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2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 篇 哲学
    • 10 篇 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主题

  • 12 篇 为仁之方
  • 5 篇 孔子
  • 2 篇 张栻
  • 2 篇 仁政
  • 1 篇 “达人”
  • 1 篇 以直报怨
  • 1 篇 逻辑
  • 1 篇 人际心理
  • 1 篇 道德规范
  • 1 篇 忠恕之道
  • 1 篇 庄子
  • 1 篇 己欲达而达人
  • 1 篇 道德教育
  • 1 篇 恶不仁者
  • 1 篇 仁道
  • 1 篇 以恩为仁
  • 1 篇
  • 1 篇 好仁者
  • 1 篇 伦理道德
  • 1 篇 勿施于人

机构

  • 1 篇 华中科技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
  • 1 篇 成均馆大学
  • 1 篇 西北大学
  • 1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1 篇 韩国全州大学
  • 1 篇 昌潍师范专科学校
  • 1 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 篇 武汉大学
  • 1 篇 扬州大学

作者

  • 2 篇 苏铉盛
  • 1 篇 顾久幸
  • 1 篇 胡骄键
  • 1 篇 杨芳
  • 1 篇 崔海亮
  • 1 篇 蔡兰荣
  • 1 篇 修建军
  • 1 篇 吴根友
  • 1 篇 谢阳举
  • 1 篇 杨普罗
  • 1 篇 万宏强
  • 1 篇 刘晓成

语言

  • 1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为仁之方"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从“以恩”到“以权达”——儒家为仁之方的现代转化
收藏 引用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4年 第1期4卷 65-73,185,186页
作者: 胡骄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南京211106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爱,而爱的要义在于去爱,去行动。但爱的行动,亦即为仁之方,在不同时代生活式条件下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在秦汉至清的传统社会,儒家的为仁之方主要表现一种以群体本位的“以恩”。我们不能在现代社会继续...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为仁之方:忠恕道的再思考
收藏 引用
唐都学刊 2016年 第4期32卷 41-45页
作者: 万宏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2488
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道,是人类普遍认同的、值得大力发扬的道德原则,是为仁之方。先秦儒家的忠恕道与基督教的道德金律同爱人道,但两者在爱的来源、爱的类型、爱的出发点诸面存在差异。忠恕道中人格平等的精...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语·雍也》“”新解
收藏 引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 第3期24卷 59-61页
作者: 杨普罗
《论语·雍也》“”新解杨普罗《论语·雍也》有段孔子谈为仁之方的话,是在与子贡论时讲的。全文是:“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乎?,子曰:‘何事于?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者,己欲立而立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孔子的人际心理逻辑及庄子的反思
收藏 引用
人文杂志 1995年 第6期 29-34页
作者: 谢阳举 西北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
孔子的人际心理逻辑及庄子的反思谢阳举西北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生一、孔子人际心理机质及其本源和效用我们先追寻孔子的礼与君子道,来探求一下孔子式的人际心理是什么。孔子很重视礼,这个礼依赖的心理根据何在?《礼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朱子与张南轩的说论辨
收藏 引用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6期26卷 38-45页
作者: 苏铉盛 韩国全州大学
考察了张栻学思想的来源、演变、树立及说的义理与结构等问题,认南轩说的结构可分三部分:以心中心的心性论,以克己主的为仁之方和论兼能与贯通。探讨了朱熹与张栻两人学思想的相互影响和比较,认对"天地心"...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张栻早期学思想考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2003年 第5期 43-53页
作者: 苏铉盛 成均馆大学
张哲学的一个核心思想是学 ,以《说》代表。从胡宏问学以来 ,他一直关注、探索的问题。张学的发展和演变可分两个阶段 :其一是从裒集旧编《希颜录》、编纂《洙泗言录》到修订《希颜录》一段 ;其二是从争论观过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中庸》“和心”思想
收藏 引用
中国哲学史 2014年 第1期 49-52,56页
作者: 修建军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所
学术界《中庸》研究的成果极丰富,本文是尝试对《中庸》思想的一个新视角的研究。从《中庸》中所蕴含的"性命与和心"、"诚与和心"、"致中和与和心"以及达至"合外内"的人生境界等几个面进行阐发,一面揭示了《中庸》在儒家"和心"思...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传统道的回顾与借鉴
收藏 引用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 第5期35卷 9-14页
作者: 顾久幸 刘晓成
传统道的回顾与借鉴顾久幸,刘晓成中国传统道德中这一部分,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它自殷周时期出现后,到春秋时期由孔子加以完整地界说和系统地阐释后,成儒家政治伦理学说的核心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沿续了几千年,一直是统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儒家“爱”思想论纲
收藏 引用
北大中国文化研究 2011年 72-97页
作者: 吴根友 武汉大学哲学院、国学院
统儒家的'爱'思想可从两个层面、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加以理解。两个层面即核心精神层面——者爱人的理想性目标与为仁之方、能近取譬的道德实践法论和推行'政'的政治实践法论两个大的层面。四个阶段是周秦时代原始儒家的爱思...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语·里》篇“我未见好者”章浅释
收藏 引用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1期5卷 37-40页
作者: 崔海亮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湖北武汉430074
对《论语.里》篇中“我未见好者”这一章,学者的理解不是很不一致,其解释也有许多差异。在参考了多家注释后,认本章的章旨在于:境界难至,但为仁之方易行。孔子慨叹世人不知为仁之方,所以未见用其力于人。实际上为仁之方...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