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091 篇 期刊文献
  • 150 篇 学位论文
  • 36 篇 会议
  • 1 册 图书

馆藏范围

  • 2,27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62 篇 工学
    • 326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191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69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60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56 篇 冶金工程
    • 37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33 篇 建筑学
    • 32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412 篇 哲学
    • 412 篇 哲学
  • 256 篇 文学
    • 18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58 篇 新闻传播学
  • 194 篇 艺术学
    • 109 篇 美术学
    • 35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27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26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190 篇 医学
    • 63 篇 临床医学
    • 52 篇 中医学
    • 40 篇 中西医结合
    • 26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 26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25 篇 教育学
    • 109 篇 教育学
  • 111 篇 法学
    • 32 篇 社会学
    • 27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5 篇 民族学
  • 109 篇 管理学
    • 57 篇 公共管理
    • 25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03 篇 理学
    • 39 篇 化学
  • 79 篇 农学
    • 25 篇 兽医学
  • 71 篇 历史学
    • 61 篇 中国史
  • 68 篇 经济学
    • 60 篇 应用经济学
  • 3 篇 军事学

主题

  • 2,278 篇 中和
  • 88 篇 中庸
  • 56 篇 废水处理
  • 50 篇 和谐
  • 47 篇 天人合一
  • 38 篇 中国
  • 38 篇 孔子
  • 38 篇 沉淀
  • 38 篇 儒家
  • 37 篇
  • 30 篇 絮凝
  • 24 篇 时中
  • 24 篇 吸附
  • 24 篇
  • 24 篇 美学
  • 23 篇 混凝
  • 23 篇 和谐社会
  • 23 篇 礼乐
  • 22 篇 意境
  • 21 篇

机构

  • 24 篇 山东大学
  • 20 篇 四川大学
  • 17 篇 南京大学
  • 15 篇 中南大学
  • 14 篇 北京大学
  • 14 篇 昆明理工大学
  • 13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13 篇 武汉大学
  • 12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2 篇 山西师范大学
  • 11 篇 河北大学
  • 11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 11 篇 清华大学
  • 10 篇 安徽大学
  • 10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0 篇 河南大学
  • 10 篇 湖南师范大学
  • 10 篇 厦门大学
  • 9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9 篇 东南大学

作者

  • 6 篇 刘金波
  • 6 篇 杨明
  • 5 篇 翟奎凤
  • 4 篇 苏保华
  • 4 篇 高刘义
  • 4 篇 王伟
  • 4 篇 董根洪
  • 4 篇 邓小军
  • 4 篇 曾繁仁
  • 4 篇 李静
  • 3 篇 张其成
  • 3 篇 严世芸
  • 3 篇 张诚
  • 3 篇 朱玉
  • 3 篇 刘久清
  • 3 篇 王晓恒
  • 3 篇 柳建设
  • 3 篇 张梅
  • 3 篇 张军
  • 3 篇 王丹

