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66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报纸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69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00 篇 教育学
    • 99 篇 教育学
    • 1 篇 体育学
  • 55 篇 文学
    • 5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8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6 篇 法学
    • 4 篇 社会学
    • 2 篇 政治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5 篇 历史学
    • 4 篇 中国史
    • 2 篇 考古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工学
    • 1 篇 机械工程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2 篇 艺术学
    • 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1 篇 美术学
  • 1 篇 医学
    • 1 篇 中西医结合
    • 1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公共管理

主题

  • 169 篇 《回乡偶书》
  • 83 篇 贺知章
  • 11 篇 小学
  • 10 篇 诗歌
  • 8 篇 语文教学
  • 8 篇 唐代诗人
  • 8 篇 诗人
  • 8 篇 《咏柳》
  • 8 篇 乡音
  • 8 篇 儿童
  • 7 篇 人教版
  • 7 篇 唐诗
  • 7 篇 古诗教学
  • 5 篇 教学设计
  • 5 篇 古诗
  • 5 篇 改写
  • 4 篇 读音
  • 4 篇 唐朝诗人
  • 4 篇 课本
  • 4 篇 翻译

机构

  • 2 篇 江苏洪泽教师进修...
  • 2 篇 天津师范大学
  • 2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北京语言大学
  • 2 篇 江苏建湖县颜单小...
  • 2 篇 山东省五莲县第二...
  • 1 篇 广州大学
  • 1 篇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
  • 1 篇 诏安县深桥中心考...
  • 1 篇 河北大学
  • 1 篇 江苏师范大学
  • 1 篇 深圳市龙岗区坪山...
  • 1 篇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
  • 1 篇 河南科技大学
  • 1 篇 浙江泰顺农商银行
  • 1 篇 湖南省长沙市实验...
  • 1 篇 上海市建平实验小...
  • 1 篇 吉林长春市明德小...
  • 1 篇 贵州遵义市汇川区...
  • 1 篇 复旦大学

作者

  • 4 篇 贺知章
  • 2 篇 杨希水
  • 2 篇 连中国
  • 2 篇 冯怡
  • 2 篇 张国花
  • 2 篇 吴满祥
  • 2 篇 尤春干
  • 2 篇 戴常玉
  • 1 篇 金文明
  • 1 篇 倪代媛
  • 1 篇 刘香芹
  • 1 篇 喻娟
  • 1 篇 孙玉文
  • 1 篇 郑利权
  • 1 篇 郑丽
  • 1 篇 沈祖棻
  • 1 篇 也知
  • 1 篇 洪胜生
  • 1 篇 林裕华
  • 1 篇 支博攀

语言

  • 16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回乡偶书》"
169 条 记 录,以下是161-170 订阅
排序:
方言是乡音里的音符
收藏 引用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11年 第4期 64-64页
作者: 倪代媛 安徽
唐朝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怅然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古诗教学中的“三级跳”
收藏 引用
小学语文教学 2010年 第8期 41-41页
作者: 李晓银 湖北钟祥市石牌镇小学
《回乡偶书》是唐诗中的极品,被人们广泛流传。在学习这首古诗之前,我反复思量,在教学中如何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来说,古诗不同于他们喜爱的童话故事,它没有动人的情节、没有过多的悬念,甚至读起来都比较拗口...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我的家乡
收藏 引用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 2020年 第1期 37-37页
作者: 张颢婧 王学红(指导) 逸夫第一小学 不详
唐代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论身在何处,家乡永远是每个人魂牵梦萦的地方。我的家乡在临夏,这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是旅游胜地,也是美食天堂,更是一座古典建筑博物馆。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儿童”应作何解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1年 第5期 60-60页
作者: 余凤云 广西博白县菱角初中
语文版课本七年级上册选用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诗,对“儿童相见不相识”这句诗,教师用以及大多数教辅资料都将“儿童”理解为“小孩子”,笔者认为欠妥。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二十年后回故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二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C) 2013年 第7期 77-77页
作者: 周存辉 广东省顺德市乐从教育局
多媒体呈现《回乡偶书》的生活情景。2.教师谈话:诗人刚回到故乡时,儿童谁也不认识他。当他在故乡住下来后,发现离别家乡这么多年,什么都变了,跟记忆中的一点也不一样了,似乎只有家乡的镜湖没有变。同学们,再过二十年,你们可...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衰”也可以读成“cuī”吗
收藏 引用
小学语文教学 2014年 第3期 54-54页
作者: 贾成刚 安徽宁国市津南小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师教学用》,对贺知章《回乡偶书》中“衰”的读音有这样一句说明:“‘衰’也可以读成‘cui”’。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唐贺知章《孝经》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 第4期20卷 F0002-F0002页
作者: 郑利权 杭州国家版本馆
贺知章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回乡偶书》《咏柳》通俗浅显,意境清新,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为不朽的唐诗名篇。他与李白、张旭等交往甚密,时称“饮中八仙”。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杭州萧山区)人。少以文词知名...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词的情与理
收藏 引用
2018年 第6期 1-1页
作者: 浦江清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诗说人情,入情入理,身历其境者,愈觉其诗之妙,故人生之经验愈多,对于诗的欣赏也更其深切...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收藏 引用
小学科学 2019年 第3期 102-102页
作者: 林裕华 诏安县深桥中心考湖小学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怎样才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就像一条牵着学生鼻子的主绳,牵引着学生主动学习。如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