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2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 篇 文学
    • 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6 篇 历史学
    • 5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1 篇 世界史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主题

  • 13 篇 两都
  • 3 篇 班固
  • 2 篇 张衡
  • 2 篇 元朝
  • 2 篇 《文选》
  • 1 篇 古都学
  • 1 篇 牙体
  • 1 篇 男女
  • 1 篇 光武帝
  • 1 篇 小唱
  • 1 篇 南诏国
  • 1 篇 红雨
  • 1 篇 内存
  • 1 篇 发展史
  • 1 篇 血疗
  • 1 篇 射击
  • 1 篇 长沙电力学院
  • 1 篇 汉大赋
  • 1 篇 屈原
  • 1 篇 大众化

机构

  • 1 篇 云南警官学院
  • 1 篇 复旦大学
  • 1 篇 长沙电力学院
  • 1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1 篇 北京联合大学
  • 1 篇 江苏省泰州市博物...
  • 1 篇 云南大学

作者

  • 2 篇 钮希强
  • 1 篇 武威
  • 1 篇 李小成
  • 1 篇 张军芳
  • 1 篇 马晓蓓
  • 1 篇 尹德贵
  • 1 篇 常铸鼐
  • 1 篇 臧云飞
  • 1 篇 张成
  • 1 篇 张喜田
  • 1 篇 孙亭玉
  • 1 篇 李宇舟
  • 1 篇 孔繁敏

语言

  • 1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两都"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两都赋:经济的浮华与文化的废墟——贾平凹的《废》与叶辛的《华》的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5期31卷 123-128页
作者: 张喜田 复旦大学中文系 上海200433
《废》与《华》均反映了商业化进程对文化的冲击以及人文精神的丧失;表现了著名男性的魅力以及对女性的强大诱惑力,表达了人文学者的自恋情结;在赤裸裸的性爱展示中流露出对女性的歧视;在身心疲惫后,试图在城乡的碰撞中寻找人的精...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班固《两都赋》主旨考辨
收藏 引用
求索 1998年 第2期 111-113页
作者: 孙亭玉 长沙电力学院中文系
班固《两都赋》主旨考辨孙亭玉班固《两都赋》在六朝时极受重视,范晔《后汉书》、萧统《文选》均全文刊载。皇甫谧、刘勰对其予以赞扬。可他们对《两都赋》主旨的认识还有所欠缺。范晔所言极是而不鲜明,萧统更重其“文”;刘勰、皇甫...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元朝两都之战研究
元朝两都之战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钮希强 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元朝是蒙古贵族建立起来的中原王朝,其仪制明显的带有二元性色彩。有元一代皇位继承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致使元朝中后期争夺皇位的斗争日益激烈。元朝统治者采取不同的措施在“调整”着皇位继承关系,,两都之战前元朝统治者的“调整”...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元代两都巡幸制度新探
收藏 引用
西部蒙古论坛 2017年 第2期 33-39页
作者: 钮希强 江苏省泰州市博物馆 泰州225300
元代两都巡幸制度继承了辽金草原民族"四时游猎,冬夏捺钵"的习俗,是在结合统治中原和保持本民族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是汉化和草原本位意识的有效调和,为历任元朝皇帝所沿用。这一制度的存在,从内容和形式...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长安与洛阳两都并立的历代概况及原因分析
收藏 引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 第6期 88-91页
作者: 马晓蓓 云南大学 云南昆明650032
自古以来,长安与洛阳作为大古,常在同一朝代作为西京与东京同时存在,而历代出现这两都并立的情况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长安与洛阳大古在各个方面拥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以西周时期、新朝时期、隋唐时期为例,将历代两都并立的情...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班固的文学观念与《两都赋》创作
收藏 引用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 第1期25卷 80-82页
作者: 张军芳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元朝的两都巡幸及长城边塞诗
收藏 引用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2期7卷 28-30页
作者: 孔繁敏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北京100083
为了适应少数民族统治的需要,元朝统治者建立了上和大城,大为首,上为夏两都巡幸制确立之后,众多文人学士扈从圣驾巡幸北方,创造了大量的边塞诗,按题材内容可分为途中纪行诗和上风情诗,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中留下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南诏国中后期的城镇发展格局研究
收藏 引用
学术探索 2021年 第9期 97-106页
作者: 李宇舟 云南警官学院基础课程教学研究部 云南昆明650223
南诏中后期的城镇发展由于前期洱海“九重城”军事城镇群的成形,加之滇池拓东城“二诏”地位的确立,呈现出个城镇中心及个城镇群的格局。伴随着中原王朝的强盛,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化跃迁和文明整合将不再局限于某些民族群体或某些区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对赋发展史的一种审视
收藏 引用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 第2期18卷 59-62页
作者: 尹德贵
一、赋的产生及概念 赋原来是一种表现手法,不是一种文体,比如《诗经》中的赋,就是一种铺叙的手法;另外,《汉书·艺文志》说:“不歌而诵谓之赋。”是讲先秦时的外交人员赋诗言志。作为铺叙手法的赋和不歌而诵的赋虽然与后来作为文体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京赋看当时的文风
收藏 引用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年 第S1期15卷 161-163页
作者: 李小成
汉大赋发展到东汉初中期,题材方面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大量的以城市为描写对象的赋作,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在汉赋作中体制也最为恢宏。萧统主编《文选》,首列京赋,美国的康维达认为萧统如此看重京...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