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2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 篇 艺术学
    • 1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3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民族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主题

  • 14 篇 传统唱腔
  • 3 篇 黄梅戏
  • 2 篇 唱腔设计
  • 1 篇 对比研究
  • 1 篇 兼收并蓄
  • 1 篇 声腔
  • 1 篇 热心
  • 1 篇 原生性
  • 1 篇 锡剧
  • 1 篇 演唱艺术
  • 1 篇 构成方式
  • 1 篇 新闻
  • 1 篇 创新
  • 1 篇 戏迷
  • 1 篇 新编昆剧
  • 1 篇 板式创作
  • 1 篇 《生死恨》
  • 1 篇 伴奏方法
  • 1 篇 二黄
  • 1 篇 演奏技巧

机构

  • 1 篇 中国艺术研究院
  • 1 篇 迁安市评剧艺术团
  • 1 篇 西南大学
  • 1 篇 复旦大学
  • 1 篇 福州闽剧院
  • 1 篇 中国戏曲学院
  • 1 篇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

作者

  • 1 篇 张绍辉
  • 1 篇 陈思和
  • 1 篇 郑传熙
  • 1 篇 汤亚军
  • 1 篇 朱政
  • 1 篇 陈浩生
  • 1 篇 杜凤元
  • 1 篇 马志飞
  • 1 篇 张可来
  • 1 篇 张萍
  • 1 篇 王健
  • 1 篇 董海琴
  • 1 篇 魏松

语言

  • 1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传统唱腔"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论中国传统唱腔的腔音列原生性差异
收藏 引用
音乐研究 2022年 第4期 82-88页
作者: 马志飞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我国传统唱腔形态具有不同的地域属性,腔音列的原生性差异是形成唱腔形态的主要驱动力,主要体现在典型性腔音列的不同。典型性腔音列分为“原生性腔音列”和“继生性腔音列”两类,后者主要通过“宽化”和“窄化”等方式与前者深度互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庐剧传统唱腔和新编唱腔的对比研究
庐剧传统唱腔和新编唱腔的对比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王健 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庐剧作为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虽经历了坎坷发展过程,但在安徽省内仍有着较大影响力,目前受众依然广大,有着非常好的群众基础。庐剧演唱风格朴实无华、唱词通俗易懂的风格贴近群众生活,深受百姓喜爱。庐剧唱腔在解放前的早期发展已经到...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论京剧传统唱腔的创作与发展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 2004年 第10期 28-30页
作者: 张可来
京剧——是一个具有唱、念、做、打的高度综合化的戏曲艺术。它的成长发展历史虽不悠久(仅有二百余年),但是,其影响却遍布全国、并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而屹立于世界戏剧之林。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我院影视戏剧系召开二人台名家讲座暨二人台传统唱腔与科学发声方法结合研讨会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 第1期12卷 132-132页
2014年12月22日影视戏剧系二人台教研室在我院南校区3D 放映厅,召开了“二人台名家讲座暨二人台传统唱腔与科学发声方法结合的研讨会“。本次讲座及研讨会共邀请了两位山西名家,一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人台代表性传承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淮海戏传统唱腔的板式构成方式
收藏 引用
剧影月报 2009年 第6期 87-87页
作者: 汤亚军
淮海戏以唱为主,是因为淮海戏传统剧目中的大段唱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樊梨花点兵》、《皮秀英四告》等等,其中大段唱词有近百句的,而这么多的唱词,在唱腔方面给人听了却无厌倦之感,其主要原因是在整个大段唱腔中,合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学研传统唱腔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 2003年 第3期 46-46页
作者: 张萍
黄梅戏传统唱腔,有[平词]、[花腔]两大板腔体系.[平词]体系中的男女[平词]唱腔,不论在传统戏、新编戏,还是现代戏中,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地运用.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昆剧《公孙子都》创作历程探微
昆剧《公孙子都》创作历程探微
收藏 引用
作者: 朱政 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昆剧《公孙子都》是由浙江昆剧团于1997年起稿、历经“四易其名、十易其稿”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保持常演常新的一部新编昆剧剧目。该剧是根据京剧《伐子都》一折为原型,进而重新创作,用整本昆剧武生戏的方式予以呈现,在常以“三小戏...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生死恨》音乐创作初探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 2009年 第5期 68-71页
作者: 杜凤元 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
第十八场“夜宿”,这场戏是全局的核心,主要唱腔。徐兰沅、王少卿先生设计的这段唱腔是非常成功的,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它打破了传统唱腔的规律,大胆运用了旦角[二黄导板]后唱四句[散板]接一句[回龙]后接二黄[慢板]。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品味黄梅戏《红楼梦》阴司腔的运用
收藏 引用
黄梅戏艺术 2008年 第2期 59-60页
作者: 董海琴
纵观黄梅戏移植剧目,前辈音乐老师移植的《红楼梦》可称得上精品力作。其鬼斧神刀,独具匠心的唱腔设计赢得了众多赞许,大胆尝试,打破界限,巧妙地运用了黄梅戏阴司腔这一古老、缠绵、低沉、悲怨的优秀传统唱腔,通过变奏、转型作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新版沪剧“家”观后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 2003年 第9期 17-17页
作者: 陈思和 复旦大学中文系
看了新版沪剧《家》,总的感觉蛮好。和传统沪剧相比,这一版的创新力度还是蛮大的。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