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7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 篇 文学
    • 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3 篇 法学
    • 2 篇 民族学
    • 1 篇 社会学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主题

  • 17 篇 中国俗文化
  • 3 篇 人文社科
  • 3 篇 研究所
  • 3 篇 四川
  • 2 篇 交叉学科
  • 2 篇 学理分析
  • 2 篇 学术队伍
  • 2 篇 国际学术研讨会
  • 2 篇 百年历程
  • 2 篇 汉语史
  • 2 篇 文学人类学
  • 2 篇 中国文化
  • 2 篇 语言史
  • 2 篇 中国雅文化
  • 2 篇 中国比较文学
  • 1 篇 汇刻书
  • 1 篇 丛书
  • 1 篇 所长
  • 1 篇 汪曾祺
  • 1 篇 比较文学

机构

  • 2 篇 四川大学
  • 1 篇 贵州师范大学
  • 1 篇 天津师范大学
  • 1 篇 山东淄博学院
  • 1 篇 苏州大学

作者

  • 2 篇 吕汉东
  • 1 篇 王召杰
  • 1 篇 鲁民
  • 1 篇 赵义山
  • 1 篇 李逸津
  • 1 篇 包得义
  • 1 篇 梅新林
  • 1 篇 林慧平
  • 1 篇 张旗

语言

  • 1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中国俗文化"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中国俗文化的历史演化初探
收藏 引用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 第12期34卷 172-174页
作者: 林慧平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苏州215006
作为与世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中国俗文化源远流长。从纵向发展来看,中国俗文化经历了史前、先秦两汉、六朝与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和当代六个阶段。从横向发展来看,中国俗文化经历了发展完善、革除变迁、融合创新的众多过程。这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俄罗斯中国俗文化研究概览
收藏 引用
中国俗文化研究 2013年 238-247页
作者: 李逸津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俄罗斯汉学一贯关注中国研究,自18世纪初就开始大量搜集中国文化材料。现代俄罗斯新汉学的奠基人瓦西里·米哈伊洛维奇·阿列克谢耶夫(Vasily Mukhailovich Alekseev)院士在搜集和研究中国文学与民间艺术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开...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国俗文化丛书”出版
收藏 引用
研究 2000年 第1期 192-193页
作者: 鲁民
以介绍中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俗文化知识丛书”,近日已经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丛书由高占祥担任主编,于占德为执行主编,叶涛、刘德塔、于培杰为副主编。整套丛书由28本组成:(泰山庙会》(刘慧)、(漫话风筝》(于培...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西江月 项楚师八十华诞暨中国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蓉召开(外三首)
收藏 引用
岷峨诗稿 2019年 第3期 27-29页
作者: 赵义山 不详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简介
收藏 引用
现代中文学刊 2006年 第4期 81-81页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的前身为四川大学佛教语言文献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6月, 1999年6月重新组建为中国俗文化研究所,项楚教授任所长。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主要成果
收藏 引用
现代中文学刊 2006年 第4期 82-82页
研究所承担了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项楚教授主持的“中国文学分体研究(一)”,谢谦教授主持的“中国文学分体研究(二)”,李诚教授主持的“中国文学分体研究(三)”,董志翘教授主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两种中国味的美感形态——赵树理与汪曾祺的审美特征比较
收藏 引用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4期15卷 43-47页
作者: 吕汉东
本文从文化学和文艺美学角度阐述了赵树理主要受中国俗文化的熏陶而形成的入美和汪曾祺主要受中国文化熏陶而形成的素朴美的审美特色,并考察了这两种美感形态在他们作品中的体现,最后探索了赵、汪二位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意识形成...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侠”与中国文化
收藏 引用
华夏文化 1998年 第1期 39-40页
作者: 张旗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
“侠”与中国文化□张旗“侠”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曾是中国历史宏伟乐章中的一阙插曲,但没有成为历史主潮。侠符合中国文化心态,其在悠悠岁月里嬗变成一种精神象征。这种象征在维系中国文化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生命的渴望与超越——中国仙话研究刍议
收藏 引用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 第3期16卷 45-47,17页
作者: 梅新林
仙话是以描写仙人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文学作品,是中国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土壤中的一种特殊产物。仙话晚出于神话,最初由神话发展演变而来。但仙话之所以能在中国神话的母体中诞生,中国神话之所以走向仙话化,归根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雅两种不同韵味——赵树理与汪曾祺作品审美特色
收藏 引用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3期16卷 82-86页
作者: 吕汉东 山东淄博学院中文系
赵树理作品主要受中国俗文化、民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熏陶,形成了“”的审美韵味;汪曾祺作品主要受中国文化、地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雅”的审美韵味。“”、“雅”是不同的特色,但它们都是通过作品结构、人物描写。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