待视野
  • 1 篇 审美感受
  • 1 篇 钟嵘
  • 1 篇 小时候
  • 1 篇 交感
  • 1 篇 文学的历史性
  • 1 篇 空白
  • 1 篇 在者之思
  • 1 篇 滋味说
  • 1 篇 文艺审美
  • 1 篇 共在之域
  • 1 篇 读书

机构

  • 1 篇 陕西理工学院
  • 1 篇 四川大学
  • 1 篇 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 篇 苏里
  • 1 篇 尚园园
  • 1 篇 王超
  • 1 篇 郝若羽

语言

  • 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兴观"
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钟嵘的“
收藏 引用
昆明学院学报 2013年 第1期35卷 128-131页
作者: 尚园园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陕西汉中723000
""自提出之后,其内涵可谓众说纷纭,各家之说均只涉及了""的不同方面。钟嵘在《诗品》中对于""的阐释突破了儒家传统诗教思想的束缚,在诗歌创作、读者欣赏和诗歌品评方面,都提到了""。尤其是从诗歌接受角度,由"文已尽而意有余"...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在者之思到共在之域——论交感诗学思想在中国文论中的嬗变与转型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 2005年 第11期25卷 82-85页
作者: 王超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本文试图探讨交感诗学思想形成的价值母体、文化语境及其基本的嬗变形态,通过对其艺术内涵和现实意义的梳理和探索,总结出“物感—兴观—交感”三个主要的阶段性样态,并进行对比和照,追问它在普遍“失语”的中国文论处境下能否或如何...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国美学接受维度的系统化研究——以接受美学看孔孟文学理论
收藏 引用
名家名作 2019年 第7期 124-125页
作者: 郝若羽 山东师范大学
孔子的"兴观"、孟子的"以意逆志"理论,在我国古代文学鉴赏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西方伊瑟尔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虽然与中国的孔孟学说产生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但是二者有着高度的相容性。借助伊瑟尔姚斯的接受美学...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脚搓木棍读书
收藏 引用
快乐语文 2020年 第29期 32-32页
作者: 苏里 不详
从前,有个叫施洋的人,小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晚上施洋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天夜里冷,没坐一会儿,施洋的脚就冻僵了。他只好时不时站起来跺跺脚。后来,他觉得这样浪费时间,就削了一根...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