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 篇 文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艺术学理论

主题

  • 4 篇 作品生成
  • 1 篇 语言论
  • 1 篇 形象论
  • 1 篇 道场
  • 1 篇 理论批评
  • 1 篇 文艺批评
  • 1 篇 术语
  • 1 篇 伊瑟尔
  • 1 篇 文学本体
  • 1 篇 古典绘画
  • 1 篇 能力生成
  • 1 篇 姚斯
  • 1 篇 知识生成
  • 1 篇 涵义
  • 1 篇 敦煌佛教
  • 1 篇 “接受美学”
  • 1 篇 决定性因素
  • 1 篇 情感生成
  • 1 篇 场域互动

机构

  • 1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1 篇 福建省福清卫生学...
  • 1 篇 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 篇 陈海娟
  • 1 篇 王璜生
  • 1 篇 李小荣
  • 1 篇 陈果安

语言

  • 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作品生成"
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场域互动:道场与敦煌佛教文艺作品生成
收藏 引用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2期38卷 86-101页
作者: 李小荣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 福建福州350007
“道场”是敦煌佛教文献中最常见的表现场域概念的关键词,其含义极其丰富,涉及物理空间、心理信仰空间、文化制度空间三大层面。而道场的中外互动、内外互动、内部联动、虚实互动和多重联动,是敦煌各种佛教文艺作品生成的主要途径;正是...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国古典绘画接受现象研究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 1991年 第1期 110-125页
作者: 王璜生
本世纪60年代,德国学者姚斯和伊瑟尔创立了“接受美学”理论。“接受”(Reception)作为一个理论批评的术语,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在19世纪及之前,文艺批评的关注点更多地落在作者之于作品的关系上,认为作者对其作品生成具有主动性的意...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形象,抑或是语言?——就文学本体与赵炎秋先生商榷
收藏 引用
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 第4期27卷 42-44页
作者: 陈果安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南长沙410003
确立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本体地位显然不是一个一般性的理论问题。赵炎秋先生有机整合形象论文论、语言论文论 ,试图从有机、综合的层面揭示文学作品是如何生成的 ,这种努力给我们的文艺研究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开展
收藏 引用
科教导刊 2020年 第34期 133-134页
作者: 陈海娟 福建省福清卫生学校 福建福清350313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学业水平考试以及教师的各种赛事等的促动下,更加强调课堂的"生成性教学"。本文首先结合本人的认知定义了"什么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生成性课堂’";以及教师在课前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如何随着课堂教...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