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 篇 历史学
    • 4 篇 考古学
    • 1 篇 中国史
  • 4 篇 艺术学
    • 4 篇 美术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5 篇 五十三佛
  • 2 篇 三阶教
  • 1 篇 摩崖造像
  • 1 篇 法华寺第1窟
  • 1 篇 图像布局
  • 1 篇 法华寺
  • 1 篇 巴蜀石窟
  • 1 篇 组合造像
  • 1 篇 造像形式
  • 1 篇 二十五佛
  • 1 篇 贤劫四佛
  • 1 篇 时代性特征
  • 1 篇 净土信仰
  • 1 篇 北朝隋代
  • 1 篇 信仰方式
  • 1 篇 三十五佛
  • 1 篇 四川丹棱
  • 1 篇 佛说观药王药上经
  • 1 篇 末法思想

机构

  • 1 篇 东南大学
  • 1 篇 敦煌研究院编辑部
  • 1 篇 西安碑林博物馆
  • 1 篇 兰州大学
  • 1 篇 大足石刻研究院
  • 1 篇 四川大学
  • 1 篇 西华师范大学

作者

  • 1 篇 赵双全
  • 1 篇 李兰
  • 1 篇 张亮
  • 1 篇 米德昉
  • 1 篇 邓新航
  • 1 篇 张奕
  • 1 篇 贺越洋
  • 1 篇 高秀军
  • 1 篇 王友奎

语言

  • 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五十三佛"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四川地区新发现五十三佛造像及相关问题
收藏 引用
法音 2024年 第5期 58-64,I0003页
作者: 赵双全 李兰 张奕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五十三佛造像是四川地区摩崖造像中具有时代性特征的一种题材。从目前公布的材料来看,四川地区[1]五十三佛的造像形式有两种:一种为五十三佛独立造像,如苍溪阳岳寺第3龛[2],这方面研究、发表的成果较多;一种为组合造像,如大足法华寺第1...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四川丹棱石湾、儿崖石窟中的五十三佛、二十五造像及相关问题
收藏 引用
敦煌研究 2020年 第5期 87-94页
作者: 张亮 贺越洋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成都610064 西安碑林博物馆 陕西西安710000
四川丹棱石湾、儿崖两处石窟均有五十三佛和二十五造像,为9世纪上半叶的作品,前者有开成二年(837)、三年(838)的造像纪年。画面中心雕一二菩萨的,据《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为药师、药王、药上,据《无量寿经》则为阿弥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北朝隋代五十三佛与三十五图像考论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0年 第2期 108-114页
作者: 王友奎 敦煌研究院编辑部 甘肃兰州730030
五十三佛和三十五作为特殊形式的千流行于北朝隋唐时代。该图像及题刻的核心意涵在于忏悔灭罪,并由此与弥勒净土、西方净土信仰密切关联。随着北朝忏法的发展,五十三佛、三十五成为名礼忏的重要内容,其在北响堂山刻经洞、大住...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巴蜀石窟五十三佛图像考察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研究 2017年 第3期 47-56页
作者: 邓新航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五十三佛造像是巴蜀石窟中比较有时代性、地域性的一种题材,其信仰来源于南朝刘宋时期的西域高僧畺良耶舍所译《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此类造像在巴蜀地区流行于唐代,始见于盛唐时期,中晚唐时期集中出现,唐代之后迅速衰落。巴蜀五...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大足法华寺第1窟四尊格问题探讨
收藏 引用
四川文物 2016年 第4期 61-69页
作者: 米德昉 高秀军 大足石刻研究院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大足法华寺第1窟,开凿于唐代。该窟规模较小,窟内造像以主尊四结合左右壁众小及释迦说法龛等为主,其布局奇特,在早先或同期石窟中所鲜见。经初步分析,该窟正壁趺坐四尊格或为贤劫四,左右壁小五十三身,属五十三佛。贤劫四...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