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2 篇 期刊文献
  • 3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2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0 篇 艺术学
    • 20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工学
    • 1 篇 机械工程

主题

  • 25 篇 上镜头性
  • 4 篇 德吕克
  • 2 篇 异质空间
  • 2 篇 电影流派
  • 2 篇 电影作为艺术
  • 2 篇 纪录片创作
  • 2 篇 电影理论
  • 2 篇 实验电影
  • 2 篇 爱森斯坦
  • 2 篇 先锋派电影
  • 2 篇 特写镜头
  • 2 篇 阿贝尔·冈斯
  • 2 篇 巴拉兹
  • 1 篇 类型建构
  • 1 篇 创作手法
  • 1 篇 自然美学
  • 1 篇 格里尔逊
  • 1 篇 本质真实
  • 1 篇 影像叙事
  • 1 篇 印象派

机构

  • 3 篇 广西艺术学院
  • 1 篇 中央戏剧学院
  • 1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1 篇 江苏师范大学
  • 1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 篇 海南大学
  • 1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 篇 台州学院
  • 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 篇 西安工程大学
  • 1 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1 篇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
  • 1 篇 爱丁堡大学
  • 1 篇 成都大学
  • 1 篇 武汉大学
  • 1 篇 浙江大学
  • 1 篇 北京电影学院
  • 1 篇 平顶山学院
  • 1 篇 河北传媒学院

作者

  • 2 篇 贾子谋
  • 1 篇 余韬
  • 1 篇 马云
  • 1 篇 季新凯
  • 1 篇 皇甫一川
  • 1 篇 焦仕刚
  • 1 篇 武恒
  • 1 篇 吴雅琼
  • 1 篇 于培才
  • 1 篇 邓乔杉
  • 1 篇 c.m.爱森斯坦
  • 1 篇 任友谅
  • 1 篇 李恒基
  • 1 篇 王子瑞
  • 1 篇 尹泽淞
  • 1 篇 弗.帕特里克
  • 1 篇 单万里
  • 1 篇 徐建生
  • 1 篇 李芳
  • 1 篇 袁金松

语言

  • 2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上镜头性"
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重回“上镜头性”——一次对影像观念的溯源探究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22年 第5期 24-32页
作者: 吴思捷 余韬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追溯“上镜头性”的历史演变及其理论内涵,以此为基础发现这一概念与影像本体之间的关联,重新反思法国早期理论对“上镜头性”的构想。本文认为,不同时期的理论家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都围绕现实和情感两个面向展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媒介变迁语境下纪录片中“上镜头性”的表达研究 ——以毕业作品《420三代》为例
媒介变迁语境下纪录片中“上镜头性”的表达研究 ...
收藏 引用
作者: 王子瑞 成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电影是一门画面和声音结合的综合艺术,声音和画面的组合是影像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因素。1920年,为了给电影在“艺术殿堂”中争得一席之位。乔治·卡努杜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认为电影应该是独立于传统六大门类而独立存在的“第七艺术...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我本是高山》的类型建构、上镜头性与伦理化叙事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 第1期 81-87+115-116页
作者: 范志忠 吴远航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爱丁堡大学文学、语言与文化学院
《我本是高山》沿袭了新主流电影的创作规律和类型化特征,通过经典类型化叙事来塑造人物格,以一种近乎质朴的影像表达、上镜头性与伦理化叙事,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时空,承载着电影价值观和情感弥合点。影片在网络上引发的巨大争议... 详细信息
来源: 博看期刊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格里尔逊模式下的“上镜头性”与历史重构--评纪录片《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
收藏 引用
东南传播 2021年 第12期 127-129页
作者: 苏桂霖 河北传媒学院研究生院 河北石家庄051430
从《水浇园丁》到《北方的纳努克》,我们无不感受到影像复现现实的魅力,其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来自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而更多的是“讲故事”以及提倡朴实无华的纪录和对自然光效的使用。格里尔逊模式作为纪录片的一种重要创作方式,...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纪录片的“上镜头性”创作手法研究
收藏 引用
科技传播 2018年 第21期10卷 152-153页
作者: 季新凯 马云 西安工程大学 陕西西安710048
纪录片的镜头、光线、拍摄对象是其叙事和形成影片整体情绪以及艺术氛围的重要组成元素。文章尝试强调运用"上镜头性"创作手法来进行纪录片的创作,从而给观众带来纪录片所表现的精神特质,使纪录片能够在创作中形成富有精神传递的艺术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努里·比格·锡兰:诗电影的余响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 2017年 第5期 51-63页
作者: 汪方华 华中师范大学影视传播中心 教授430079
新世纪,土耳其文化突然绽放于国际舞台,努里·比格·锡兰的电影和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将文化名城伊斯坦布尔呈现在世人面前,而在东西文化夹缝中难以突围的土耳其的国族困境、土耳其民众的生存境遇、智识阶层的困惑也随之异常清晰地展...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电影杂耍蒙太奇
收藏 引用
世界电影 1990年 第2期 142-165页
作者: C.M.爱森斯坦 于培才
本文既不想作为宣言,也无意充当声明,只试图在某种程度上探讨一下我们这个复杂行当的基本问题。 如果把电影看作一个对大众具有情绪感染作用的因素(这一点就连那些千方百计要把电影从艺术行列开除出去的电影眼睛派也不否认)。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政治命运 影像隐喻 类型符码——“十七年”上海电影对香港电影的观照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 2019年 第22期 22-27页
作者: 杨雪团 焦仕刚 广西艺术学院
二战后,上海电影持续从产业机制、人员资本、影像叙事、类型功能等方面对香港电影给予大规模渗入,持续到大陆新生政权建立、巩固的"十七年"期间,多数情况是上海电影对香港电影全面影响和行业观照。文章以香港国语片代表导演朱石麟《清...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心理叙事作为一种电影艺术观——重读法国印象派电影理论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 2023年 第5期 86-92页
作者: 袁金松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在早期电影理论书写中,法国印象派电影人显示出用电影进行心理探索的浓厚兴趣,试图赋予电影以心理叙事的能力。法国印象派用文学中的心理叙事方法来发掘电影这一媒介的表现潜力,并在“上镜头性”“万物有灵论”“视觉节奏”这些理论概...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塔尔科夫斯基影片中梦的景象
收藏 引用
世界电影 1991年 第2期 232-243页
作者: 弗.帕特里克 徐建生
人们普遍认为,塔尔科夫斯基的影片中充满了一种他所谓的梦的气氛——一种似梦的作用,它和观众渴望验证银幕所示事件的逻辑与确实的要求针锋相对。特别是在《镜子》(1975—1978)和《斯塔尔凯尔》(1980)中。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