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4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 6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6 篇 文学
    • 4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4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6 篇 教育学
    • 6 篇 教育学
  • 4 篇 历史学
    • 3 篇 中国史
    • 2 篇 考古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政治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 篇 工学
    • 2 篇 城乡规划学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美术学

主题

  • 66 篇 《两都赋》
  • 18 篇 班固
  • 11 篇 《二京赋》
  • 8 篇 汉赋
  • 7 篇 《三都赋》
  • 5 篇 京都赋
  • 5 篇 司马相如
  • 4 篇 左思
  • 4 篇 《文选》
  • 3 篇 《洛神赋》
  • 3 篇 大赋
  • 3 篇 《昭明文选》
  • 2 篇 诗赋
  • 2 篇 东都赋
  • 2 篇 《上林赋》
  • 2 篇 《论都赋》
  • 2 篇 张衡
  • 2 篇 东都洛阳
  • 2 篇 枚乘
  • 2 篇 汉大赋

机构

  • 2 篇 三江学院
  • 2 篇 长春师范大学
  • 2 篇 西安交通大学
  • 2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2 篇 南京大学
  • 2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2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 2 篇 辽宁大学
  • 2 篇 中山大学
  • 1 篇 西南大学
  • 1 篇 赣南师范大学
  • 1 篇 南岳大庙文物管理...
  • 1 篇 贵州师范大学
  • 1 篇 中国艺术研究院
  • 1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1 篇 曲阜师范大学
  • 1 篇 济宁学院
  • 1 篇 湖南省宁乡市偕乐...
  • 1 篇 宁波大学

作者

  • 2 篇 王树森
  • 2 篇 李佳
  • 2 篇 管雯
  • 2 篇 常森
  • 2 篇 余恕诚
  • 1 篇 许树棣
  • 1 篇 郭艳
  • 1 篇 周忠财
  • 1 篇 韩世龄
  • 1 篇 李艳
  • 1 篇 张金福
  • 1 篇 李志恒
  • 1 篇 王慧
  • 1 篇 曾祥金
  • 1 篇 刘禹彤
  • 1 篇 王鹏江
  • 1 篇 刘广智
  • 1 篇 潘成舟
  • 1 篇 张铁慧
  • 1 篇 池溪

语言

  • 6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两都赋》"
6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两都赋》的创作背景、体制及影响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03年 第1期 71-79页
作者: 赵逵夫 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
的典型体式是散体 ,而散体中最能反映汉的特色与时代精神的 ,是写京殿、田猎的骋辞大。尤其《昭明文选》归入“京”一类的长篇巨制 ,表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礼俗的风貌 ,反映了大汉帝国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时代精...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两都赋》新论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1期44卷 68-80页
作者: 常森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100871
跟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天子游猎》、扬雄《甘泉》等作品比较起来,班固的《两都赋》并不为文学史家看重。然而它在史上却是不可替代的:它化解了传统大在审美追求和政教伦理追求间的冲突,消除了传统大的结构性缺失,体现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两都赋》的创作与东汉前期的政治趋向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 2010年 第2期 112-118页
作者: 陈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班固《两都赋》与《汉书·礼乐志》的思想颇多会通之处,根据《礼乐志》中班固的议论及其倾向,可以判断《两都赋》的写作时代当在章帝时期。《两都赋》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与它对西汉文学的综合取法密不可分,显示了班固作为一代文学大家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东汉时期的之争:以班固《两都赋》为例
收藏 引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3期54卷 67-73页
作者: 刘成纪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北京100875
在中国古代城市史研究中,汉代是不可阙如的环节。西汉立国之初,基于政治和军事、地理的考虑,定于长安,但由于关中之地与"暴秦"的历史关联,这一帝长期难以在政治上获得合法性。与此相比较,洛阳城营建于西周初年,是周王朝的城,也是...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走出俳优——论《两都赋》史意义
收藏 引用
学术界 2011年 第11期 139-146,287页
作者: 余恕诚 王树森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安徽芜湖241000
西汉体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曾遭遇"作乃俳,见视如倡"的伦理危机。《两都赋》的出现,不仅提出"者,古诗之流也"的观点,高标诗为源,诗同用,从理论上为体正名,同时也以成功的创作实践解决了长期以来积累的诸多现实问题,确立了崭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班固的“颂”理论及其《两都赋》“颂汉”的史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 第2期35卷 136-142页
作者: 何新文 王慧 湖北大学文学院
汉儒言《诗》有"美、刺"之义,影响至即为"讽、颂"二端。西汉偏重于讽,东汉主于颂,而完成这一变化的标志性人物是班固。生逢东汉中兴之时的班固,既承儒家《诗》学传统,更受社会清明、帝王倡导、颂文兴盛等时代氛围影响,作与论...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班固《两都赋》作年考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 2011年 第6期 137-139页
作者: 曾祥旭 南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班固《两都赋》是文学史上的名篇,此篇作于何年,古今罕见考述,近代陆侃如的《中古文学系年》和今人刘跃进的《秦汉文学编年史》分别系于明帝永平九年(66)左右(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89页)和永平十二年(69)左右)(《秦汉文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两都赋》新探
收藏 引用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 第8期43卷 30-36页
作者: 曾赖碧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广东广州510006
班固《两都赋》是东汉京的代表之作,应作于永平十七年(74)。《两都赋》是在汉明帝云龙门对策的文学导向下创作的,目的是论证东汉建洛阳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颂扬“汉德”。“汉德”就是指东汉取得的合法的统治地位及其文治武功上...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两都赋》新论
收藏 引用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7年 第6期 68-80页
作者: 常森
跟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天子游猎》、扬雄《甘泉》等作品比较起来,班固的《两都赋》并不为文学史家看重。然而它在史上却是不可替代的:它化解了传统大在审美追求和政教伦理追求间的冲突,消除了传统大的结构性缺失,体...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两都赋》中的空间描写研究
收藏 引用
大众文艺 2020年 第16期 12-13页
作者: 孙雯慧 裴爱民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东汉作家班固的《两都赋》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以来受到重视和推崇,在《两都赋》中,描写京时对于宫殿四周和宫殿内部构造的精心设计,存在着一定的隐喻性。文章以《两都赋》为例,去探究文章中存在的空间叙事结构,以及《两都赋》在...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