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 篇 文学
    • 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法学
    • 1 篇 政治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主题

  • 11 篇 《残春》
  • 4 篇 郭沫若
  • 3 篇 小说
  • 3 篇 弗洛伊德学说
  • 2 篇 留日作家
  • 2 篇 主体
  • 2 篇 《沉沦》
  • 2 篇 文学与历史
  • 2 篇 鲁迅
  • 2 篇 《不周山》
  • 2 篇 意识流手法
  • 1 篇 张资平
  • 1 篇 郁达夫
  • 1 篇 日本
  • 1 篇 文学
  • 1 篇 保存
  • 1 篇 喀尔美萝姑娘
  • 1 篇 剧种
  • 1 篇 湘累
  • 1 篇 人物描写

机构

  • 1 篇 四川音乐学院
  • 1 篇 重庆市社科院
  • 1 篇 四川工商学院
  • 1 篇 乐山师范学院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青海师范大学

作者

  • 2 篇 吴晓东
  • 1 篇 赵成孝
  • 1 篇 马毅
  • 1 篇 卜庆华
  • 1 篇 胡杨媛
  • 1 篇 张牛
  • 1 篇 刘光华
  • 1 篇 龚济民
  • 1 篇 马文美

语言

  • 1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残春》"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郭沫若《残春》与萩原朔太郎《冰岛》——近代日本都市轨道空间与空间中的身体
收藏 引用
郭沫若学刊 2023年 第3期 63-70页
作者: 胡杨媛 四川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 四川眉山620000
1869年,日本政府决定修建铁路,自此铁路设施被引入日本,轨道无疑是日本都市近代化后才出现的新事物。在近代文学作品中有极多与日本铁路相关的内容,可以说轨道空间的相关表象是近代日本都市表象中极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选取郭...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郭沫若·《残春》·意识流
收藏 引用
齐鲁学刊 1983年 第6期 66-69页
作者: 龚济民
(一) 作为文学的一种方法,意识流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被越来越多的作家所采用,虽然主要流行于西方各国,但在我们中国也依稀可见其踪影,它绝不是今天才“流”进来的。杨江柱同志在《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两次崛起——从〈狂人日记〉...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思与诗的对话(之一)——以杨新民管弦乐作品《残春》为例
收藏 引用
音乐时空 2014年 第13期 56-58页
作者: 马毅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一切真正的艺术本质上都是诗。艺术作品的诗意贯穿在其创作与保存之中。作品的创作和保存共属一体,它们作为源初的"知"先行灌入艺术作品所敞开的存在领域。思与诗对话的发生,基于创作者与保存者对作品的时间性存在的切身领会。音乐是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残春梦与肥皂泡——《残春》《肥皂》殊途同归论
收藏 引用
郭沫若学刊 2017年 第4期 47-51页
作者: 马文美 乐山师范学院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 四川乐山614000
郭沫若和鲁迅的婚恋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残春》和《肥皂》分别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细读作品可以发现,尽管小说中的人物特征、故事情节、写作手法存在巨大差别,但其所展现的主题意蕴和内在思想却惊人的一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三位留日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创生期的主体问题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2年 第10期 1-21页
作者: 吴晓东 北京大学中文系 100871
本文以鲁迅的《不周山》、郁达夫的《沉沦》以及郭沫若的《残春》为核心研究对象,探究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留日作家日本经验的相似性及其对相同的文学理论资源的创造性运用,并着重通过对三篇小说叙事的诗学分析,描述五四时期诞生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郭沫若早期自我小说中的日本女性形象
收藏 引用
郭沫若学刊 1988年 第3期 26-31页
作者: 刘光华
郭沫若对日本女性形象的塑造,可说是“五四”新文学的一个独创领域,不仅反映了中国留日学生在那个时代的特殊心态:追求平等自由、反对传统礼教的强烈要求,而且反映了西方新思潮诸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中日两国文化交汇的特殊...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我国第一部采用意识流手法的诗剧之史实新考
收藏 引用
驻马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 第2期 8-9页
作者: 卜庆华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的西方文学中,流行着一种称为“意识流”的小说。这种小说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现实与虚幻交织等手法,充分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全部内容。它的生理科学依据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说,但“...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弗洛伊德主义与“五四”新文学
收藏 引用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2年 第Z1期4卷 133-134页
作者: 赵成孝 青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青海西宁819000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的显学,风靡了一个多世纪.自"一战"以后,这一学说猛烈冲击了哲学、艺术、宗教、社会风尚、道德伦理,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波澜.这门本为治疗人类精神疾患而出现的学问,在文学艺术界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弗洛伊德学说对郭沫若早期作品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探索 1985年 第5期 59-61页
作者: 张牛 重庆市社科院
人类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是交融的。迄今,已很难找出一种不受外来影响的单纯的民族文化。以郭沫若为代表的创造社曾受到欧洲文学的影响,郭沫若自己于二十年代初期也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各个流派作过深刻的探索。在这当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三位留日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创生期的主体问题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2023年 第1期
作者: 吴晓东
本文以鲁迅的《不周山》、郁达夫的《沉沦》以及郭沫若的《残春》为核心研究对象,探究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留日作家日本经验的相似性及其对相同的文学理论资源的创造性运用,并着重通过对三篇小说叙事的诗学分析,描述五四时期诞生...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