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78 篇 期刊文献
  • 9 篇 会议
  • 2 篇 报纸
  • 1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29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68 篇 理学
    • 158 篇 地质学
    • 37 篇 地球物理学
    • 7 篇 天文学
    • 3 篇 生物学
    • 2 篇 地理学
    • 2 篇 大气科学
    • 1 篇 数学
  • 99 篇 工学
    • 74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28 篇 矿业工程
    • 18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6 篇 建筑学
    • 6 篇 土木工程
    • 5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机械工程
    • 2 篇 力学(可授工学、理...
    • 2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2 篇 水利工程
    • 2 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2 篇 核科学与技术
    • 2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 8 篇 教育学
    • 8 篇 教育学
  • 4 篇 文学
    • 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3 篇 历史学
    • 2 篇 中国史
    • 1 篇 考古学
  • 3 篇 医学
    • 2 篇 中西医结合
  • 2 篇 法学
    • 1 篇 法学
  • 2 篇 农学
  • 2 篇 管理学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艺术学

主题

  • 290 篇 造山作用
  • 124 篇 造山运动
  • 111 篇 地壳运动
  • 29 篇 地质构造
  • 26 篇 构造带
  • 25 篇 造山带
  • 20 篇 褶皱带
  • 20 篇 中生代
  • 17 篇 地质年代
  • 16 篇 大地构造
  • 14 篇 岩石圈
  • 13 篇 中生界
  • 12 篇 地槽带
  • 12 篇 板块构造
  • 12 篇 前寒武纪
  • 11 篇 火成岩
  • 11 篇 地台
  • 11 篇 第三纪
  • 10 篇 地层
  • 10 篇 地质作用

机构

  • 28 篇 中国地质大学
  • 16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 14 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 12 篇 北京大学
  • 9 篇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
  • 8 篇 南京大学
  • 4 篇 吉林大学
  • 4 篇 西北大学
  • 4 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
  • 3 篇 中国科学院长沙大...
  • 3 篇 同济大学
  • 3 篇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
  • 3 篇 桂林工学院
  • 3 篇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
  • 3 篇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
  • 3 篇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
  • 3 篇 成都理工学院
  • 3 篇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
  • 3 篇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
  • 2 篇 长安大学

作者

  • 7 篇 黄汲清
  • 5 篇 潘桂棠
  • 5 篇 孙枢
  • 4 篇 陈衍景
  • 4 篇 张原庆
  • 4 篇 钱祥麟
  • 4 篇 赵宗溥
  • 3 篇 杨巍然
  • 3 篇 周祖翼
  • 3 篇 李忠
  • 3 篇 李继亮
  • 3 篇 郭福祥
  • 3 篇 王惠初
  • 3 篇 李江海
  • 3 篇 许靖华
  • 3 篇 李任伟
  • 3 篇 王涛
  • 3 篇 任云伟
  • 3 篇 李勇
  • 3 篇 陆松年