语言

  • 2,263 篇 中文
  • 15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中和"
227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中和辩证:朱熹文道观的新探解
收藏 引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2期52卷 118-126页
作者: 郑淑花 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400067
朱熹在传承“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的基础上,提出“文从道出”“文便是道”的观点。他主张“文”与“道”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形成中和辩证的文道观。这种文道观决定了他对待“文”的辩证态度。在文辞方面,朱熹主张“义理从文字中...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天道与礼乐:论汉代经学“中和”观念的秩序特征
收藏 引用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4期38卷 27-34页
作者: 刘晓婷 韩星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北京100872
中和”是《中庸》核心观念之一,在汉代经学中,“中和”观念的内涵从两个方向展开,其一是天道论的方向,汉儒董仲舒通过天道运行规律构建出以“中和”为终极标准的天道秩序;其二是礼乐论的方向,通过礼乐对人性的教化,最终达到以“中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和”与书法艺术辩证法
收藏 引用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 第5期 65-75,127页
作者: 詹冬华 江西师范大学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
从先秦“中”“和”观念发展而来的“中和”思想规约了中国艺术的理想境界与价值鹄的,其中包含着深刻的艺术辩证法。在书法中,“中和”体现在“情感”的中节合度、“法则”的对立统一、“风格”的众体兼备等方面,是各种风格元素交融互...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用铜渣从湿法炼锌污酸两段中和后液中脱除氯
收藏 引用
湿法冶金 2024年 第3期43卷 322-326页
作者: 朱应旭 世仙果 张亮 李科 张泽林 陈先友 云锡文山锌铟冶炼有限公司 云南文山663700
湿法炼锌中产生的污酸经硫化、锌焙砂中和、碳酸钙中和后可去除砷、氟,同时还可有效减少石膏渣产量,但中和后液中氯含量较高,无法返回至湿法系统重复利用。研究了采用铜渣除氯法去除该溶液中的氯,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加入量2.3 mL/L、...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濂溪中和论性思想及其对儒家人性论的独特贡献——兼论其对湖湘学派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 第1期44卷 37-44页
作者: 周接兵 李晓莹 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 江西上饶334001 上饶师范学院数字技术应用产业学院 江西上饶334001
人性论是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聚讼不已的重要问题.濂溪以“中正”“中和”“太和”为核心范畴、主要特征和终极依归,并以此为基点,做了上下打通的工作,其人性论上通既存有又活动的太极“太和”原初本体,下通未发已发中和中节的德性修...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张福利教授基于"中和观"论甲亢、甲减的因机证治
收藏 引用
四川中医 2024年 第2期42卷 19-22页
作者: 常铭熙 张健 王秋虹 李富震 张福利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 北京 100053
甲亢、甲减为当今常见的甲状腺功能紊乱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常有因"干预太过"或"干预不及"而出现甲亢、甲减二者间"相互转化"的情况,故维持机体"内稳态"、使甲状腺功能达到"中和"状态是现代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和观"为我国古代重要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和”思想构建:项穆《书法雅言》肥瘦之争举隅
收藏 引用
青少年书法 2024年 第10期 41-44页
作者: 张兴林
明代项穆在《书法雅言》中对“肥”与“瘦”之中的轻重、阴阳、刚柔等问题进行一一列举和阐述,并引出中和思想作为书法中重要的“肥”与“瘦”关系而进行处理。这是明确将肥瘦之争阐释清晰的关键文献,并引出“筋”与“骨”的论述。可...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和”思想构建:项穆《书法雅言》肥瘦之争举隅
收藏 引用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4年 第5期 41-44页
作者: 张兴林 不详
明代项穆在《书法雅言》中对“肥”与“瘦”之中的轻重、阴阳、刚柔等问题进行一一列举和阐述,并引出中和思想作为书法中重要的“肥”与“瘦”关系而进行处理。这是明确将肥瘦之争阐释清晰的关键文献,并引出“筋”与“骨”的论述。可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钙系中和剂处理稀盐酸废水的工艺优化研究
收藏 引用
当代化工研究 2024年 第4期 148-150页
作者: 张彭军 周宽 杨帆 付耀洲 王成权 杨小俊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430205 枝江市富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443200
实验采用中和法处理稀盐酸废水,研究了钙系中和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动态并流法和静态堆浸法两种处理方式对中和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并流动态处理方式,以Ca(OH)_(2)为中和剂时的转化效率可达98.75%,处理后废水pH可至7.56,达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和”:中国电影美学境界说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 2023年 第5期 26-33页
作者: 李镇 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史学研究部
“中”与“和”是中国艺术数千年来的审美追求,也是很多电影艺术家毕生寻觅的彼岸之境。在现当代电影文献中,“中和”美学在电影叙事、视听语言、表导演理论、电影批评等方面均有丰富论述,其观念早已深刻融会在中国电影的众多经典文本...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