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6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4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5 篇 文学
    • 2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2 篇 法学
    • 12 篇 社会学
  • 8 篇 艺术学
    • 6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2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6 篇 教育学
    • 6 篇 教育学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主题

  • 48 篇 入派三声
  • 21 篇 《中原音韵》
  • 9 篇 平分阴阳
  • 7 篇 周德清
  • 7 篇 中原音韵
  • 5 篇 入声字
  • 4 篇 入声韵
  • 4 篇 《广韵》
  • 4 篇 入声
  • 3 篇 切韵
  • 3 篇 上声
  • 3 篇 清入声字
  • 2 篇 北京音
  • 2 篇 宁继福
  • 2 篇 古入声字
  • 2 篇 声调
  • 2 篇 普通话语音
  • 2 篇 浊上归去
  • 2 篇 去声
  • 2 篇 阴声韵

机构

  • 4 篇 南京大学
  • 2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2 篇 山东大学
  • 2 篇 温州大学
  • 1 篇 中央音乐学院
  • 1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1 篇 洛阳师专中文系
  • 1 篇 河北大学
  • 1 篇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
  • 1 篇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 1 篇 重庆师范学院
  • 1 篇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1 篇 昆明师专中文系
  • 1 篇 南京晓庄学院
  • 1 篇 阜阳师范学院
  • 1 篇 福建师大语言研究...
  • 1 篇 天津师范大学
  • 1 篇 韶关大学
  • 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 篇 商务印书馆汉语编...

作者

  • 4 篇 黎新第
  • 4 篇 张竹梅
  • 3 篇 俞为民
  • 2 篇 唐作藩
  • 2 篇 金欣欣
  • 2 篇 刘俊一
  • 1 篇 张岩
  • 1 篇 张树铮
  • 1 篇 赵宏
  • 1 篇 沈建民
  • 1 篇 陈大为
  • 1 篇 严振洲
  • 1 篇 张帅
  • 1 篇 徐安蓉
  • 1 篇 牛云龙
  • 1 篇 马重奇
  • 1 篇 李无未
  • 1 篇 杨翊强
  • 1 篇 李树俨
  • 1 篇 孟爱华

语言

  • 4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入派三声"
4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中原音韵》的“入派三声
收藏 引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 第1期21卷 92-98页
作者: 林端
1 总说元朝周德清的名著《中原音韵》是近代汉语北方话的代表。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系统为标准音,普通话形成的方言基础是北方话,普通话形成的历史基础是近代汉语。代表近代汉语北方话的著名韵书《中原音韵》无疑是研究普通话语音...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原音韵》“入派三声”考论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 2021年 第6期 41-53页
作者: 俞为民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在元代北方中原一带的实际语言中尚有,元曲作家为"广其押韵",将当时北方中原一带实际语言中的平、上、去,而《中原音韵》是"为作词而设",故其"入派三声"是依据元代曲家的曲作语言,而不是实际语言。"入派三声"实是为便...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入派三声”与“逢必断”——语言音乐学棱镜下的字唱腔问题
收藏 引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 第4期 96-109页
作者: 吴梦雅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
元代周德清撰写《中原音韵》,定“入派三声”,为后世音韵学争论埋下了伏笔。结合戏曲音乐与音韵学来看,“入派三声”是作曲与行腔手段的体现,字由于其收促性,不同程度地破坏了气息的连续性与口腔共鸣腔的稳定性,难以搭配润腔旋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平分阴阳,入派三声
收藏 引用
语文研究 2000年 第1期 15-22页
作者: 李树俨 韶关大学中文系 广东韶关512005
《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是大都音;“入派三声”就是“”;“平分阴阳”在先,“入派三声”在后;明初发生的多种方言竞争导致的叠置式音变主要影响到北京官话古清字调类的演化,清初东北官话的侵导致的方言波浪的扩散主要影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原音韵》“入派三声”论
收藏 引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2期44卷 151-156页
作者: 金欣欣 南京大学文学院 江苏南京210023 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中心 北京100710
元代戏曲家周德清编撰的《中原音韵》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同时也是研究元代汉语语音的一份重要材料。通过研究《中原音韵》可知,当时的汉语通语是有的。文章对《中原音韵》中"入派三声"的论述做了讨论,指出:1."入派三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南曲“入派三声”问题初探
收藏 引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 第2期 67-70,54页
作者: 张竹梅
南北曲韵均“入派三声”,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了.以南戏为例,《琵琶记》第十出[红纳袄][前腔]以”在、瑞、台、灾、白”为韵;《荆钗记》第十五出[步步娇]以“事、起、得、碎、时、礼、得、祭”为韵;《白兔记》(成化本)第十一出[锁甫...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说“入派三声”之“”——《论》之十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9期28卷 193-196页
作者: 夏中易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中原音韵》"入派三声"之说,引起后世许多争议。通观专家们的诸多讨论,多以此""为四之一,又兼韵的性质为基础,论其怎样地平上去。笔者以为,汉语言不是一种调而只有韵类的含义。周德清"入派三声"之说,其实质不在说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入派三声和朝鲜的喉音字母“■”
收藏 引用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 第1期 68-72页
作者: 木之
入派三声”说是《中原音韵》(1324年)的作者周德清提出来的。可是自明、清以来,对此说的看法一直有争议,甚至到现在也未能够取得完全一致的见解。这里,有主张“中原之音”本有的,也有坚持当时已经消失的。本文想从略析周德清...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九宫大成北词宫谱》所反映的“入派三声”问题再论
收藏 引用
南开语言学刊 2009年 第1期 35-44,181页
作者: 高航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300074
"入派三声"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我们通过对《九宫大成北词宫谱》中古人字音阶走势和相对音高情况的统计分析,结合《〈九宫大成北词宫谱〉各调乐字调值拟测》一文的研究结果,来判定古字的调。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周德...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原音韵》“入派三声”即“”证
收藏 引用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 第4期 86-90+50页
作者: 严振洲
《中原音韵》“入派三声”是否即“”,近年来颇有些不同的见解。值得注意的是,持肯定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双方都以此书作者周德清在书中的原话作为自己持论的依据。甚至周氏同一句话,持不同观点的人都可以用来为说明自己的观点服...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