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321 篇 期刊文献
  • 3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32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41 篇 文学
    • 127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8 篇 新闻传播学
    • 7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74 篇 教育学
    • 9 篇 教育学
    •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53 篇 哲学
    • 53 篇 哲学
  • 40 篇 艺术学
    • 13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2 篇 美术学
    • 11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2 篇 艺术学理论
    • 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16 篇 法学
    • 8 篇 社会学
    • 4 篇 民族学
    • 3 篇 政治学
    • 1 篇 公安学
  • 16 篇 历史学
    • 12 篇 中国史
    • 4 篇 考古学
  • 6 篇 经济学
    • 6 篇 应用经济学
  • 4 篇 管理学
    • 3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公共管理
  • 2 篇 理学
    • 1 篇 海洋科学
  • 1 篇 工学
    • 1 篇 建筑学
  • 1 篇 农学
    • 1 篇 园艺学

主题

  • 324 篇 “诗”
  • 21 篇 诗歌
  • 20 篇 《诗经》
  • 10 篇 “思”
  • 10 篇 孔子
  • 10 篇 “文”
  • 10 篇 作品
  • 9 篇 语言
  • 9 篇 《诗》
  • 8 篇 “画”
  • 8 篇 诗言志
  • 8 篇 诗人
  • 7 篇 现代诗
  • 7 篇 “乐”
  • 7 篇 学生
  • 7 篇 生活
  • 7 篇 “志”
  • 7 篇 语文教学
  • 6 篇 “史”
  • 6 篇 诗意

机构

  • 7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5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 篇 南京大学
  • 4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3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3 篇 辽宁大学
  • 3 篇 四川大学
  • 3 篇 云南大学
  • 2 篇 华中师范大学
  • 2 篇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 2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浙江大学
  • 2 篇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
  • 2 篇 山东艺术学院
  • 2 篇 浙江绍兴柯桥中学
  • 2 篇 中国传媒大学
  • 2 篇 沈阳音乐学院
  • 2 篇 广西民族大学
  • 2 篇 唐山学院
  • 1 篇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

作者

  • 3 篇 田胜利
  • 2 篇 谢亦森
  • 2 篇 张继云
  • 2 篇 林子
  • 2 篇 陆杰荣
  • 2 篇 毛志成
  • 2 篇 张志民
  • 2 篇 梁占先
  • 2 篇 董迎春
  • 2 篇 李万钧
  • 2 篇 梁晓声
  • 2 篇 金茗
  • 2 篇 范学亮
  • 2 篇 陆逐
  • 2 篇 张俊山
  • 2 篇 于艾君
  • 1 篇 董业铎
  • 1 篇 江澜
  • 1 篇 吴龙芳
  • 1 篇 李洲良

语言

  • 32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诗”"
324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排序:
中国僧现象的文化解读
收藏 引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 第2期 41-47页
作者: 仪平策
中国僧现象的文化解读仪平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非常独特的审美现象,那就是“僧”这一人群体的长期存在与发展。它差不多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变迁进程相同步;因而它并非一种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的方外趣事,而是一种有着千数余...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王逸、洪兴祖对屈赋之“诗”的误释及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 2015年 第3期3卷 41-46,192页
作者: 邓稳 范佳 四川师范大学
屈原开创的一种新兴文体,经宋玉、枚乘、司马相如迭代创变,终于形成一种名为赋的文体。但在"赋者,古之流"的赋体起源观影响下,东汉《楚辞》注家王逸开始以《经》解释屈原作品中的""字,洪兴祖《楚辞补注》承此不变,遂使"赋自《》...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代林辞说“诗”与《孔子论》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 2015年 第12期 16-21页
作者: 吴媛媛 田胜利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210097 南京大学文学院 210093
林辞说折射的是西汉末年学发展的面貌,学者多视其隶属于齐。《孔子论》是新出土的解文献,《孔子论》的授者,学术界有不同观点,争议的背后基本认定其是先秦时期儒家的学文献,并且在西汉时期还曾流传于世。将林辞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歌永言”,我国(汉族)歌唱的特征——王小盾《论汉文化的“言志,歌永言”传统》读后(下)
收藏 引用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 第4期 31-42,118页
作者: 洛地 浙江艺术研究所 浙江杭州310013
洛地对“诗”、“歌”,对“言志,歌永言”及“文”、“乐”关系我国“诗”、“歌”构成的理解首先,是对“诗”、“歌”——当然是对我国“汉文化”的“诗”、“歌”的看法。一、“诗”,洛地的看法很简单:“诗”——“韵文的统称”。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先秦“诗”的意涵变迁与“言志”的维度
收藏 引用
文艺评论 2015年 第6期 4-8页
作者: 邵杰 郑州大学文学院 450001
言志”被称为中国文学理论“开山的纲领”①。闻一多先生曾对“志”作出解释:“一记忆,二记录,三怀抱,这三个意义正代表的发展途径上三个主要阶段。”守后人多据此进一步探讨或者深化。然而,多数论者似都忽略了“诗”的具体...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锐评(正方):与思的交辉
收藏 引用
2013年 第16期 7-9页
作者: 罗小凤
锦绣的曾被认为是“内心的孤独言说”(郁葱语),而其组《一粒米的思想》显然已并不仅仅是言说内心的孤独,而是通过内心世界的孤独言说呈现一种“诗”与“思”的交融辉映,既泛溢着感性的、性的意绪,又流动着智性的、理性的思...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莎士比亚《享利四世上篇》中“诗”与“白”的运用
收藏 引用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0年 第2期13卷 45-49,64页
作者: 耿力平
哈·格·巴克在评论伊丽莎白戏剧中使用“诗”(verse)与“白”(prose)的情况时宣称:“对于伊丽莎白时代的剧作家来说,‘’不仅仅意味着一种传统的创作形式。在演员决定一切艺术幻觉的舞台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够象‘’那样吸引并保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史”与“诗”的完美结合——大型音乐舞蹈史《复兴之路》评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9年 第12期 29-30页
作者: 韩健 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复兴之路》是继《东方红》和《中国革命之歌》之后第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创作者们让《复兴之路》穿上艺术典雅、高贵的盛装,舞动电子技术的翅膀,飞向史般的神坛.将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不断探索、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来源
收藏 引用
2013年 第14期 56-59页
作者: 江非
我们总是说我们歌的源头是《经》,但说久了,就忘了《经》并非是一部中国早期的“歌”选集,而是一本卦辞、神谕、祷词、祭辞、释梦辞选集这一个重要的源头之源,忘了“诗”并非是简单生活和内心的表现。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诗”与“思”的对谈(上)——道家美学思想观照下的钢琴艺术发展研究
收藏 引用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2年 第3期30卷 173-176页
作者: 金茗 沈阳音乐学院
一、""、"思"传统之考""与"思",或者说"意"与"思辨",这样一组极为凝练的概括,事实上正道出了中西方两种思维方式间的差异。正如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所说,"思属于认识","思是间接性的东西,思是对原始直觉的超越",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