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 篇 文学
    • 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8 篇 伤悼诗
  • 2 篇 元稹
  • 1 篇 情感
  • 1 篇 赠答诗
  • 1 篇 内容主旨
  • 1 篇 遣悲怀
  • 1 篇 河南
  • 1 篇 诗歌
  • 1 篇 文学研究
  • 1 篇 隐逸诗
  • 1 篇 诗歌创作
  • 1 篇 题画诗
  • 1 篇 沉郁悲慨
  • 1 篇 唐求
  • 1 篇 真善美
  • 1 篇 咏物诗
  • 1 篇 纪游诗
  • 1 篇 创作风格
  • 1 篇 抒情模式
  • 1 篇 抗战期间

机构

  • 1 篇 湖北师范大学
  • 1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1 篇 广西师范学院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
  • 1 篇 洛阳师范学院
  • 1 篇 湖北大学
  • 1 篇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

作者

  • 1 篇 邵迎武
  • 1 篇 赵豫云
  • 1 篇 黄梦莹
  • 1 篇 王拾遗
  • 1 篇 郭发喜
  • 1 篇 房锐
  • 1 篇 余俊
  • 1 篇 廖丽梅
  • 1 篇 周淑芳

语言

  • 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伤悼诗"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伤悼诗:让已逝生命得到无限的绵延
收藏 引用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 第2期24卷 93-95,109页
作者: 周淑芳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古典歌研究所 湖南株洲412007
伤悼诗人痛苦人生实感的外化,没有任何作伪的成分。面对死去的亲人,生者会觉得生命本身是一种过度奢华的占有,因而对死者抱有潜在的歉意和负债感。人旨在把记忆中的生活情事用歌语词固化成随时可以触摸的碑碣,让已逝的生命得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读元稹的《伤悼诗
收藏 引用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 第1期 1-7页
作者: 王拾遗
《元氏长庆集》卷第九,存四十八首。卷首注云:“伤悼诗”。第一篇《夜闲》题下自注:“此后并悼亡。”据此可知,本卷所存四十八首,绝大部分是悼亡之作。关于这些,每首写于何时?悼念何人?试略论述之。 一 元稹悼念的第一个人,是其...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浅论元稹伤悼诗的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9年 第6期9卷 116-118页
作者: 廖丽梅 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元稹的伤悼诗抒发其婚姻生活、仕途遭遇及失去爱子娇女的伤痛之情,这些伤悼诗在夜与梦的交织、情景物的融合、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的情感力量。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浅议《经》中的伤悼诗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5年 第6期 4-6页
作者: 余俊 湖北大学 湖北武汉430062
经》中伤悼诗在艺术成就方面并不突出,却不可小觑。本文主要探讨《经》中《邶风·绿衣》《唐风·葛生》和《小雅·谷风之什·蓼莪》的主旨及其抒情模式对悼亡产生的重大影响。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运河与梅尧臣
收藏 引用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 第1期44卷 56-63页
作者: 赵豫云 郭发喜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 北京102488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河南洛阳471934
梅尧臣少年至老年皆有通过运河四处辗转的应举、宦游、会友、省亲等经历,还做过“监永济仓”这样的漕运官,一生中的运河行旅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在宋初人中并不多见。他了解漕运的日常经营,其现存歌中有百余首关涉运河。运河行旅增...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柳亚子创作风格论
收藏 引用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 第4期34卷 42-48页
作者: 邵迎武
柳亚子创作风格论邵迎武每个作家都希望自己的声音不被他人淹没,都希望让时间之手亲自打上的戳记永远鲜亮如初。可在时间的魔河面前,许多名噪一时的作家都逐渐被消解了;无论他们曾经怀有多么强烈的愿望,一旦他们的创作活动成为“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末的隐逸人唐求
收藏 引用
文史杂志 2000年 第4期 14-16页
作者: 房锐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唐求,生卒年不详,蜀州青城县味江镇(今属四川省崇州市)人。唐末隐居味江山中,人称“唐山人”或“唐隐居”。王建占据成都后,召他为参谋,但他拒绝与之合作。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他以自娱,以言志,以寄情,把写当作自己...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元稹中的“自悼”现象
收藏 引用
牡丹 2019年 第2期 102-103页
作者: 黄梦莹 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元稹《伤悼诗》的情感表达是由"伤悼死亡"发展到"思考死亡",这种"自悼"现象的出现是由于社会动荡、人生活困厄以及对死亡的困惑。一、元稹《伤悼诗》中的"死亡之思"本文所研究的元稹的伤悼诗,是指《元氏长庆集》卷九所包含之,"悼亡...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