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 篇 历史学
    • 3 篇 中国史
    • 2 篇 世界史
  • 2 篇 法学
    • 2 篇 政治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7 篇 中美关系解冻
  • 2 篇 巴基斯坦渠道
  • 2 篇 巴黎渠道
  • 1 篇 外交谈判
  • 1 篇 损失框定
  • 1 篇 罗马尼亚渠道
  • 1 篇 权力
  • 1 篇 战略竞争
  • 1 篇 基辛格
  • 1 篇 秘密渠道
  • 1 篇 原子弹
  • 1 篇 中国近代史
  • 1 篇 述评
  • 1 篇 中间人
  • 1 篇 观众奖赏
  • 1 篇 战略部署
  • 1 篇 两弹一星

机构

  • 3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2 篇 河南大学
  • 1 篇 中央党校
  • 1 篇 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3 篇 郑华
  • 2 篇 马骏飞
  • 1 篇 尹继武
  • 1 篇 李宏洲
  • 1 篇 胡新民

语言

  • 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中美关系解冻"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中美关系解冻过程中的巴基斯坦渠道
收藏 引用
史学集刊 2008年 第3期 72-77页
作者: 郑华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200030
中美关系解冻的过程中,巴基斯坦渠道起到了在中美之间有效传递信息,促成基辛格秘密访华的重要作用。以叶海亚为首的巴基斯坦领导人将发展同中美两国的友好关系与实现本国国家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从首脑,经首脑,到首脑"的巴基斯...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美关系解冻的研究述评
收藏 引用
历史教学(下半月) 2008年 第6期 71-75,102页
作者: 郑华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200030
东西方学者曾从不同的研究视角——中美关系解冻的历史进程、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国的国家安全状况、中美不同的外交决策机制、尼克松政府对华称谓的话语演变等——深入探讨了中美关系解冻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部分回答了为什么中美关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美关系解冻的秘密渠道研究:(1969—1972)
中美关系解冻的秘密渠道研究:(1969—1972)
收藏 引用
作者: 马骏飞 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两极格局逐渐解体,多极化趋势渐趋明朗。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后,为了扭转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地位,开始着手缓和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关系。在外有中苏交恶、内有文革动乱的...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外交谈判中的权力研究——以中美关系解冻的系列谈判为例(1969—1972)
收藏 引用
国际论坛 2007年 第4期9卷 7-12页
作者: 郑华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物学院
国际谈判中权力的较量涉及国际地位、谈判场地、谈判筹码、谈判者的技能等诸多因素。拥有更多权力的一方拥有了话语权,也就拥有主导谈判议程的权力。为深度解析敌对国家在解冻外交关系谈判中权力的维度与内涵,笔者以中美关系解冻的系列...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基辛格与中美关系解冻的“巴黎秘密渠道”
收藏 引用
学理论 2009年 第16期 160-162页
作者: 马骏飞 河南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
中美关系解冻过程的三条秘密渠道中,巴黎秘密渠道发挥了重要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巴黎渠道是基辛格亲手建立起来的。在前期的数次失败尝试之后,基辛格终于在第一次访华期间建立起与中方直接接触的巴黎秘密渠道。随后,在基辛格的亲自...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观众奖赏、损失框定与关系解冻的起源——尼克松对华关系缓和的动力机制及其战略竞争管控启示
收藏 引用
当代亚太 2020年 第4期 34-64,156,157页
作者: 尹继武 李宏洲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美关系解冻结束了双方此前二十多年的相互敌对。在美国反对对华缓和的国内政治势力依然强大、政治精英与官僚体系仍持保守态度、主要盟友与竞争对手对改变现状容易产生疑惧心态的情况下,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为何会...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两弹一星』为何能在中国成功
收藏 引用
群文天地 2021年 第2期 6-7页
作者: 胡新民 中央党校
邓小平在1988年10月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回顾这段历史,最深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