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7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 篇 文学
    • 6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历史学
    • 1 篇 中国史

主题

  • 7 篇 “文学场”
  • 1 篇 茅盾
  • 1 篇 《笔谈》
  • 1 篇 “新时期”初期
  • 1 篇 《花城》
  • 1 篇 先锋小说
  • 1 篇 高晓声小说
  • 1 篇 “文化人迁港”
  • 1 篇 现代性
  • 1 篇 可读的文本
  • 1 篇 转型
  • 1 篇 意义增殖
  • 1 篇 可写的文本
  • 1 篇 《收获》
  • 1 篇 文本解读
  • 1 篇 话语媒介
  • 1 篇 贵州现代文学的发...
  • 1 篇 文化
  • 1 篇 互文性理论
  • 1 篇 近代报刊

机构

  • 1 篇 暨南大学
  • 1 篇 湖南工业大学
  • 1 篇 东华理工大学
  • 1 篇 河南大学
  • 1 篇 贵阳学院
  • 1 篇 武汉大学
  • 1 篇 扬州大学

作者

  • 1 篇 孙思奇
  • 1 篇 陈平辉
  • 1 篇 李艳丰
  • 1 篇 李中华
  • 1 篇 王自忠
  • 1 篇 刘晓华
  • 1 篇 郝魁锋
  • 1 篇 韩晗

语言

  • 7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文学场”"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从话语媒介到“文学场”——以《笔谈》杂志为中心的史料考察
收藏 引用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5期27卷 22-28,94页
作者: 韩晗 武汉大学文学 湖北武汉430072
《笔谈》杂志是著名作家茅盾于1941年9月在香港创办的文学半月刊。这本杂志曾被誉为"对于鼓舞斗志、激发全体中华民族坚持抗战曾经起过不可低估作用"的刊物之一,也是因抗战"文化人迁港"而形成的代表性刊物。《笔谈》杂志从出刊到停刊,...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话语范式反思
收藏 引用
云南社会科学 2010年 第1期 145-150页
作者: 李艳丰 暨南大学文学 广东广州510631
随着现代性的断裂和消费主义的莅临,文化价值谱系与人文话语范式陷入解构的困境,现代性文化所坚守的启蒙理性、艺术自律、人文神话、审美超越、历史总体性等元话语,在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下不再合法,代之以后现代主义的世俗化、多元...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20世纪90年代文学期刊与先锋小说的发展转型——以《收获》《花城》为例
收藏 引用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2期54卷 9-15页
作者: 郝魁锋 河南大学文学 河南开封4750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文学体制的变革也被提上日程,文学期刊开始普遍面临挑战和危机。但随着先锋小说创作理念被普遍接受,更多的先锋小说家兴起,作为一股文学创作思潮,它的辐射力开始遍及全国,接纳它...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新时期”初期高晓声小说的接受研究
“新时期”初期高晓声小说的接受研究
收藏 引用
作者: 孙思奇 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本课题研究不是对迄今为止高晓声研究的一般性述评,而是把对高晓声在“新时期”初期的小说创作的研究与接受视为一则文学案例,探究作家及其创作在“新时期”初期中国“文学场”中的接受机制及隐在规约。1.弥补高晓声研究的不足。从接受...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贵州近代报刊的出现与现代文学生存空间的开拓——以《黔报》、《贵州公报》等近代报刊为考察对象
收藏 引用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3期4卷 51-53页
作者: 刘晓华 贵阳学院 贵州贵阳550005
近代报刊的出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提供了与古代文学截然不同的媒介与载体,直接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形态性质、文体类型和审美特征。以贵州出现最早的《黔报》、《贵州公报》等近代报纸为考察对象,从"文学"的生成角度,探讨在由报刊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互文性与意义增殖
收藏 引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第7期 111-112,118页
作者: 王自忠 陈平辉 东华理工大学文法艺术学院中文系 东华理工大学教务处
按照互文性理论,文本的创造及其意义的产生依赖文本的共生性语境和不同文本间意义的参比。仅凭单一文本,不能完整解释文本自身的全部意义。文本自身也往往通过参照其他文本去获得意义,进而形成意义的增殖。互文性理论及其实践方式,可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可写的文本”到“可读的文本”——余华创作新论
收藏 引用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年 第3期 71-74页
作者: 李中华 湖南工业大学中文系 湖南株洲412007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余华的创作发生了从“可写文本”到“可读文本”的巨大变化,原因何在?“文学场”的巨大变迁及作家的自觉顺应是主要原因。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