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11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7 篇 哲学
    • 7 篇 哲学
  • 2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法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主题

  • 11 篇 “天学”
  • 5 篇 传教士
  • 4 篇 利玛窦
  • 4 篇 天主教
  • 3 篇 徐光启
  • 2 篇 古代
  • 2 篇 西方文化
  • 2 篇 李之藻
  • 2 篇 士大夫
  • 1 篇 本土文化资源
  • 1 篇 隋唐
  • 1 篇 中西文化交流
  • 1 篇 科学技术
  • 1 篇 晚明
  • 1 篇 六朝
  • 1 篇 基督教
  • 1 篇 包装
  • 1 篇 中国
  • 1 篇 儒学
  • 1 篇 承运

机构

  • 1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1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1 篇 北京外国语大学

作者

  • 2 篇 吴强华
  • 1 篇 江晓原
  • 1 篇 王铭铭
  • 1 篇 陈俊民
  • 1 篇 邓建华
  • 1 篇 陈开华
  • 1 篇 谢明光
  • 1 篇 张国刚
  • 1 篇 晏苏
  • 1 篇 朱子劼

语言

  • 11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天学”"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理”、“天学”之间——论晚明士大夫与传教士“会通中西”之哲深意(上)
收藏 引用
中国哲 2004年 第1期 16-26页
作者: 陈俊民 陕西师范大
本文从考辨'西'原型、追寻晚明士大夫与传教士'会通中西'之哲深意上立说,运用概念辨析与历史重构相结合的哲史方法,分析论证了晚明新起的术思潮,及'预流'于其中的'少数创造者'士大夫与传教士群体之术旨趣及其'近代'意义.认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奉承运”的包装术——中国古代的“天学”
收藏 引用
青年记者 2016年 第15期 104-106页
作者: 朱子劼 华东师范大政治
我们目前运用的新闻传播理论工具,多是从西方"拿来"的,很多连本土化的转化都没有,就被直接运用了。新闻传播理论,只要有用的管用的,不论土洋,都该借鉴、吸收。长期以来,对本土理论资源的关注,在新闻传播理论研究领域重视不够、探...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晚明士大夫与“天学”传播
收藏 引用
明清史 2003年 第4期 58-63页
作者: 吴强华
明清之际,以主教及西方科技术为核心内容的“天学”在中国的广为传播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士大夫的积极推动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便于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利玛窦对主教进行了儒化的包装,这为士大夫最终接纳“...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晚明士大夫与“天学”传播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报(哲社会科版) 2003年 第2期32卷 58-63页
作者: 吴强华 上海师范大人文 上海200234
明清之际,以主教及西方科技术为核心内容的“天学”在中国的广为传播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士大夫的积极推动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便于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利玛窦对主教进行了儒化的包装,这为士大夫最终接纳“天学”扫...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初函》在早期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意义陈开华——李之藻辑刻《初函》370周年纪念
收藏 引用
中国主教 1999年 第4期 40-44页
作者: 陈开华
初函》史称“中国主教第一部丛书”,明李之藻刻于1629年。“‘’谓教,即主教;‘初函’谓拟续刻,由初函而二函三函也。初函所包有二十种分为理编、器编,每编十种,皆利子等所编著。”(1)是书刊刻问世之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主教徒王徵和《西儒耳目资》:从关
收藏 引用
唐都 2018年 第3期34卷 69-76页
作者: 谢明光 北京外国语大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 北京100089
比利时籍耶稣会传教士金尼阁在豫、晋、秦传教时,携带未成稿的《西儒耳目资》字典,关名家王徵参与了该书的创作。王徵困惑的"之所以命我",在""中得到了解答。王徵在"关"的思想基础上,发现和接受了""包含的有助于中国社会...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地·人:古代观念的人类意义
收藏 引用
西北民族研究 2007年 第1期 108-115页
作者: 王铭铭 北京大社会人类研究所
之一:象与人类李约瑟《中国科与文明史》这部巨著中有一卷是谈中国的“天学”和“地”的。他用的概念很中国化,“天学”、“地”,与西方的与地理,虽有关系,却很不同。我以为李约瑟因此堪称世界上最重要的汉人...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视界与先见
收藏 引用
动态 1996年 第4期 35-37页
视界与先见《明末儒与基督教》等著评介何建明(华中师范大)明末清初,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进入中国传教,开始了东西方文化的接触。虽然与传教士交往多为上层知识分子,但这种文化碰撞,已触及中西文化之核心。因此,长期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教的输入与晚明士人的价值认同
收藏 引用
湖北大报(哲社会科版) 1990年 第5期17卷 75-80页
作者: 邓建华
主教,在晚明人的著作中常称“教”或“天学”,是基督教的一支.虽然基督教的输入最早可追溯到唐贞观年间(时称“景教”),但唐代景教徒的活动仅限于举行各种宗教仪式和传授一鳞半瓜的宗教常识.教作为一种比较完整的成体系的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六朝隋唐:西方首次输入中国
收藏 引用
新发现 2016年 第12期 110-112页
作者: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
在古代世界,“天学”上的问——主要是星占,这和今的“”不是一回事。现代旨在探索自然,古代“天学”则是政治巫术。这次我们来追溯下中国古代的来处。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