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 篇 哲学
    • 6 篇 哲学

主题

  • 6 篇 佛教本位
  • 3 篇 佛教义学
  • 2 篇 佛教学术研究
  • 2 篇 印光
  • 1 篇 劝善
  • 1 篇 格义佛教
  • 1 篇 三教关系
  • 1 篇 佛教研究
  • 1 篇 佛教学术立场
  • 1 篇 中国现代佛教义学
  • 1 篇 太虚大师
  • 1 篇 公共学问空间
  • 1 篇 道教善书
  • 1 篇 建设性佛教学术研...
  • 1 篇 哲学史分期
  • 1 篇 中国传统佛教义学
  • 1 篇 认同
  • 1 篇 学科化
  • 1 篇 佛教义学立场
  • 1 篇 太虚

机构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山东社会科学院哲...
  • 1 篇 浙江社会科学院哲...
  • 1 篇 中南大学

作者

  • 2 篇 周贵华
  • 1 篇 李明
  • 1 篇 李建华
  • 1 篇 吴可为
  • 1 篇 李帮
  • 1 篇 田智

语言

  • 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佛教本位"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何谓佛教本位的义学研究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 第1期37卷 89-97页
作者: 吴可为 浙江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论文以提问的方式展开对论题所涉四个关联项的考察,以逐渐澄清"佛教本位的义学研究"这一概念的具体意义。论文将近现代佛教学术研究总体视为佛教研究领域一种根本性的范式更迭,是西学普世化进程在佛教研究中的体现,标志着佛教自身解释...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国佛教义学的过去与现在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10期35卷 80-86页
作者: 周贵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中国佛教义学源于印度佛教的传入,以及基于佛教本位的翻译、诠释、讲说与造论,其真正的开展始于明确佛教本位之时,即从格义佛教走出之时。这意味古代中国佛教义学可分为明确佛教本位的初期确立阶段、学派并起的全面开展阶段以及宗派成...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现代佛教义学的学科化开展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12期36卷 83-88页
作者: 周贵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在古代,从印度到中国,佛教的弘扬离不开佛教义学的开展,佛教的兴盛也与佛教义学的繁荣关联在一起,但到近世,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整体衰落,佛教义学的学脉趋于断绝,尤其随着现代科学主义以及人本主义影响的普世化,佛教义学甚至在佛教界内都...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太虚佛学观视域下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评议
收藏 引用
求索 2016年 第3期 119-123页
作者: 李建华 田智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历年来学术界出版的中国哲学史教材或著作大多是以儒家哲学为主要线索叙述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凝练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民国时期著名高僧太虚大师则从中国佛学的视域对中国哲学史研究作了深入探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针对冯友兰...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近代中国佛教对道教善书伦理的接受——以印光大师为例
收藏 引用
宁夏社会科学 2019年 第4期 156-162页
作者: 李帮 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近代中国,道教善书在民间社会广泛流行与兴盛,其所蕴含之劝善去恶等宗教伦理被普遍认同与接受,以印光为代表的佛教僧人对其亦甚为褒扬与推崇。通过梳理印光言论,探究其对道教善书伦理认同的因由与实质,认为印光承袭三教合一思想,将之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印光内在整合路线与太虚外在对治路线——对近现代中国佛教基本路径的学理省察
收藏 引用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4期16卷 444-451页
作者: 李明 山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山东济南250002
印光与太虚分别是近现代中国佛教的传统派与现代派代表。从弘化历程、弘化立场、弘化主题以及弘化效果四个方面对印光内在整合路线与太虚外在对治路线进行学理比照,进而对现代中国佛教发展路径展开省察检讨,对于中国文化的内在复兴无疑...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