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0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 篇 文学
    • 8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主题

  • 10 篇
  • 4 篇
  • 3 篇
  • 3 篇
  • 2 篇 第一人称代词
  • 2 篇
  • 2 篇
  • 1 篇 古今字
  • 1 篇
  • 1 篇 郑玄
  • 1 篇
  • 1 篇
  • 1 篇 古今语
  • 1 篇
  • 1 篇 甘誓
  • 1 篇 《诗经》
  • 1 篇 赠与
  • 1 篇
  • 1 篇 与事
  • 1 篇 尧典

机构

  • 1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 篇 西藏大学
  • 1 篇 南开大学
  • 1 篇 山西师范大学
  • 1 篇 安阳师范学院
  • 1 篇 四川省科协
  • 1 篇 宣城市文物局
  • 1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1 篇 厦门大学
  • 1 篇 大同市第一高级职...
  • 1 篇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

作者

  • 2 篇 钱玉趾
  • 1 篇 姚洁
  • 1 篇 石莉
  • 1 篇 蒋至群
  • 1 篇 刘文灵
  • 1 篇 叶玉英
  • 1 篇 许晴
  • 1 篇 丁春江
  • 1 篇 李运富

语言

  • 1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予"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人称代词“”的出现时代及与“余”、“舍”的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3期50卷 61-68页
作者: 叶玉英 厦门大学中文系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从出土文献来看,第一人称代词""在汉代才出现。在此之前,""的前身是"舍"。西周早期"舍"就从"余"中分化出来,承担"余"的本义"赐、给"。大约在春秋晚期或战国时期,"舍"还成为与"余"有别的另一个人称代词,这个人称代词到了汉代写作...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九歌》《离骚》中“”字造成的错解试析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S3期19卷 65-67页
作者: 钱玉趾 四川省科协
“子”字一般作自称代词和动词解,在《诗经》里有作语助词解,如“望之”、“讯不顾”、“颠倒思”、“倡和女”。《楚辞》里也有作语助词的“”,如“目眇眇兮愁”、“芳菲菲兮袭”、“全邻邻兮媵”、“诏西皇使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尧典·皋陶谟·甘誓》的“”字新解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S2期21卷 42-45页
作者: 钱玉趾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四川成都610041
《尧典》《皋铁谟》《甘誓》分别有5、12、3个“”字,一般都解作第一人称代词,本文认为可作语气助词解。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石楼方言中介引与事的特殊介词“”“问”
收藏 引用
吕梁学院学报 2014年 第3期4卷 38-40页
作者: 丁春江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山西临汾041000
普通话中不常使用的介词""、"问",在石楼方言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及用法。""、"问"皆从动词虚化而来,并兼属动词。""与普通话的"给"类似,但二者并不等同,"给"的用法更为宽泛。"问"介引与事时,对其后的谓语动词有严格的语义制约。方...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余古今字”考辨
收藏 引用
古汉语研究 2008年 第4期 30-35页
作者: 李运富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100875
"古今字"观念形成于东汉时期,指的是不同时代记录同一词语而用字不同的现象。但郑玄"余古今字"的注释存在疑问,后世学者常把余、有意无意地看成古今语而排除在古今字之外。本文联系余、的实际使用情况,结合郑玄注释的体例,对颜师...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经》中的第一人称代词
收藏 引用
品位·经典 2019年 第6期 63-66页
作者: 蒋至群 西藏大学文学院
《诗经》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五个:我、、朕、卬、言。我们采用北大语料库与《诗经》文本相互对照的方法,对《诗经》中出现的第一人称代词进行考察,我们发现"我"的使用频率最高,共出现588次,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兼语。""…的使...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浅析中国古代的赠与行为
收藏 引用
世纪桥 2016年 第8期 62-64页
作者: 许晴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古代存在着赠与行为,但一直未进入立法的视野。通过比较古今的赠与行为的含义,认为对古代赠与的研究不能宥于当代法律概念的理解。从古代反映赠与行为存在的六个文字"赉、贡、锡、畀、和贶"为切入点,通过赠赐行为,朝贡行为和赠与...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释析“壄”字之讹
收藏 引用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1年 第3期10卷 31-32页
作者: 姚洁 宣城市文物局 安徽宣城242000
本文从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字形入手,分析"野"字的繁体──"壄"之从"矛"当为""字之讹。甲骨文、金文形体均为从"林",从"土","土"亦声,战国文字形体则叠加""声。"矛"、""二字古文字形体相去甚远,但已有相混之例。而"矛"、""...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个体生存与发展的文化密码——基于部分第一人称代词的词源分析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 第6期47卷 65-68页
作者: 刘文灵 安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河南安阳455002
生存与发展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如何认识和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决定一个人生存状态和发展极限的重要问题。汉字中有先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人称代词既不忘"自己"的中心地位,又不丢"他者"的思维和视野。通过对"自""...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探究《孟子》第一人称代词的句法功能
收藏 引用
才智 2012年 第33期 39-39页
作者: 石莉 大同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校
先秦时代的人称代词十分繁复,《孟子》就体现了这一点。本文对《孟子》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余""""朕"进行整体的分析,有利于解读他们的句法功能。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