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0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82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80 篇 教育学
    • 80 篇 教育学
  • 2 篇 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主题

  • 82 篇 《答谢中书书》
  • 17 篇 《与朱元思书》
  • 11 篇 陶弘景
  • 10 篇 《记承天寺夜游》
  • 8 篇 文言文
  • 5 篇 教学设计
  • 5 篇 山川
  • 4 篇 初中语文教材
  • 4 篇 沉鳞竞跃
  • 4 篇 山水小品
  • 4 篇 八年级
  • 4 篇 课堂教学
  • 3 篇 语文教材
  • 3 篇 《湖心亭看雪》
  • 3 篇 《小石潭记》
  • 2 篇 阅读课堂
  • 2 篇 文言文阅读教学
  • 2 篇 审美价值
  • 2 篇 人教版
  • 2 篇 语感

机构

  • 3 篇 南京师大附中新城...
  • 2 篇 河北省沙河市赞善...
  • 2 篇 甘肃庄浪县水洛中...
  • 2 篇 福建教育学院
  • 1 篇 江苏省海安市紫石...
  • 1 篇 北海市第三中学
  • 1 篇 南京市九龙中学
  • 1 篇 湖南省长沙市怡雅...
  • 1 篇 湖北省荆州市教科...
  • 1 篇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
  • 1 篇 江苏泗洪县洪桥学...
  • 1 篇 北京教育学院
  • 1 篇 内蒙古民族大学
  • 1 篇 第66中学
  • 1 篇 南京市第八中学
  • 1 篇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
  • 1 篇 浙江嵊州市黄泽镇...
  • 1 篇 江苏省海门中学附...
  • 1 篇 韶关市第八中学
  • 1 篇 安徽省舒城县柏林...

作者

  • 3 篇 张璇
  • 2 篇 石修银
  • 2 篇 于修影
  • 2 篇 马英
  • 2 篇 孙秋备
  • 2 篇 侯伟波
  • 2 篇 张永锐
  • 1 篇 武民
  • 1 篇 赖阳宁
  • 1 篇 刘举
  • 1 篇 刘诗琴
  • 1 篇 徐淑君
  • 1 篇 张胜和
  • 1 篇 赵东明
  • 1 篇 张敏
  • 1 篇 李方模
  • 1 篇 刘丁
  • 1 篇 李粉
  • 1 篇 刘波
  • 1 篇 余中保

语言

  • 82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答谢中书书》"
8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从“古来共谈”到“独与其奇”——《答谢中书书》别解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 2018年 第1X期 31-33页
作者: 王婉琳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五缘实验学校
历来都认为,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最主要的特点是描写“山川之美”,语言清丽而简洁。但我以为这不是关键,关键在于它既写出了“古来共谈”的“山川之美”,又写出了“独与其奇”的特别感受,使短短一篇写景小品文具有了特别的内涵。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笔笼山川,情纳四时——谈《答谢中书书》的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2009年 第12期 63-64页
作者: 倪克俭 陕西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山川之美,读景品情本文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答谢中书书》教学实录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2017年 第7期 152-154页
作者: 朱纯利 北海市第三中学
一、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位朋友——(屏显。)山中宰相 听松仙人他才高八斗,具宰相之才,却固守山林;他最爱深山,有仙风道骨,听风吹松林。他就是南朝人陶弘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答谢中书书》的文化意蕴及其课堂教学解读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3年 第26期 19-22页
作者: 袁菊华 苏州中学伟长实验部 江苏苏州215004
《答谢中书书》的文本解读及其课堂教学,应充分挖掘其文化意蕴:以时空介入,体悟刹那永恒的大美境界和秩序之外的真实生命,全身心进入作者营造的富含奇趣的山水世界,感知特定的时刻其笔下所表露出来的人格解放的力量和勃勃的生气。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答谢中书书》的艺术特征和思想意蕴
收藏 引用
语文天地 2024年 第12期31卷 35-38页
作者: 赖阳宁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的代表作。文章以感慨发端,将内心感受与友人交谈,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全文以描写山川之美为主线,以作者的思想意蕴为辅线,是古今作品中感受自然山水的好素材。该文在语言、结构、技巧、...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答谢中书书》文本细读
收藏 引用
语文学习 2012年 第4期 44-46页
作者: 汪晓春 江苏南京市共青团路中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开篇第一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屋建瓴,气势...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答谢中书书》整散句之情思美
收藏 引用
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19年 第9期 53-54页
作者: 施燕 江苏省海门中学附属学校
部编版八年级教材中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一文,虽然只有短短六十八言,却有山水竹林、晓雾夕阳、猿鸟锦鳞,浑然一体,鲜活如生。景美,情美,辞美,章美,真是说不完无限情趣,道不完盎然生机。读来凡心皆无,身在物外,心清神明。...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3年 第11期 56-57页
作者: 周曼华 南京市第八中学
[设计简说] 这是一篇经典的南北朝时期山水小品文.全文借对山水的描摹,表明自己在乱世中不慕名利、亲近自然的情怀。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答谢中书书》课堂实录
收藏 引用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16年 第7期 50-53页
作者: 卜庆振 山东省东平县东平街道中学
师:同学们好,我来给大家上一节课,大家欢迎吗?生:欢迎。师:知道我为什么选八七班吗?前年,我任教的班级也是八七班,我们起了一个名字叫——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答谢中书书》课后反思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3年 第28期 24-25页
作者: 李雪飞
由于东阳吴宁二中语文教研组的同仁来校考察学习,受学校的安排要上一节语文课,并要体现"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八年级的语文教材上只剩《答谢中书书》一课还没上,这是我唯一的选择。接到这个任务后,我纠结了很久,是模仿杜郎口的教学模式...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