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3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23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 篇 法学
    • 9 篇 政治学
    • 6 篇 民族学
    • 2 篇 社会学
    • 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0 篇 历史学
    • 8 篇 中国史
    • 2 篇 世界史
  • 1 篇 教育学
    • 1 篇 教育学

主题

  • 23 篇 “五族共和”
  • 13 篇 孙中山
  • 7 篇 民族主义
  • 3 篇 民族思想
  • 3 篇 民族平等
  • 3 篇 帝国主义
  • 3 篇 各民族
  • 2 篇 民族问题
  • 2 篇 毛泽东
  • 2 篇 民族同化
  • 2 篇 民族研究
  • 2 篇 “民族主义”
  • 2 篇 辛亥革命
  • 2 篇 中国民族
  • 2 篇 杨度
  • 2 篇 中华民族共同体
  • 2 篇 民族统一
  • 2 篇 民族革命
  • 2 篇 民权主义
  • 2 篇 中华民族

机构

  • 2 篇 中央民族大学
  • 1 篇 湖南大学
  • 1 篇 沧州师专历史系
  • 1 篇 贵州师范学院
  • 1 篇 宁夏大学
  • 1 篇 吉林师范大学
  • 1 篇 昆明医学院
  • 1 篇 零陵师专政史系
  • 1 篇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
  • 1 篇 泉州师范学院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1 篇 淮北师范大学
  • 1 篇 宝鸡文理学院
  • 1 篇 云南大学
  • 1 篇 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2 篇 邓辉
  • 2 篇 王江成
  • 1 篇 廖雅琴
  • 1 篇 刘杰
  • 1 篇 郑大华
  • 1 篇 宝力格
  • 1 篇 万鄂湘
  • 1 篇 王逍
  • 1 篇 王曼
  • 1 篇 张振铎
  • 1 篇 周昆云
  • 1 篇 杜建
  • 1 篇 杨勇
  • 1 篇 王希亮
  • 1 篇 彭武麟
  • 1 篇 朱更勇
  • 1 篇 龙晓燕
  • 1 篇 何志虎
  • 1 篇 薛昊
  • 1 篇 赵加

语言

  • 23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五族共和”"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五族共和”与民国初期中华民共同体构建的两条进路及其演变
收藏 引用
青海民研究 2023年 第4期34卷 79-87页
作者: 王江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100081
“五族共和”思想蕴含着“中华及其‘各’”的观念,呈现出“中华民”与“各民”的“二重面相”。由共和的二重面相引发了民国初期“中华民共同体构建”的两条进路,即合国内诸为一人的“民融合进路”与国内各当一视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国家认同建构:从“五族共和”到铸牢中华民共同体意识
收藏 引用
学术界 2022年 第9期 155-164页
作者: 王江成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100871
从民认同国家的现代国家认同建构内涵看,国家认同建构的核心是民的认同整合,即如何实现民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或实现各民的多重身份认同向国家认同的转变发展。在近现代中国国家认同建构的进程中,“五族共和”开启的“国家民...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近代国家转型与民关系之建构——以“五族共和”为中心
收藏 引用
研究 2009年 第3期 76-85+110页
作者: 彭武麟 中央民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国家转型与民关系之建构的重要阶段,其基本情态就是"共和"。它是一个历史建构过程,包括思想文化领域与政治实践领域的双重认同与整合,同时也表明了中国近代国家转型与民关系建构过程中的重要历史转...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华夷之辨”到“五族共和”——清末民初政治变局中各方势力民国家建构思想之转变
收藏 引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 第5期53卷 22-30页
作者: 张丹丹 郝运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吉林四平136000
在清末的政治变局中,清政府、立宪派、革命党和边疆民上层等不同势力拥有着不同的“华夷”观念。立宪派对“五族共和”进行了理论构建,并提出了“中华民”的概念。革命派出于现实的民疆域问题的考量,放弃了反满的革命主张,转向“...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20世纪争取中国各民平等的三次探索:“五族共和”──民区域自治──各民共同繁荣
收藏 引用
广西民研究 1996年 第2期 1-8,13页
作者: 周昆云 昆明医学院社科部
20世纪争取中国各民平等的三次探索:“五族共和”──民区域自治──各民共同繁荣周昆云民平等是人类社会民过程的主题①。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历史先行者为实现民平等的奋斗始终没有停止。当历史发展进入20世纪,民...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五族共和”到“民熔炉”与“民自决”——孙中山民思想研究
收藏 引用
思想战线 2020年 第3期46卷 8-14页
作者: 龙晓燕 薛昊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研究中心 云南昆明650091
孙中山作为中华现代国家的缔造者之一,他的民思想在近代民思想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华民国建立前后,孙中山的民思想历经了从“五族共和”到“民熔炉”与“民自决”的变化,但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建设中华现代国...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论孙中山的“五族共和”
收藏 引用
中央民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 第1期17卷 9-13页
作者: 赵加
“五族共和”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提出的解决当时国内民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当时孙中山民主义的重要内容。这一基本原则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到1920年以后,孙中山便扬弃了它,但作为当时孙中山民主义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孙中山“五族共和”思想的提出和意义
收藏 引用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5期29卷 88-91页
作者: 朱更勇 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院
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随着革命的实践而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共和"是他民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对"驱除鞑虏"这一口号理性分析之后提出的,其内涵有个发展的过程。这一主张虽有缺陷,但我们不能就此否定它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五族共和”想起的
收藏 引用
寻根 1999年 第3期 45-,47页
作者: 李零
洪业先生晚年侨居美国,每于故土作远人之思。当他86岁的时候(即他去世的前一年),有一天大陆来了客人,先生性起,亲自下厨烧菜。菜成,略分色:红的是龙虾,绿的是芥菜,黑的是豆豉,黄白是鸡蛋。先生戏称为“五族共和”(见[...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清末民初“五族共和”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
收藏 引用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3期25卷 129-131页
作者: 刘杰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 宁夏银川750021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 宁夏银川750021
"中华民国"成立后,作为一种凸现民平等和民统一的民思想——"共和"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越来越成为中国各人民的共识。这一思想的形成在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相当丰富和曲折的历史演进脉络,体现了中国民思想的新陈代谢,具有...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