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5 篇 法学
    • 4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法学
  • 1 篇 哲学
    • 1 篇 哲学

主题

  • 6 篇 两个相结合
  • 3 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2 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1 篇 中国共产党
  • 1 篇 隆礼重法
  • 1 篇 价值体系
  • 1 篇 哲学范式
  • 1 篇 中国具体实际
  • 1 篇 历史决议
  • 1 篇 大学之道
  • 1 篇 具体实践
  • 1 篇 荀子
  • 1 篇 毛泽东
  • 1 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 1 篇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 1 篇 四个治理

机构

  • 1 篇 同济大学
  • 1 篇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
  • 1 篇 武汉科技大学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
  • 1 篇 黄河科技学院
  • 1 篇 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1 篇 张舒
  • 1 篇 谭聪聪
  • 1 篇 岳德常
  • 1 篇 杨俊峰
  • 1 篇 赵路强
  • 1 篇 祝福恩
  • 1 篇 刘勇
  • 1 篇 陈培永

语言

  • 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两个相结合"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相结合”——基于理论前提、历史考察与方法启示的视角
收藏 引用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 第2期23卷 57-65页
作者: 赵路强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200092
两个相结合”重要论断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全新认知。它虽由习近平提出,但中逻辑与方法在毛泽东那里就已体现。从共时性看,毛泽东“两个相结合”思想的形成是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兼具主客...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看“两个相结合”的思想意义
收藏 引用
观察与思考 2022年 第1期 41-48页
作者: 杨俊峰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北京100732
在中国人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初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过完全自发的结合,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曾作为理解的前提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过...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两个相结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
收藏 引用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 第3期 5-9页
作者: 祝福恩 张舒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的创新价值和文化意蕴,有利于推进...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相结合”的深层意蕴
收藏 引用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1年 第3期7卷 88-94页
作者: 陈培永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同具体实际相结合”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相对于具有抽象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言,凸显的是具体性和实践性;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立足的各国家的普遍性而言,凸显的是中国这国家的特殊性;相对于马克思主义整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四治理”方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源——荀子“隆礼重法”思想视角
收藏 引用
哲学进展 2022年 第3期11卷 223-229页
作者: 谭聪聪 刘勇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 武汉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相结合”的重要观点,并运用于社会治理,应认真发掘中国传统治理思想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结合点。荀子“隆礼重法”思想作为传统治理思想的精粹之一,源自于荀子“人性恶”和“人能群”的人本之思,作...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国学为根论”新探——从程恩富的文化主张说起
收藏 引用
云梦学刊 2022年 第6期43卷 54-64页
作者: 岳德常 黄河科技学院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 河南郑州450063
程恩富提出的“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综合创新”的文化主张,深刻地把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其他大思潮的关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国学之所以能够“为根”,不仅因为它是最深刻的哲学,而且还在于它抓住了社会治理的根本。儒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