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 篇 文学
    • 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7 篇 以物拟人
  • 1 篇 一江春水
  • 1 篇 莲花
  • 1 篇 作文写作
  • 1 篇 《世说新语》
  • 1 篇 周敦颐
  • 1 篇 人物品藻
  • 1 篇 碎屑沉积物
  • 1 篇 道德修养
  • 1 篇 古诗词教学
  • 1 篇 审美情趣
  • 1 篇 形容词
  • 1 篇 淤泥
  • 1 篇 实感性
  • 1 篇 陶渊明
  • 1 篇 自然物象
  • 1 篇 心灵愁苦
  • 1 篇 以人拟物
  • 1 篇 艺术
  • 1 篇 人格

机构

  • 2 篇 山东大学
  • 1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1 篇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
  • 1 篇 青海民族学院

作者

  • 2 篇 黄长明
  • 1 篇 日一夫
  • 1 篇 李永莉
  • 1 篇 杜学峰
  • 1 篇 黄得莲
  • 1 篇 倪晓莎

语言

  • 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以物拟人"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世说新语》以物拟人手法中的形容词及其审美意蕴
文艺美学研究
收藏 引用
文艺美学研究 2022年 第2期 248-263页
作者: 黄长明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文学和美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世说新语》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和士人审美文化心理。人品藻作为《世说新语》的重要主题,大量运用了自然象比拟人的方法。除了自然象本身,与其相关的形容词亦...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传统以物拟人看人与自然的和谐
收藏 引用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2期34卷 66-69页
作者: 黄得莲 青海民族学院 青海西宁810007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自然的民族。与天地为友,与自然界中的花卉树木心有灵犀,声气相通,成为中华民族对于宇宙人生形成深刻感悟的重要契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松、竹、梅等审美意象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以物拟人 新颖独特——童话寓言类作文写作指导
收藏 引用
中国校园文学 2011年 第23期 48-48页
作者: 杜学峰
近年来,运用'以物拟人'法构思的考场作文,因其新颖独特,令人耳目一新,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所谓'以物拟人'法就是把当做人来描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通过拟人化的描述来说明一个道理,或表达一种观点。那么如何写好这类文章呢?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世说新语》人品藻中的自然象研究
《世说新语》人物品藻中的自然物象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黄长明 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文学和美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世说新语》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和士人审美文化心理。人品藻作为《世说新语》的重要主题,大量运用了自然象比拟人的方法。汉代来,自然象多用比附人的道德,...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的审美情趣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 第11期 20-21页
作者: 倪晓莎 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
苏轼在《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一改波澜横生的豪迈之风,虚实结合,以物拟人,将无生命的杨花比作美丽又痛苦的思妇,将离情与惜春伤逝的生命感怀相结合,委婉含蓄地写出了自己在波荡游离的人生中的心灵愁苦及仕途坎坷的痛楚...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高洁人格的精神折光
收藏 引用
新湘评论 2008年 第4期 61-62页
作者: 日一夫
《爱莲说》是北宋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周敦颐的传世之作。全文虽只119个字,但文字干练,语言优美,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清雅脱俗,立意高远,琅琅上口,并采用"借影"笔法,莲自喻,体现出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更好地欣赏这篇美文,我们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古诗词教学重在理解意境
收藏 引用
新课程(下) 2015年 第3期 144-144页
作者: 李永莉 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中等职业学校
当前,汉语热已遍布全球,国际社会掀起儒家经典的学习热潮。熟练掌握汉语是我们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学古诗词重在意境的理解。何为意境?意境是指客观事与诗词作家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在艺术表现中...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