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4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2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 篇 哲学
    • 18 篇 哲学
  • 3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 1 篇 政治学
  • 3 篇 历史学
    • 1 篇 考古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世界史

主题

  • 25 篇 先秦儒道
  • 3 篇 理想人格
  • 3 篇
  • 3 篇 道家
  • 3 篇 互补
  • 2 篇 形而上学
  • 2 篇 有名
  • 2 篇 董仲舒
  • 2 篇 无名
  • 2 篇 至德之世
  • 2 篇 《老子》
  • 2 篇 和谐
  • 1 篇 哲学思维
  • 1 篇 早期儒学
  • 1 篇 儒家王道
  • 1 篇 人格观
  • 1 篇 艺术之美
  • 1 篇 先秦时期
  • 1 篇 处世之道
  • 1 篇 美学研究

机构

  • 2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 篇 云南文山师专
  • 1 篇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 1 篇 贵州黔匀律师事务...
  • 1 篇 兰州大学
  • 1 篇 上饶师范学院
  • 1 篇 台湾大学
  • 1 篇 安徽大学
  • 1 篇 山东大学
  • 1 篇 哈尔滨师范大学
  • 1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 篇 湖北大学
  • 1 篇 中国海洋大学
  • 1 篇 西安政治学院
  • 1 篇 渤海大学
  • 1 篇 南京艺术学院
  • 1 篇 合肥师范学院
  • 1 篇 扬州大学
  • 1 篇 福建集美大学

作者

  • 2 篇 崔基勋
  • 1 篇 方同义
  • 1 篇 郑淑媛
  • 1 篇 林长盛
  • 1 篇 王玫
  • 1 篇 陈赟
  • 1 篇 范一丁
  • 1 篇 彭战果
  • 1 篇 石丽娟
  • 1 篇 马德邻
  • 1 篇 陈亚萍
  • 1 篇 王先亮
  • 1 篇 梁励
  • 1 篇 吴沁芳
  • 1 篇 刘泽亮
  • 1 篇 杨峰
  • 1 篇 董振娟
  • 1 篇 李霞
  • 1 篇 李峰
  • 1 篇 钱为

语言

  • 2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先秦儒道"
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排序:
先秦儒道法三家人性理论巡礼——兼谈当代人生价值理论的重建问题
收藏 引用
安徽史学 1999年 第3期 15-20页
作者: 徐俊祥 扬州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
现今世界,日益重视人的价值,追求人的价值实现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旋律。曾几何时,发轫于先秦的儒、道、法三家对人性的论述代表着一代人的真知灼见,服务乃至主宰着整个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当世人们对先秦三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先秦儒道审美思想初探
收藏 引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第3期 85-87页
作者: 董振娟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山东青岛266003
儒家的审美目标以伦理为本位,追求审美的社会功利目的,而道家则强调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在审美的途径上,儒家重感性认知,强调“诗、书、礼、乐”等审美途径,而道家重心理过程,主张“道法自然”。对审美功能的认识方面,儒家认...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先秦儒道和谐思想的差异性及当代互补性
收藏 引用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10年 第1期23卷 20-22,30页
作者: 杨峰 西安政治学院科研部 陕西西安710068
和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无论是强调以礼乐制度支持人际和谐的儒家,还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家,都有明确的和谐思想。但他们所阐释的达到和谐目标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却截然不同,由此也使他们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先秦儒道“天人合一”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收藏 引用
滨州学院学报 2014年 第2期30卷 28-32页
作者: 王欣龙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21002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深层次的概念,"天人合一"既是一个哲学命题,又是一个生态伦理原则。先秦儒道"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天人整体之学,它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意涵。从哲学论、价值论、行为论三个维度可以勾勒出先秦儒道"天人合一"观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两种哲学传统的概念生长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与先秦儒道哲学关于概念界定的比较
收藏 引用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 第1期16卷 14-19页
作者: 方同义
按照列宁的观点,范畴或概念是人类认识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本能人和野蛮人面前的自然界是一团不可分别的浑沌,自觉的人和文明人则运用范畴概念把自然现象区分开来了。因此,范畴概念的形成直接来之于人们向周围世界“询问什么”以及...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有名与无名之间——先秦儒道“和”的观念研究
收藏 引用
国学学刊 2020年 第1期 48-53+142页
作者: 崔基勋 上饶师范学院
"和"作为先秦儒道核心观念,可分为"有名之和"与"无名之和"。先秦儒家重视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有名之和",讲究现象世界中彼此之和谐;道家则重视阴与阳、人与道之间的"无名之和",讲究复归于本根世界中"道"的状态。虽在有名与无名之间...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论先秦儒道两家的治民观
收藏 引用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 第1期12卷 90-95页
作者: 陈亚萍 梁励
试论先秦儒道两家的治民观陈亚萍,梁励春秋战国之际,作为百家争鸣中显学的儒、道两家,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对各国当权者所关心的治理民众,维护统治的问题,提出了各自相异的治民观。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关心人生和社会诸问...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先秦儒道社会和谐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收藏 引用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8年 第3期 79-81页
作者: 林长盛 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与经济管理学院 哈尔滨150025
先秦儒道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先秦儒道都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但关于通向和谐社会途径的观点却不尽相同。若以儒道互补,则对当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先秦儒道人格意识的美学价值
收藏 引用
社科纵横 1999年 第1期14卷 54-57页
作者: 杨磊 云南文山师专
探究中国古典美学的奥秘,必须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哲学,中国古典美学是从中国古代文化学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智慧之花,正是根植于这个深厚的土壤,吸取了中国古代文化哲学的精髓,中国美学,特别是中国艺术才焕发出奇异的光彩,形成了自己...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析先秦儒道理想人格观之差异
收藏 引用
管子学刊 1998年 第3期 66-70页
作者: 吴沁芳 福建集美大学师范学院政教系
先秦时期,理想人格的探索与实践曾引起极大重视和纷杂争议,其中以儒道两家论辩最为突出,对后世影响亦最为深远。因此,探究其理想人格设计的认知基础与价值取向之异同,以观其对今人的价值影响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一、先秦儒道理想...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