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94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9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4 篇 文学
    • 5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15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10 篇 历史学
    • 9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10 篇 艺术学
    • 6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4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6 篇 法学
    • 3 篇 社会学
    • 2 篇 政治学
    • 1 篇 民族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1 篇 理学
    • 1 篇 地球物理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95 篇 亡国之音
  • 13 篇 《玉树后庭花》
  • 8 篇 李煜
  • 8 篇 后庭花
  • 7 篇 《泊秦淮》
  • 6 篇 李煜词
  • 6 篇 《后庭花》
  • 4 篇 宫体诗
  • 4 篇 泊秦淮
  • 4 篇 《虞美人》
  • 4 篇 秦淮河
  • 4 篇 乱世之音
  • 3 篇 音乐
  • 3 篇 陈叔宝
  • 3 篇 哀怨
  • 3 篇 首词
  • 2 篇 艳曲
  • 2 篇 浪淘沙令
  • 2 篇 太宗
  • 2 篇 谭鑫培

机构

  • 2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2 篇 湖南科技大学
  • 1 篇 中央音乐学院
  • 1 篇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
  • 1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 篇 暨南大学
  • 1 篇 廊坊师范学院
  • 1 篇 广东省河源职业技...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上海社会科学院
  • 1 篇 中共北京市委统战...
  • 1 篇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 1 篇 南京艺术学院
  • 1 篇 南开大学
  • 1 篇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 1 篇 福建省漳州市戏剧...
  • 1 篇 遵义师范学院
  • 1 篇 辽宁大学

作者

  • 3 篇 祁和晖
  • 2 篇 黎国韬
  • 2 篇 黄细梅
  • 2 篇 杜牧
  • 1 篇 柏佳岩
  • 1 篇 漆子扬
  • 1 篇 桑进林
  • 1 篇 祝丽君
  • 1 篇 唐继凯
  • 1 篇 李士金
  • 1 篇 王向峰
  • 1 篇 刘成海
  • 1 篇 孙克强
  • 1 篇 李明
  • 1 篇 胡蓉
  • 1 篇 徐国荣
  • 1 篇 周兴陆
  • 1 篇 张日新
  • 1 篇 罗庆
  • 1 篇 薛吉辰

语言

  • 9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亡国之音"
9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亡国之音:本事与宋人对李后主词的阐释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丛刊 2015年 第2期16卷 69-84页
作者: 孙承娟 卞东波 美国凯恩尼学院 南京大学文学院
南唐后主李煜以30余首词彪炳于文学史,而《南唐二主词》的编纂却是直到李煜去世后约两个世纪才完成。这一时期之内,有关李煜生平与词学创作的本事在宋人诗话、笔记、史书中大量涌现,极大地影响了李煜词的接受与阐释。一方面,由于宣扬正...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太宗李世民的美学思想
收藏 引用
新华文摘 2024年 第8期 166-167页
陈望衡在《南京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撰文指出,唐太宗李世民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中和”。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问题上,李世民持两种立场:其一,标举“合力”说,主张实现文艺的政治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统一;其二,标举“独立”说,艺术不是政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唐之间“亡国之音”的认定与诗歌批评
收藏 引用
音乐研究 2020年 第5期 52-60页
作者: 郭丽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根据《礼记·乐记》本义考察汉唐间“亡国之音”认定及逻辑展开过程,《乐记》所言“亡国之音”是指五音凌乱之音,具体指桑间、濮上之音,不包括《诗经》中郑风、卫风诸篇;《毛诗》始将《乐记》相关论述用作诗论纲领;与唐中宗、玄宗朝一样...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音乐观念的政教承载与文学承继——以“亡国之音”的观念生成与历史演变为中心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5期41卷 119-128页
作者: 徐宝余 韩国全南大学中文系 500757
"亡国之音",作为儒家音乐理论中的一个否定性术语,体现了儒家对于音乐的伦理道德的审视。这一审视,随着礼乐文化由政治波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附着到了人德、政德、文德等诸多方面。由乐衰而国亡,这在儒家理论中向来受到充分的重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清乐“亡国之音”论略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 2012年 第2期 16-20页
作者: 黎国韬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广东广州510275
陈朝的《玉树后庭花》、《黄鹂留》、《金钗两臂垂》、《临春乐》、《春江花月夜》、《堂堂》等乐曲,及隋朝的《泛龙舟》、《投壶乐》二曲皆为"清商新声;"北齐的《伴侣》、《无愁》二曲,及隋朝的《万岁乐》、《斗百草》等曲之产生,也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中国古典文学亡国之音的伦理文化精神
收藏 引用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 第1期17卷 83-89页
作者: 苏桂宁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亡国诗篇包含着丰富复杂的文化内涵,本文对宗法伦理文化精神与亡国诗篇的关系进行考察,认为中国古代文学亡国之音具有宗法伦理精神的因素,并以独特的审美意象表现了亡国的情感。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万宝常说:黄钟乃亡国之音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 1993年 第2期 50-51页
作者: 屈超耘
古代十二律之一的黄钟调,历来被认为是音乐中雄浑壮阔气势的代表,所谓苏东坡的“大江东去”非黄钟大吕之莫属也。可隋朝初年有一个叫万宝常的乐师,却唱了一个千古反调,公然说黄钟乃亡国之音,我是听一个音乐界朋友说这话的,开初说啥也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闲情逸志到亡国之音——简论宋词题材的几次重大变化
从闲情逸志到亡国之音——简论宋词题材的几次重大变化
收藏 引用
作者: 谢诚 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词本艳科,这让它的题材变得狭隘,反映面狭窄,但在宋代,词这种文体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在经历国家社会之变和词人身世之变的过程中,宋词的题材也发生了几个阶段性的重要变化。北宋时期,一直徜徉于歌台舞席、供文人士大夫声色娱乐之用却很...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亡国之音”考论
收藏 引用
乐府学 2013年 第1期 296-307页
作者: 祝丽君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齐后主高纬、南朝陈后主及隋炀帝所作新声乐曲因具有"哀音断绝"的音乐特征而被视为亡国之音并受人指责。到底什么是亡国之音?哀怨新声真的是亡国之兆吗?本文主要从音乐与文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上述新声乐曲的分类考察来解决问题。笔...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亡国之音哀以思”——从《哀江南赋》到《桃花扇·余韵·哀江南》
收藏 引用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 第4期9卷 46-51页
作者: 张大新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数千年兴废相踵、盛衰无常的风雨历程,积淀在民族心理深处,凝结成一种深沉悲壮的审美意识,弥漫于源远流长的诗歌长河中,时升时降,时聚时散。——我国传统美学中以忧伤缠绵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