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444 篇 期刊文献
  • 6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45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76 篇 哲学
    • 176 篇 哲学
  • 111 篇 文学
    • 10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7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73 篇 历史学
    • 44 篇 中国史
    • 30 篇 考古学
    • 2 篇 世界史
  • 41 篇 艺术学
    • 25 篇 美术学
    • 8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3 篇 艺术学理论
    • 3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27 篇 教育学
    • 5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2 篇 体育学
  • 19 篇 法学
    • 10 篇 政治学
    • 8 篇 社会学
    • 3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1 篇 经济学
    • 10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8 篇 工学
    • 2 篇 建筑学
    • 2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风景园林学(可授工...
  • 6 篇 管理学
    • 4 篇 工商管理
  • 4 篇 理学
    • 1 篇 天文学
    • 1 篇 地理学
  • 4 篇 医学
    • 4 篇 中医学

主题

  • 450 篇 佛道
  • 27 篇 道教
  • 26 篇 佛教
  • 13 篇 南岳
  • 9 篇 成佛
  • 9 篇 释教
  • 9 篇 儒家
  • 8 篇 三教
  • 8 篇 宗教
  • 8 篇 佛教传入
  • 7 篇 道士
  • 7 篇 苏轼
  • 7 篇 修行
  • 7 篇 菩萨
  • 7 篇 造像碑
  • 7 篇 佛教思想
  • 7 篇 思想
  • 7 篇 三教合一
  • 6 篇 儒学
  • 6 篇 佛教界

机构

  • 6 篇 四川大学
  • 5 篇 南开大学
  • 4 篇 中国佛教协会
  • 4 篇 西北大学
  • 3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3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3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3 篇 浙江大学
  • 3 篇 湖南大学
  • 2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2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2 篇 南京大学
  • 2 篇 西安美术学院
  • 2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2 篇 山东大学
  • 2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
  • 2 篇 苏州大学
  • 2 篇 中国美术学院

作者

  • 3 篇 张宏宇
  • 2 篇 强亚莉
  • 2 篇 刘礼堂
  • 2 篇 肖永明
  • 2 篇 宣朝庆
  • 2 篇 杨瑛
  • 2 篇 何满子
  • 2 篇 杨少涵
  • 2 篇 裴建平
  • 2 篇 冉万里
  • 2 篇 王利民
  • 2 篇 程昊卿
  • 2 篇 学诚
  • 2 篇 陈晋
  • 2 篇 王育杰
  • 2 篇 孟杰
  • 2 篇 刘勤
  • 2 篇 于怀瑾
  • 2 篇 赵雅辞
  • 2 篇 刘跃进

语言

  • 45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佛道"
45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佛道交涉背景下的引路菩萨图像研究--以幡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宗教学研究 2024年 第1期 109-117页
作者: 赵雅辞 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幡是引路菩萨重要的图像学特征。将幡用于丧葬仪式中的引魂幡,本是中土的传统。东晋以来,幡成为佛道二教重要法器,教灵宝派受教大乘思想之影响,将幡用于引度亡魂。唐代起,教引路菩萨始将幡用于引魂。因此,引魂幡是佛道交涉之产物...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拟男”“胡风”与佛道:唐代女性日常生活的三重坐标及其文化意蕴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 2023年 第6期 110-117页
作者: 刘礼堂 程昊卿 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72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唐代女性的日常生活均呈现出多彩奔放的特点。这种多彩奔放的日常生活,是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的产物,离不开对男性生活方式的模仿、对周边民族风俗的崇尚和对佛道宗教文化的利用。从性别、民族和宗...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佛道回流,还是经学势然?——《中庸》升经再论
收藏 引用
文史哲 2019年 第3期 62-73,166,167页
作者: 杨少涵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中庸》原为《礼记》之一篇,南宋以后成为"四书"之一。在《中庸》由"篇"升格为"书"的过程中,佛道人士早在宋代儒家之先已对《中庸》进行了广泛关注和大力提倡。据此,学界引申出一种《中庸》"回流说",即《中庸》是从佛道回流至儒家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陶弘景的佛道兼修思想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 2024年 第3期 56-57页
作者: 刘馨蔚 江苏理工学院
陶弘景(456-536)是南朝齐、梁时期的高,是教上清派的重要传承人、茅山宗的创始人,其在教史上的地位自不需赘言。陶弘景一生的行迹体现了他博学多才、勤于读书的学问家精神,体现了一个思想家的博大胸怀。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佛道造像碑看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 2024年 第4期 60-61页
作者: 蔡晓菁 中国国家博物馆
佛道造像碑大部分发现于陕西关中一带,同时带有教和教元素,也被称为佛道混合造像碑或双教造像碑。这类石碑多由北朝时期的中下层民众供奉,映射出教、教为大众所接受的一条独特途径,也反映了宗教适应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性的一面...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佛道并流,共生共荣:唐宋时期的崆峒山宗教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收藏 引用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3年 第1期 332-340,588-589页
作者: 吴通 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甘肃平凉市崆峒山,为六盘山支脉,位处秦汉鸡头的形胜之地,亦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后的第一座名山,被誉为“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因黄帝问广成子的文化渊源、历代以来山上教发展的传承积淀,以及民间信仰崇拜的社会影响等多重因...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佛道与儒在宗族丧礼中的冲突与融合——以民国时期湖南湘乡县的丧礼为例
收藏 引用
湖南社会科学 2018年 第3期 197-204页
作者: 钟启顺 沈宏格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从宋代到明清,丧事中的佛道活动受到朝廷及士大夫的批评与禁止。民国时期,湘乡宗族在承袭明清对丧礼中的佛道现象进行批评的同时,却在其所坚持的儒家礼制《文公家礼》中融入了大量的佛道内容,并以族谱的形式加以固定与传播。究其原因主...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北朝时期的“佛道合碑”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 2021年 第8期 68-69页
作者: 吴闻超 中北大学艺术学院
一、“佛道合碑”——特殊形式的北朝造像碑作为中国古代宗教雕刻的形式,造像碑是在整块石碑的一面或多面开龛,用浮雕、线刻的形式造像,通常还铭刻发愿文,记录造像缘由、造像者的信息等,用以还愿或施功德。据宋代赵明诚《金石录》记载,...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佛道之间:中古“术”考略
收藏 引用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12年 第1期 94-115页
作者: 姜望来
汉代自天竺传入中国之教与滥觞于先秦家、形成于东汉末年之教,为我国历史上两大重要宗教。教理迥异之佛道二教,一为舶来,一出本土,在其长期并存发展之历史中,二者既有矛盾与斗争,亦有相互影响和利用,其关系错综复杂,不可一概而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新时代弘扬南岳教爱国爱教的历史传统 纪念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成立80周年学术研讨会侧记
收藏 引用
中国宗教 2019年 第5期 48-49页
作者: 刘立夫 黄小荣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 湖南省教协会船山教文化研究中心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5月9日,"慈悲心·家国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华诞暨纪念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成立8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岳隆重举行。海内外高僧大德、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南岳佛道救难协会抗战救亡的壮举及其历史地位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