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 篇 文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艺术学
    • 2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5 篇 “十七年”文艺
  • 2 篇 思想解放
  • 2 篇 分歧
  • 2 篇 拨乱反正
  • 1 篇 题材
  • 1 篇 范式
  • 1 篇 现实主义
  • 1 篇 典型
  • 1 篇 “新英雄人物”
  • 1 篇 剧影互动
  • 1 篇 等级化
  • 1 篇 川剧

机构

  • 1 篇 海南师范大学
  • 1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 篇 西北大学
  • 1 篇 上海大学
  • 1 篇 石油化工大学
  • 1 篇 渤海大学

作者

  • 2 篇 李云
  • 1 篇 张伟栋
  • 1 篇 宋文坛
  • 1 篇 程光炜
  • 1 篇 陈由歆
  • 1 篇 张也奇

语言

  • 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十七年”文艺"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红岩》的川剧改编与“十七年”文艺范式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 2012年 第6期 8-9页
作者: 陈由歆 石油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红岩》在"十七年"时期曾被改编成川剧在全国上演并引起轰动,率先掀起了"红岩戏"的热潮,挖掘川剧改编中的某些细节,可以发现在创作方式、人物设置、情节安排等方面,川剧是当时政治话语为主的文艺范式的缩影。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十七年”时期“新英雄人物”的生成与定型--以戏剧与电影的互动为中心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1年 第11期 56-69页
作者: 张也奇 西北大学文学院 710127
“新英雄人物”的塑造是“十七年”文艺的核心议题。一个颇为普遍却耐人寻味的现象是,戏剧与电影中最为光彩夺目、影响最为深远的“新英雄人物”常常是由剧影接力塑造完成的。电影对“新英雄人物”的塑造受到戏曲的深刻影响,呈现出脸谱...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现实主义”问题:回归“传统”与等级重建——对“新时期”之初“主流”批评话语的考察
收藏 引用
前沿 2009年 第11期 180-184页
作者: 宋文坛 渤海大学中文系
"现实主义传统"的恢复是"新时期文学"最初阶段最重要的特征,"主流"批评话语自觉地将"现实主义的恢复"与"十七年"乃至整个革命文艺的现实主义传统联系起来,从而把"现实主义的恢复与发展"看作是整个革命文艺传统,特别是"十七年"文艺传统...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对“当代文学”的不同理解——1979年前后文艺界的分歧
收藏 引用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2期25卷 39-46页
作者: 程光炜 张伟栋 李云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北京100872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海南海口571158 上海大学文学院 上海200444
1979年前后,伴随"文革"结束,针对如何看待"十七年文艺"等问题,文艺界一度产生的共识开始破裂,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派别,以林默涵、刘白羽等为代表的一方坚持维护"十七年"开展文艺运动与批判的合法性被视作"保守派"或"偏左派",而以周扬、...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对“当代文学”的不同理解——1979年前后文艺界的分歧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2012年 第7期 39-46页
作者: 李云
1979年前后,伴随“文革”结束,针对如何看待“十七年文艺”等问题,文艺界一度产生的共识开始破裂,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派别,以林默涵、刘白羽等为代表的一方坚持维护“十七年”开展文艺运动与批判的合法性被视作“保守派”或“偏左... 详细信息
来源: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