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 篇 艺术学
    • 6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4 篇 教育学
    • 4 篇 教育学
  • 2 篇 文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主题

  • 16 篇 《田野又是青纱帐》
  • 9 篇 剧作家
  • 4 篇 剧本
  • 4 篇 《榆树屯风情》
  • 3 篇 艺术创作
  • 3 篇 戏剧创作
  • 3 篇 古塔
  • 3 篇 戏剧
  • 3 篇 《高粱红了》
  • 2 篇 文化自觉
  • 2 篇 吉林省
  • 2 篇 戏剧作品
  • 2 篇 戏剧家
  • 1 篇 民族灾难
  • 1 篇 艺术
  • 1 篇 文化氛围
  • 1 篇 吉林
  • 1 篇 权利主体
  • 1 篇 农村
  • 1 篇 粉碎“四人帮”

机构

  • 1 篇 中央文史研究馆
  • 1 篇 无锡教育学院
  • 1 篇 辽宁大学

作者

  • 2 篇 金钟鸣
  • 1 篇 李前宽
  • 1 篇 李杰
  • 1 篇 任艳
  • 1 篇 郭铁城
  • 1 篇 林克欢
  • 1 篇 张石
  • 1 篇 谷长春
  • 1 篇 王新民
  • 1 篇 呼延北
  • 1 篇 张兰阁
  • 1 篇 关德富
  • 1 篇 尹传兰
  • 1 篇 吕忠福

语言

  • 1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田野又是青纱帐》"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发现与重估:《田野又是青纱帐》——媒介考古学视域下对地方电影的再发现
收藏 引用
艺术传播研究 2024年 第4期 36-46页
作者: 任艳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田野又是青纱帐》诞生于1986年,是一部在电影史中未受重视的影片,但是它作为一部携带着鲜明的“东北基因”的影片,可以成为重新审视东北地域电影的一个切口:从原著话剧的创作、舞台改编再到电影的创作、上映和宣传,创作者和出品方长...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一个剧本的诞生——《田野又是青纱帐》创作日记
收藏 引用
戏剧报 1986年 第9期 38-41页
作者: 李杰
1985年8月10日农谚说:关门雨,下一宿。黄昏后,绿色的长春便浸在苍茫的烟雨中了。我来长春迎接陈白尘同志,他去哈尔滨参加戏剧理论讨论会,回程将到长春,然后应邀去白城地区讲学。东三省中青年剧作家笔会刚刚结束,又有陈老来访,这不能不...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文化自觉与文化心理——评《田野又是青纱帐》的得与失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 1987年 第5期 19-22页
作者: 林克欢
《田野又是青纱帐》是1984——1985年全国优秀剧本奖获奖剧目,各地报刊已发表了不少颂扬文章,虽不能说完全没有依据,但情感反应多于理论探讨,空泛的谀词多于具体的分析。获奖不久,作者访美归来,在《文艺报》上发表了一篇复丁一三的信函...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古朴大地的焦灼呼唤——评李杰的剧本《田野又是青纱帐》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 1987年 第1期 24-27页
作者: 张石
(一) 青纱帐,绵亘久远的青纱帐,它养育着古老的文明,滋补着中国社会超稳定的社会结构。在匆匆而过的历史巨浪中,这个古老文明中的社会结构曾动摇、瓦解,但它自身所包含的顽强、神秘、诡谲的修补机能,使它有能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在纷纭变...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记忆故事三则
收藏 引用
作家 2010年 第1期 84-90页
作者: 谷长春
朋友领导领导朋友1985年组织上指定我负责省委宣传部工作之后,接触的第一件事是准备召开全省文艺创作工作会议。会议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多出作品,出好作品,以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吉林省新时期戏剧创作三题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 2007年 第10期 63-65页
作者: 吕忠福
新时期以来,吉林省戏剧创作走过了30年的历史进程,所取得的业绩与经验,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本文主要从吉林戏剧整体体现出的意蕴、意境、意趣为切入点,管窥蠡测,以抒浅见。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新时期东北话剧艺术扫描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 2007年 第3期 63-65,70页
作者: 尹传兰
新时期以来,东北话剧犹如一枝独秀斜逸于东北大地,涌现出《救救她》、《报春花》、《高粱红了》、《黑色的石头》、《大荒野》等一大批名扬全国的优秀剧目。经过警醒、融合、诗化三个阶段逐渐发展成为中国话剧多元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极。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回顾与随想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 1988年 第2期 37-42页
作者: 关德富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吉林省的戏剧事业得到了前所没有的发展。不仅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剧目,而且形成了从来没有过的宏大的戏剧创作队伍。更重要的是,剧目的思想和艺术质量是过去所无法比拟的。尤其在戏剧的革新...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古塔街》中的原型与母题——兼及新时期戏剧的文化反省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 1988年 第10期 40-45页
作者: 张兰阁
许是对奥尼尔的艺术精魂有了奇特的默悟,抑或是自由女神的风采给了他微妙的神启,李杰在他赴美归来的新作《古塔街》中表现出一种新异的精神气质及艺术格调,这给李杰的形象增添了神秘。人们对于李杰的印象主要来自那部有名的《田野又是青纱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形象塑造的文化视角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 2002年 第7期 45-49页
作者: 呼延北
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成败荣枯,最根本的一点,要看是否创造并留下了真正属于那个民族、那个地域、那个时代的不朽的或相对具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这一考察标准,当然也毫无例外地适用于戏剧。试想,如果我们的艺坛...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