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 篇 哲学
    • 3 篇 哲学
  • 3 篇 历史学
    • 3 篇 中国史
    • 1 篇 世界史
  • 2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主题

  • 7 篇 书法义例
  • 2 篇 属辞比事
  • 1 篇 《文苑英华》
  • 1 篇 《全唐文》
  • 1 篇 扩充
  • 1 篇 《春秋繁露》
  • 1 篇 注疏
  • 1 篇 朱熹
  • 1 篇 董仲舒
  • 1 篇 何休
  • 1 篇 经史关系
  • 1 篇 改造
  • 1 篇 孔颖达
  • 1 篇 《太阳合朔不亏赋》
  • 1 篇 史学思想
  • 1 篇 杜预
  • 1 篇 谷梁传
  • 1 篇 公羊传
  • 1 篇 方法
  • 1 篇 《左传》

机构

  • 5 篇 聊城大学
  • 1 篇 四川文理学院
  • 1 篇 NOT FOUND

作者

  • 5 篇 赵友林
  • 1 篇 林平
  • 1 篇 王记录
  • 1 篇 何易展

语言

  • 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书法义例"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何休对《公羊传》书法义例的改造与发展
收藏 引用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1期 12-17页
作者: 赵友林 聊城大学文学院 山东聊城252059
何休所阐发的以三科九旨为代表的条法则,使《公羊传》的书法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不断变化、进步的发展进程;他对《公羊传》书法的扩充,使《公羊》书法更为繁富、系统,并使其褒贬惩劝功能得到加强;他运用"属辞比事"这种方法探求《春秋》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杜预、孔颖达对《左传》书法义例的层累阐释
收藏 引用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2期 62-70页
作者: 赵友林 聊城大学文学院 山东聊城252000
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和孔颖达的《春秋正义》是两部非常重要的《左传》注释本。《左传》所初步构建的书法义例经由他们的层层阐释,呈现出层累效应,规模不断扩大。杜预、孔颖达对书法义例的层累阐释,主要运用了"属辞比事"这种比...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董仲舒对《春秋》书法义例的构建
收藏 引用
海岱学刊 2022年 第1期 38-53页
作者: 赵友林 聊城大学文学院
西汉公羊学者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对《春秋》的书法义例进行了积极能动的探讨,构建了自己的书法义例系统。董仲舒主要在《公羊传》书法义例的基础上进行阐发,或承袭,或补充完善,或引申发挥,或弥缝转化。此外,董仲舒运用多种...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谷梁传》阐发《春秋》书法义例的方法逻辑
收藏 引用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 第10期 215-216页
作者: 赵友林 聊城大学文学院
《谷梁传》通过"存其同而求其所以异"、"略小异而求大同"等方法,对《春秋》的书法义例作了大量的阐发。《谷梁传》在说解逻辑上还比较粗疏,不严格,且常有互相矛盾的地方。《谷梁传》所阐发的书法,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一些有待探明的意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全唐文》中《庆云抱日赋》误录辨疑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 2014年 第5期 79-84页
作者: 林平 何易展 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全唐文》收录同题《庆云抱日赋》三篇,分别缀于滕迈、杨发及一无名氏名下。然分录在滕迈及杨发名下的《庆云抱日赋》文字完全雷同无异。实际上《全唐文》所收《庆云抱日赋》应为两篇。自嘉庆十九年(1814)《全唐文》成书至今基本上无...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春秋》三传“注疏”中的属辞比事考
收藏 引用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2011年 第1期 87-101页
作者: 趙友林 聊城大学文学院古籍所
三传的'注疏'把'属辞比事'看做阐发《春秋》书法义例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认为三传对书法义例的阐发主要是运用此法;同时,他们也运用此法进一步扩充了《春秋》的书法义例,并提出了属辞比事的相类等原则。通过'属辞比事'阐发书法义例具有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朱熹史學思想若干問題辨析
收藏 引用
历史文献研究 2016年 第2期 86-98页
作者: 王記録 河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在經史關係上,朱熹既反對重經而棄史,也反對重史而廢經。他從來不忽視史學,把歷史研究當作格物窮理的手段,主張先悟透經書義理,然後再閲讀史書和研究歷史。在歷史人物評價方面,朱熹特别强調義理在歷史人物身上的體現,兼顧'資質'和'本領'...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