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62 篇 期刊文献
  • 28 篇 学位论文
  • 3 册 图书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9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72 篇 文学
    • 26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52 篇 历史学
    • 52 篇 中国史
    • 6 篇 考古学
  • 43 篇 法学
    • 29 篇 社会学
    • 12 篇 公安学
    • 3 篇 政治学
    • 2 篇 民族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0 篇 教育学
    • 30 篇 教育学
  • 9 篇 哲学
    • 9 篇 哲学
  • 7 篇 工学
    • 7 篇 公安技术
  • 3 篇 管理学
    • 3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艺术学
    • 2 篇 美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394 篇 公安派
  • 101 篇 袁宏道
  • 44 篇 竟陵派
  • 35 篇 袁中道
  • 33 篇 袁宗道
  • 30 篇 性灵说
  • 22 篇 前后七子
  • 21 篇 小品文
  • 20 篇 文学思想
  • 20 篇 李贽
  • 19 篇 袁中郎
  • 17 篇 江盈科
  • 16 篇 独抒性灵
  • 16 篇 公安三袁
  • 16 篇 钟惺
  • 15 篇 性灵
  • 14 篇 文学主张
  • 14 篇 诗歌创作
  • 14 篇 唐宋派
  • 13 篇 文学创作

机构

  • 12 篇 南京大学
  • 11 篇 复旦大学
  • 11 篇 武汉大学
  • 8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7 篇 苏州大学
  • 6 篇 西南大学
  • 5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4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4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4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3 篇 齐齐哈尔大学
  • 3 篇 广西大学
  • 3 篇 四川大学
  • 3 篇 南开大学
  • 3 篇 中山大学
  • 3 篇 广西民族大学
  • 2 篇 绍兴文理学院
  • 2 篇 暨南大学
  • 2 篇 湖南科技大学
  • 2 篇 四川师范大学

作者

  • 8 篇 黄仁生
  • 6 篇 吴调公
  • 6 篇 王承丹
  • 5 篇 孟祥荣
  • 5 篇 陈文新
  • 3 篇 王英志
  • 3 篇 戴红贤
  • 3 篇 陈广宏
  • 3 篇 夏咸淳
  • 3 篇 周群
  • 3 篇 周荷初
  • 3 篇 邢满
  • 3 篇 乔力
  • 3 篇 左东岭
  • 3 篇 陈刚
  • 3 篇 熊礼汇
  • 3 篇 曾纪鑫
  • 2 篇 张微
  • 2 篇 王逊
  • 2 篇 黄强

语言

  • 39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公安派"
394 条 记 录,以下是391-400 订阅
排序: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袁传说
收藏 引用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 第1期45卷 F0002-F0002页
作者: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长江大学) 荆州市群众艺术馆
“三袁传说”是关于晚明著名文学流公安派”代表人物——“公安三袁”的传说故事,是历代人民群众根据“三袁”的生平事迹演绎、创造、口头传承下来的,并在湖北省公安县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三袁传说”是湖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版图
收藏 引用
诗歌月刊 2012年 第8期 69-69页
作者: 阿翔
主持人语:明代晚期有三袁,他们分别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长安里(今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所以文学流世称"公安派",其文学主张反对承袭,主张通变,"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开创了一代新风。公安新时期诗...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与袁中郎对饮
收藏 引用
长江文艺 2004年 第8期 71-71页
作者: 王维洲
癸未九月末,行经枝江,应邀观览酒厂,并与酿酒主人及当地文友聚会纵论酒事。我曾蒙湖南吉首酒业《湘泉之友》报多年赠阅并书信往还,对酒而歌感慨良多,因就湘泉、酒鬼酒的近年演化作一即席发言。会后枝江酒业老总蒋红星先生与我对杯交谈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袁宏道喜“疵”说到“创”
收藏 引用
阅读与写作 1994年 第12期 23-23页
作者: 龙先林
晚明公安派领袖袁宏道在为他弟弟袁中道经游历天下后所作之诗文作叙时说:“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余则极喜疵处。”这是为什么呢?他接着说:“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