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4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 篇 哲学
    • 8 篇 哲学
  • 4 篇 法学
    • 3 篇 社会学
    • 1 篇 政治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14 篇 《至乐》
  • 7 篇 庄子
  • 4 篇 《齐物论》
  • 4 篇 《庄子》
  • 2 篇 《秋水》
  • 2 篇 《逍遥游》
  • 2 篇 生与死
  • 2 篇 惠施
  • 1 篇 哲学
  • 1 篇 养生
  • 1 篇 人生境界
  • 1 篇 理想人格
  • 1 篇 蝴蝶
  • 1 篇 生命哲学
  • 1 篇 《骈拇》
  • 1 篇 悦生恶死
  • 1 篇 “辩”
  • 1 篇 异化
  • 1 篇 佛教传入
  • 1 篇 生命情调

机构

  • 2 篇 安徽大学
  • 1 篇 河北大学
  • 1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1 篇 贵州师范大学
  • 1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1 篇 上海外国语大学
  • 1 篇 武汉大学

作者

  • 2 篇 李其霞
  • 1 篇 王国胜
  • 1 篇 李振纲
  • 1 篇 吴小东
  • 1 篇 秦平
  • 1 篇 李飞
  • 1 篇 陆建华
  • 1 篇 远思
  • 1 篇 胡石柱
  • 1 篇 杜宇民
  • 1 篇 沈铭贤
  • 1 篇 李雁
  • 1 篇 蒋荣昌

语言

  • 1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至乐》"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至乐》管窥庄子的生命哲学
收藏 引用
常熟高专学报 2003年 第3期17卷 42-43页
作者: 李飞 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所 江苏南京210000
庄子从生命哲学的角度阐释了他的价值观、生死观和人生观。他外生死齐万物,理性地批判了附丽于生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引导人们超越自我认识的局限,从而辩证地看待生命的本质。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歌德《席勒的遗骨》与庄子《至乐》中死亡观比较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 第7期34卷 51-54页
作者: 远思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201600
歌德在悼念挚友的诗作《席勒的遗骨》中表达了对生死的深刻思考,诗中凝望头骨的沉思与《庄子·》中庄子对待生死的态度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处。歌德与庄子都表现出对世俗物质生活的鄙弃,坦然面对死亡。他们分别秉承泛神论与"天人合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庄子·》所见佛教文化因子——兼谈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
收藏 引用
学术交流 2013年 第8期 143-147页
作者: 李其霞 贵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 贵阳550001
《庄子·》所见之髑髅非中国之本土文化,而是佛教传入中国南楚以后庄子受到影响而引介入文学创作的。《至乐》篇吸收了佛教文化中以髑髅寄死生一理的文化观念而有所延展,形成了《至乐》篇独特的思想。而《至乐》篇之髑髅佛教文化因...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庄子·》所见佛教文化因子——兼谈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
收藏 引用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13年 第12期 143-147页
作者: 李其霞
《庄子·》所见之髑髅非中国之本土文化,而是佛教传入中国南楚以后庄子受到影响而引介入文学创作的。《至乐》篇吸收了佛教文化中以髑髅寄死生一理的文化观念而有所延展,形成了《至乐》篇独特的思想。而《至乐》篇之髑髅佛教文化...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庄子的生死观刍议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 1999年 第8期31卷 38-43页
作者: 秦平 武汉大学哲学院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庄、惠之“辩”管窥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12年 第4期 49-54页
作者: 李振纲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
《庄子》中多次述及惠施的言论行事。惠施是庄子的诤友,喜辩且善辩,他曾多次与庄子发生争辩,如《逍遥游》中与庄子围绕瓠瓜、大樗展开的“有用”与“无用”之辩,《德充符》篇末与庄子关于人“有情”还是“无情”之辩,《秋水》中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老庄生死观之比较
收藏 引用
理论学刊 1996年 第1期 57-60页
作者: 李雁
有关老庄学说之异同,今人已从世界观、方法论、社会政治思想及哲学上的本体论、认识论等各方面多有论述。本文拟就老子与庄子的生死观作一比较分析,以探讨二者的区别及其意义。 “死生亦大矣。”(《庄子·田子方》)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死生一如的生命情调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家 1992年 第4期7卷 88-89页
作者: 杜宇民 安徽大学学生处 230039
《庄子》一书多寓言、重言和厄言,“以厄言为漫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庄子·天下》以下均注篇名),凝聚了荆楚文化里浓厚的神话气息,庄子以象征的笔法点化了自然界的山水禽羽,在生命中饱蘸了田原山川的灵秀。(这同代表中原文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关于庄子后学的流派问题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 第6期16卷 56-62页
作者: 蒋荣昌
对庄子后学诸流派,治庄学者历来各执一端,聚讼纷纭。明清以来,对庄子后学进行分类的学者数不胜数。刘笑敢同志新近出版的著作《庄子哲学及其演变》集庄学研究之大成,也在对庄子后学的分类上作了很有意义的突破性尝试,认为庄子后学可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论庄子追求的理想人格
收藏 引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 第3期22卷 5-8页
作者: 王国胜
试论庄子追求的理想人格王国胜作为一个贫困的隐士,一个没落的贵族,庄子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在社会变革面前的无能为力,他不愿受当时统治者的牢笼,表明了自己的隐士品格和高傲精神。他主张“重生贵己”,顺应自然,但是,不管如何“...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