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98 篇 期刊文献
  • 14 篇 学位论文
  • 2 册 图书

馆藏范围

  • 314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12 篇 艺术学
    • 195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29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5 篇 艺术学理论
  • 52 篇 法学
    • 48 篇 民族学
    • 4 篇 社会学
  • 28 篇 历史学
    • 17 篇 中国史
    • 13 篇 考古学
  • 14 篇 教育学
    • 14 篇 教育学
  • 6 篇 文学
    • 4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2 篇 新闻传播学
  • 4 篇 管理学
    • 4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工学
    • 2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篇 网络空间安全
  • 2 篇 哲学
    • 2 篇 哲学
  • 2 篇 经济学
    • 2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理学
    •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2 篇 医学
    •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 1 篇 中医学

主题

  • 314 篇 音列
  • 18 篇 旋律线
  • 18 篇 五声音阶
  • 17 篇 旋法
  • 17 篇 民族音乐
  • 17 篇 五度
  • 15 篇 音级
  • 14 篇 音阶
  • 12 篇 音程
  • 12 篇 音组
  • 12 篇 勋伯格
  • 11 篇 民间歌曲
  • 11 篇 衬词
  • 10 篇 音乐作品
  • 10 篇 测音
  • 9 篇 十二音技法
  • 8 篇 纯律
  • 8 篇 二度
  • 8 篇 调性
  • 8 篇 七声音阶

机构

  • 15 篇 武汉音乐学院
  • 14 篇 中央音乐学院
  • 6 篇 福建师范大学
  • 6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6 篇 河南科技学院
  • 6 篇 上海音乐学院
  • 5 篇 天津音乐学院
  • 4 篇 内蒙古大学
  • 3 篇 中国音乐学院
  • 3 篇 人民音乐出版社<音...
  • 3 篇 武汉大学
  • 3 篇 新疆师范大学
  • 3 篇 山西大学
  • 2 篇 四川音乐学院
  • 2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2 篇 集美大学
  • 2 篇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
  • 2 篇 沈阳音乐学院
  • 2 篇 西安音乐学院
  • 2 篇 临沂大学

作者

  • 8 篇 王文静
  • 7 篇 王耀华
  • 6 篇 赵晓生
  • 5 篇 王友华
  • 4 篇 刘康华
  • 4 篇 蒲亨建
  • 4 篇 杨瑞庆
  • 4 篇 向方
  • 4 篇 陈荃有
  • 4 篇 陈铭志
  • 4 篇 方建军
  • 3 篇 翟雨虹
  • 3 篇 秦大平
  • 3 篇 杜亚雄
  • 3 篇 肖鉴铮
  • 3 篇 张巍
  • 3 篇 曾祥华
  • 2 篇 茅原
  • 2 篇 赵宋光
  • 2 篇 王清雷

语言

  • 314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音列"
314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排序:
罗斯拉维茨的中心音列技术
收藏 引用
黄钟(武汉乐学院学报) 1995年 第2期 1-10页
作者: 刘康华 中央乐学院作曲系
中心音列技术是俄罗斯作曲家罗斯拉维茨在20世纪初所探索,并开始运用于创作实践的一种新的高组织手段。本文简述了罗斯拉维茨的生平;详细论述了他的乐的基本构成原理与主要技术特征,并进一步从三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其作品高关...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先秦青铜编钟音列演进的不同步现象
收藏 引用
中国乐学 2019年 第3期 58-70,96页
作者: 王友华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东亚乐考古研究所
商代编铙的音列不出宫、角、羽三声,西周大部分时间里,乐钟五声缺商,西周末和春秋初之际开始有了商声,随后,音列逐步丰富,至战国十二声齐备,这是学界对先秦青铜编钟音列演进状况的基本认识。对于种类和编形式复杂多样的先秦青铜乐钟来...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两周编钟音列研究
两周编钟音列研究
收藏 引用
2018年
作者: 孔义龙
本书是一本关于两周编钟音列研究的乐学术书稿。主要内容包括:甬钟音列的探索期与周人的数理意识;甬钟音列的定型期及其设置规范;四声式定及其渊源等。
来源: 汇雅图书(南通市图书馆... 评论
子犯编钟音列组合新说
收藏 引用
交响(西安乐学院学报) 2011年 第1期30卷 19-21页
作者: 方建军 天津乐学院 天津300171
现藏台北的春秋早期晋国子犯编钟,共有甲、乙两组,每组各八件。据对乙组编钟测结果的检视分析,八件编钟并不属于一组。乙组前四件属于甲、乙两组之外的另一组,但尚缺后四件;乙组后四件属于八件一组的第五至第八钟,但还缺少前四件。编...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基于音列高组织方式 ——以《伊国》、《消逝的声》和《第三种声》为例
基于音列的音高组织方式 ——以《伊国...
收藏 引用
作者: 姬骅 武汉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高的组织是乐创作的核心。在种类众多的高组织技术中,通过音列的运用来组织作品高的方式体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笔者在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对音列的使用技术进行了一定的学习和实例分析,并结合专业学位艺术硕士研究生对学...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曾侯乙编钟音列及其它
收藏 引用
黄钟(武汉乐学院学报) 1988年 第4期 39-46页
作者: 杨匡民
在西安乐学院学报《交响》1987年第2期刊登的拙作《楚编钟与民歌阶的比较》中(写于1984年),我对随县擂鼓墩一号墓曾侯乙编钟的音列作了些统计与肤浅的分析,后来继续进行学习,感到这套编钟的音列结构还蕴藏有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所...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音列漫谈
收藏 引用
乐探索 2000年 第4期 36-41页
作者: 赵华强 成都师专乐系
本文从响物理学的角度明确了泛音列的客观存在,及泛音列所体现的一 些自然响法则在乐器色与演奏、律制、传统和声理论与作曲技术等方 面的应用。乐是一种非常科学的艺术形式,传统乐理论的基础就源自 自然响法则,这是自...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编磬色特征及源设计研究
收藏 引用
江汉考古 2015年 第2期 101-106页
作者: 胡壮利 刘雁 王南南 武汉大学艺术学系 湖北武汉430072 荆州博物馆 湖北荆州434020 上海乐学院 上海200031
磬起源于我国古代,在虞、舜时期就成为重要的乐器。磬取材于自然石料(一般为角页岩、石灰岩类)的石响器[1],后也出现了采用玉料或金属等材料制造的磬。据考古材料,早在约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已有经过打制加工的石磬。在商代,石磬的制作...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浮动的暗香
收藏 引用
乐艺术(上海乐学院学报) 1996年 第1期 58-64页
作者: 林华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两周乐钟的发现与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原文物 2012年 第6期 45-51,95页
作者: 朱晓芳 山东大学 山东济南250100
本文分三个时段,从考古学、乐学、社会制度等角度,系统梳理了两周青铜乐钟的发现和研究状况,分析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局限,探讨在形制、纹饰、礼乐制度等层面仍需进一步细致研究的问题。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