语言

  • 289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造山作用"
29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辽东半岛辽河群变泥质岩变质变形研究:对古元古代造山作用及折返过程的启示
收藏 引用
岩石学报 2021年 第2期37卷 619-635页
作者: 文飞 田忠华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37
前寒武纪带解析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点。胶-辽-吉带作为华北克拉通最具代表性的带之一,是研究前寒武纪过程和物质折返的理想场所。本文以辽东半岛辽河群为研究对象,以变质变形为研究手段,系统解析胶-辽-吉带的...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造山作用与沉积响应
收藏 引用
矿物岩石 2000年 第2期20卷 49-56页
作者: 李勇 王成善 曾允孚 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 成都610059
带与沉积盆地是大陆上最基本的两个构单元 ,具有盆转换和盆耦合的地质特征。造山作用主要体现为逆冲作用和走滑作用 ,带逆冲推覆作用所产生的构负荷是前陆盆地生长的构动力 ,控制前陆盆地的沉降 ,形成可容空间 ,并提...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造山作用的两大类型与成因差异
收藏 引用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2年 第1期32卷 6-10页
作者: 张原庆 钱祥麟 李江海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北京100871
根据造山作用的主要标志识别出板内和板缘两种主要造山作用类型。板块和软流圈之间不同的相对运动机制是形成不同类型造山作用的主要原因。板缘主要表现为岩石圈和软流圈以基本相同的运动趋势的相对运动。板内主要表现...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造山作用孕育“青海金腰带”
收藏 引用
西北地质 2023年 第6期56卷 1-16页
作者: 何书跃 林贵 钟世华 白国龙 张勇 舒树兰 王丽君 赵芙蓉 青海省第三地质勘查院 青海西宁810029 中国海洋大学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山东青岛266100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青海西宁810008
青海省境内环绕柴达木盆地周边的金矿床十分发育,是中国金矿的重要产地,素有“金腰带”之称。通过对“青海金腰带”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青海“金腰带”的形成主要受两期造山作用控制。加里东期—华力西期,柴达...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试论陆内型造山作用──以秦岭-大别带为例
收藏 引用
地质科学 1995年 第1期30卷 19-28页
作者: 赵宗溥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板块构学说的大陆碰撞作用和槽台学说的地槽回返作用不能解释秦岭-大别带的成因机制。壳幔拆离构导致陆内A型俯冲是陆内型造山作用的成因机制。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造山作用概念和分类
收藏 引用
地质论评 2002年 第2期48卷 193-197页
作者: 张原庆 钱祥麟 李江海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100871
本文从造山作用的特征标志出发讨论了Sengor带定义的缺陷,总结了造山作用的六条特征标志,并给出了造山作用新的定义。该定义包括了造山作用的起因、特征标志和大地构背景。评述了带陆内、陆缘、陆间三分法方案的不足之处和剪...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江南带东段新元古代至早中生代多期造山作用特征
收藏 引用
中国地质 2015年 第1期42卷 33-50页
作者: 徐先兵 汤帅 李源 章泽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74
新元古代江南带远离晚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是研究华南地区新元古代至早中生代多期造山作用的理想对象。文章通过对江南带东段沉积建、岩浆活动、构变形以及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其晋宁期、广西期以及印支期...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云中地区古元古代霞石正长岩的发现及其对中部带造山作用的限定
收藏 引用
地质通报 2021年 第12期40卷 2183-2185页
作者: 康健丽 王惠初 肖志斌 孙义伟 任云伟 曾乐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天津300170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碱性岩通常出现在后、裂谷或板内构环境,可提供碰撞后或者板内拉张背景下大陆岩石圈壳-幔相互作用与岩浆演化过程、大陆地壳演化等重要信息。碱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富碱及稀土元素,其矿物组成通常以含有似长石或碱性铁镁矿物(如...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华南陆域内古特提斯形迹、二叠纪造山作用和互换构域的东延
收藏 引用
地质科学 1996年 第2期31卷 105-113页
作者: 马文璞 中国地质大学
华南大陆由扬子克拉通和华夏陆块拼合而成,后者具有滇缅泰马(Sibumasu)、印支等互换构域内诸地块共同的特点。古特提斯洋的一个分支从两广—浙闽东部通过,沟通了以西越南黑水河(SongDa)带和以东环太平洋晚古生代...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地表剥蚀、下地壳流变与造山作用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地球科学进展 2006年 第5期21卷 521-531页
作者: 张新钰 季建清 韩宝福 陈建军 余绍立 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空间学院带与地壳演化实验室 北京100871
岩石圈的流变特性研究已经成为固体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是地球科学新理论、新观点的重要渊源。最近的研究表明,下地壳普遍存在的韧性流是造山作用的重要制约因素。在下地壳物质层流变作用机制的调节下,地表剥蚀作用并不仅仅是传...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