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9 篇 期刊文献
  • 4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2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1 篇 艺术学
    • 99 篇 美术学
    • 2 篇 艺术学理论
  • 14 篇 历史学
    • 14 篇 中国史
  • 5 篇 哲学
    • 5 篇 哲学
  • 4 篇 文学
    • 3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3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2 篇 法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建筑学

主题

  • 123 篇 《笔法记》
  • 67 篇 荆浩
  • 27 篇 山水画
  • 12 篇 《山水受笔法》
  • 11 篇 山水画家
  • 9 篇 笔墨
  • 9 篇 山水画创作
  • 8 篇 六要
  • 8 篇 中国画
  • 7 篇 水墨山水画
  • 6 篇 太行山
  • 6 篇 《历代名画记》
  • 6 篇 绘画艺术
  • 6 篇 中国山水画
  • 6 篇 写生
  • 5 篇 气韵生动
  • 5 篇 《林泉高致》
  • 5 篇 中国绘画
  • 5 篇 气韵
  • 4 篇 绘画

机构

  • 4 篇 宁夏大学
  • 3 篇 中国美术学院
  • 3 篇 南京艺术学院
  • 3 篇 上海大学
  • 3 篇 天津美术学院
  • 2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2 篇 中国国家画院
  • 2 篇 安徽大学
  • 2 篇 安徽师范大学
  • 2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2 篇 山西师范大学
  • 2 篇 江苏师范大学
  • 2 篇 清华大学
  • 2 篇 中国传媒大学
  • 2 篇 广州美术学院
  • 1 篇 浙江师范大学
  • 1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1 篇 安阳学院
  • 1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1 篇 中央美术学院

作者

  • 2 篇 胡志明
  • 2 篇 徐迅
  • 2 篇 刘丰源
  • 2 篇 张晶
  • 1 篇 彭嘉欣
  • 1 篇 李安源
  • 1 篇 丁厚祥
  • 1 篇 汪臻
  • 1 篇 陈鹏
  • 1 篇 董晓峰
  • 1 篇 张玉环
  • 1 篇 王赞
  • 1 篇 李燕
  • 1 篇 曾布川宽
  • 1 篇 武广福
  • 1 篇 刘汉涛
  • 1 篇 郭妞
  • 1 篇 李璐均
  • 1 篇 赖运华
  • 1 篇 黄河涛

语言

  • 12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笔法记》"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排序:
从济水文化背景下浅谈荆浩《笔法记》中“图真”的特点
收藏 引用
明日风尚 2018年 第2期 275-275页
作者: 王欣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济水文化是中国古代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济水是河济地区的水系资源,历经千年的变化,随着气候环境地貌的变化,现在已经难寻其踪影。荆浩我国五代时期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笔墨并重,形神兼备,是北方山水画派始祖。荆浩曾隐居于太行洪谷,...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浅谈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笔墨并重——读荆浩《笔法记》有感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 2013年 第1期 36-36页
作者: 李琳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
本文从读《笔法记》说到中国画的笔墨问题,指出笔墨已经成为中国山水画精髓所在,但需要打破成法,进行新的创造,才能适应现代山水画的发展需要。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浮华之后的返璞归真——《笔法记》“华”“实”之辩的美学阐释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 2013年 第5期 30-30页
作者: 郭润田 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笔法记》之"图真"理想是在庄学思想的指引下,通过以"华""实""真""似"的精彩辩述后论证的,审美理想由金碧青绿山水转向水墨山水,是因为"墨"的审美内涵能够体现出庄学的返璞归真的艺术精神,"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为实"...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荆浩《笔法记》在传统山水画中的地位
收藏 引用
艺海 2012年 第8期 76-76页
作者: 周文霞 山西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笔法记》是五代后梁山水画家荆浩所著,是中国水墨山水画自唐王维以来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笔法记》把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理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并奠定了荆浩及《笔法记》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地位。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荆浩《笔法记》新探
收藏 引用
美术界 2012年 第3期 87-87页
作者: 陶振兴 董晓峰 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国际)美术学院
荆浩是唐末五代人,隐居在太行洪谷,自号洪谷子,是中国山水画历史上重要的山水画家与理论家,他的作品及绘画理论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山水画在唐开元前后虽已经大体完成,但山水画终究不是当时绘画的主流,从唐《全唐...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荆浩的《笔法记》
收藏 引用
古籍研究 2000年 第4期 98-105页
作者: 邓乔彬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在绘画全面兴盛的唐朝,山水画也不例外。与萧贲、展子虔、江志、郑法士等人相比,唐人有很大进步,但是,张彦远“始于吴,成于二李”之说,等于宣布我国山水画到盛唐时才正式得以成立。吴道子重线描,作“疏体”: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荆浩《笔法记》对中国山水画理论发展的贡献
收藏 引用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3期26卷 127-130页
作者: 顾平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
荆浩《笔法记》是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时期的重要绘画理论著作。“图真论”的提出,第一次把“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统一为“度物象而取其真”,发展了中国画的“形神论”;“气韵论”赋予传统“气韵”新内涵;“思景论”为绘画创作...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可忘笔墨 而有真景——荆浩《笔法记》六要之“笔、墨”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 2009年 第1期 20-20页
作者: 于丽燕 大庆石油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
作为艺术表现,用笔用墨是中国画的基本功。历代画家、评论家无不对笔墨加以重视,但有人把笔墨强调得过分,认为只要笔墨好,其他因素可以不顾。不是为作画而使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度物取真——以太行题材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为例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 2023年 第3期 I0014-I0015页
作者: 张瑞 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五代山水宗师荆浩隐居太行,自创笔墨兼备的全新技法,在《笔法记》中提出“度物象而取其真”、“搜妙创真”等山水画理法。中国画的“写生”观是以荆浩太行写生中形成的度物取真说为基本内涵的。与西方常指的客观物理性的真实不同,山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取象外之意 得乾坤之理——夏理斌的绘画艺术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 2020年 第3期 125-127页
作者: 王胜选 安康学院艺术学院
南朝宋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夫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的美学观点,五代后梁荆浩《笔法记》也提出了"度物象而取其真"的美学观点。在"象"与"意"方面,主张"象外之意"能够得"乾坤之理"。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