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239 篇 期刊文献
  • 401 篇 学位论文
  • 101 册 图书
  • 51 篇 会议
  • 2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8,774 篇 电子文献
  • 24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536 篇 哲学
    • 4,534 篇 哲学
  • 1,441 篇 历史学
    • 1,192 篇 中国史
    • 258 篇 考古学
    • 218 篇 世界史
  • 1,339 篇 文学
    • 709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558 篇 新闻传播学
    • 7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989 篇 法学
    • 374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364 篇 社会学
    • 224 篇 政治学
    • 68 篇 法学
    • 64 篇 民族学
  • 565 篇 教育学
    • 496 篇 教育学
    • 39 篇 体育学
    • 3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370 篇 管理学
    • 170 篇 公共管理
    • 122 篇 工商管理
    • 74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26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65 篇 艺术学
    • 107 篇 美术学
    • 34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3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148 篇 经济学
    • 99 篇 应用经济学
    • 51 篇 理论经济学
  • 110 篇 工学
    • 27 篇 建筑学
    • 22 篇 城乡规划学
    • 13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06 篇 理学
    • 68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67 篇 医学
    • 37 篇 中医学
    • 19 篇 中西医结合
  • 13 篇 军事学
  • 4 篇 农学

主题

  • 8,794 篇 儒学
  • 451 篇 孔子
  • 270 篇 中国
  • 245 篇 儒家
  • 207 篇 佛教
  • 166 篇 马克思主义
  • 164 篇 董仲舒
  • 161 篇 中国传统文化
  • 148 篇 儒家思想
  • 135 篇 孟子
  • 112 篇 日本
  • 110 篇 传统文化
  • 107 篇 基督教
  • 106 篇 朱熹
  • 105 篇 道教
  • 100 篇 佛学
  • 99 篇 哲学
  • 89 篇
  • 87 篇 儒教
  • 75 篇 影响

机构

  • 280 篇 山东大学
  • 204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5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48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144 篇 北京大学
  • 125 篇 南京大学
  • 113 篇 四川大学
  • 101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99 篇 中山大学
  • 98 篇 武汉大学
  • 98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85 篇 南开大学
  • 84 篇 复旦大学
  • 75 篇 河北大学
  • 73 篇 清华大学
  • 58 篇 河南大学
  • 57 篇 贵州大学
  • 54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53 篇 安徽大学
  • 51 篇 苏州大学

作者

  • 65 篇 黄玉顺
  • 26 篇 吴光
  • 26 篇 舒大刚
  • 25 篇 郭齐勇
  • 24 篇 余治平
  • 24 篇 陈来
  • 23 篇 蔡德贵
  • 23 篇 杜维明
  • 23 篇 李景林
  • 23 篇 周桂钿
  • 22 篇 杨国荣
  • 22 篇 韩星
  • 22 篇 宋志明
  • 21 篇 赵吉惠
  • 21 篇 蒙培元
  • 19 篇 朱汉民
  • 19 篇 汤一介
  • 18 篇 蒋国保
  • 18 篇 李承贵
  • 18 篇 李祥俊

语言

  • 8,789 篇 中文
  • 4 篇 英文
  • 1 篇 日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儒学"
879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儒学
收藏 引用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 2014年 第2期 24-24页
作者: 张其昀 杨盈莹 不详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历代中国的官方学说,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主体,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儒家学说不仅在中国,在东亚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儒学中的权利重构及其意义
收藏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 第6期51卷 29-41,174,175页
作者: 陈乔见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学界关于儒学与权利的关系有相容论与不相容论两种观点,不相容论则由"儒家配不上权利"论逐渐走向"权利配不上儒家"论。不相容论者要么否定权利,要么否定儒学,但二者大都持"权利"起源特殊论和历史主义方法论,认为不能用"权利"话语来诠释...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儒学与中国古代农学——从孔子反对“樊迟学稼”说起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2003年 第4期 51-57页
作者: 乐爱国 厦门大学哲学系
对于孔子反对“樊迟学稼” ,应当作具体分析 ,不能简单视之为儒家鄙视农业科技的证据 ,而在事实上 ,孔子反对“樊迟学稼”并没有对古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 ,儒家的民本、农本思想推动了古代农业科技的发展 ,儒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儒学的医疗与医疗的儒学——儒学生命教化论的一个新维度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 2021年 第12期318卷 10-17,281页
作者: 程旺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029
儒学与医疗关涉的理论维度十分丰富。儒学医疗之维,可以丰富对"医疗"理论面相的多元理解及相关疗治方案的选择途径,同时也有助于扩充儒学修身理论的应有内涵。孔子注重通过道德养生和礼仪培护来实现对身体和内心秩序的束导、调节和提升...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儒学、中国文化与世界多元文明--以儒佛道三教关系为视角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2010年 第4期 4-13页
作者: 洪修平 南京大学图书馆 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南京大学哲学系 南京大学宗教学系
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和基础。儒学本身是在与诸子百家的争鸣中成长,在与佛、道的交融中发展的。儒学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同时也对佛、道等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宋明时代的儒学,其实是以原始儒学为基点,融摄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儒学在江南的建置化与民间化——基于嘉兴儒学物质载体的数字人文分析
收藏 引用
民俗研究 2023年 第1期 117-129,159页
作者: 车群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 上海200240
儒学的建置化和民间化,即儒学作为中央集权制大一统王朝的国家意识形态,在地方社会完成一整套治理体系的构建,并向下渗透到民众日常生活的过程。对地方志中所载儒学物质载体的大数据分析表明,以嘉兴为代表的江南地区自宋代开启儒学建置...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儒学视野中的公共关系
收藏 引用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1期 63-69,189页
作者: 解光宇 张娜 安徽大学中国哲学与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哲学系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管理哲学,越来越朝着人本化、责任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这与儒学理论有契合之处。从人本论看,儒家"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对公共关系主体实行人本管理具有启示作用;从义利观看,儒家"义利合一""义以生利"的价值取向促使...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儒学的传承与开新——以熊十力释“理”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2期51卷 128-137页
作者: 李承贵 南京大学哲学系
熊十力对"理"的诠释,反映了他从儒学开出新外王的强烈而虔诚的愿望和理念,也展示了他在哲学上的卓越创造力。熊十力认为"理"应具有的本体之性有三——实有、至足、创生,三种本体之性又可以内在地推演出三种"末用义"——科学、民主和权宜...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儒学研究的“体知”进路
收藏 引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 第5期38卷 110-120页
作者: 白宗让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北京100871
"体知"由杜维明先生于1985年提出。原始儒学的"体知"特质体现于艺术、情感及内外兼修的修身方式,这一视角可以同情地进入原始儒学鲜活的生命世界。"体"的优越性表现在三方面:感知本体、变化气质、易简之道,这一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当代...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儒学现代发展的几个问题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1期49卷 35-44页
作者: 蒙培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北京100732
儒学的现代发展有三个阶段,当前是儒学进入多元文化对话时期,出现了向不同层面发展的趋势。要阐明儒学的意义,需要深入到先哲的心灵世界,通过体验的方法,领会其生命意义,从当代的问题意识出发,开展深层对话,以解决儒学与政治、宗教的关...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