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 篇 文学
    • 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法学
    • 2 篇 社会学

主题

  • 6 篇 “数·量·名”
  • 2 篇 衣服
  • 2 篇 述补结构
  • 1 篇 双音节
  • 1 篇 名词性
  • 1 篇 组合规律
  • 1 篇 祈使句
  • 1 篇 量词
  • 1 篇 时量
  • 1 篇 数量结构
  • 1 篇 单音节形容词
  • 1 篇 朱德熙
  • 1 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 1 篇 主语
  • 1 篇 “的”
  • 1 篇 系统性
  • 1 篇 语言特点
  • 1 篇 “能”
  • 1 篇 鲁迅先生
  • 1 篇 留学生

机构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郑州大学
  • 1 篇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

作者

  • 1 篇 张延俊
  • 1 篇 张向群
  • 1 篇 陈夏瑾
  • 1 篇 龚阳
  • 1 篇 j.m.

语言

  • 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数·量·名”"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也论汉语“数·量·名”形式的产生
收藏 引用
古汉语研究 2002年 第2期 26-29页
作者: 张延俊 南京大学中文系 江苏南京210093
汉语“数·量·名”格式,是经过“·”、“·”两个中间环节,从“··”格式中分化演变出来的。它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原因和很强的规律性。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汉语“数·量·名”结构产生刍议
收藏 引用
语文知识 2007年 第4期 83-85页
作者: 龚阳 郑州大学文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汉语“数·量·名”结构产生于先秦时期.其过程经过了两条途径:一是在甲骨文、金文中,“··”经过了“·”、“·”两个阶段。进而转化为“数·量·名”结构;二是金文以后,“··”经过“··之·”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结构的主观化研究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5年 第5期 155-156页
作者: 陈夏瑾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义乌322000
"··"结构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但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我们也能见到"书呆子一个""光棍一条"等"··"结构。笔者仅对汉语"··"结构和"··"结构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结构中各要素的特征及...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1989年第六期问题征答 答案选登
收藏 引用
汉语学习 1990年 第2期 47-49页
问题一 “他写了厚厚一本书”“我只吃了薄薄一片面包”里的“厚厚”“薄薄”都是定语。表面看,这跟朱德熙先生关于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论述相矛盾的,实陈上并不矛盾。这怎么解释呢? 我们不妨把观察范围扩大一些。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鲁迅笔下的
收藏 引用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 第2期14卷 9-11页
作者: 张向群
语言是思想的表达形式,特定的语言形式总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着某种特定的表达需要而采用的。因此,如果能根据思想内容的表达需要,联系语言特点来研究作家,这对于一般读者正确理解作家及其作品,领会其当时之所以要那样表达的巧...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问题征答
收藏 引用
汉语学习 1989年 第3期 48-48页
作者: J.M.
问题一 我们语文组的几个同志对“你替我看一下”里的“一下”是表示动还是时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表示动,相当于“你替我看一看”;有的认为表示时,相当于“你替我看一会”。到底怎样理解,请帮助回答。 问题二 “我能拉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