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CENTER
欢迎您,
退出登录
读者登录
LOGIN
首页
HOME
资源
RESOURCES
外购资源
试用资源
公益资源
网上展厅
网上直播
自建资源
服务
SERVICES
读者指南
入馆须知
办证指南
借阅规则
赔书规则
服务规范
阅读推广
新书推荐
新书上架
借阅排行
赠书名录
读者咨询
常见问题
在线咨询
图书馆学会
全市阅读点位
概况
OVERVIEW
通图简介
机构概况
历史沿革
本馆地址
年度事记
大事记
历年年报
服务品牌
自助图书馆
静海讲堂
静海展
盲人阅览室
书式生活
城市书房
阅读巴士
书阁南通
书人书事
资讯
NEWS
通图公告
通图要闻
活动预告
友情链接
站内检索栏
移动客户端
APP
图书管家
WECHAT
咨询与建议
建议与咨询
留下您的常用邮箱和电话号码,以便我们向您反馈解决方案和替代方法
您的常用邮箱:
*
您的手机号码:
*
问题描述:
当前已输入0个字,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
全部检索
电子图书
电子期刊
纸本馆藏
南通市公共图书馆
本站搜索
搜 索
高级检索
分类表
所选分类
----=双击删除一行=----
>>
<<
限定检索结果
标题
作者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标题
标题
作者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作者
标题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作者
作者
标题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确 定
文献类型
131 篇
期刊文献
28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159 篇
电子文献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150 篇
文学
149 篇
中国语言文学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1 篇
新闻传播学
5 篇
教育学
5 篇
教育学
1 篇
理学
1 篇
生态学
1 篇
管理学
1 篇
公共管理
1 篇
艺术学
1 篇
艺术学理论
主题
159 篇
迟子建小说
10 篇
额尔古纳
8 篇
小说创作
6 篇
河右
6 篇
儿童视角
6 篇
现代文明
5 篇
小说叙事
5 篇
文学作品
5 篇
温情
5 篇
地域文化
5 篇
童话
5 篇
叙事
5 篇
自然
5 篇
长篇小说
4 篇
现代性
4 篇
女作家
4 篇
北极村
4 篇
北极村童话
4 篇
生态美学
4 篇
萧红
机构
9 篇
大庆师范学院
5 篇
南京大学
5 篇
哈尔滨师范大学
5 篇
渤海大学
5 篇
东北师范大学
5 篇
湖南师范大学
4 篇
黑龙江大学
3 篇
浙江师范大学
3 篇
复旦大学
3 篇
重庆师范大学
2 篇
广州大学
2 篇
西南大学
2 篇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
2 篇
华中师范大学
2 篇
曲阜师范大学
2 篇
河南理工大学
2 篇
咸阳师范学院
2 篇
山东大学
2 篇
辽宁师范大学
2 篇
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5 篇
刘春玲
4 篇
汪树东
4 篇
杨姿
3 篇
史元明
2 篇
李枫
2 篇
解非
2 篇
寿凤玲
2 篇
赵凤
2 篇
何平
2 篇
王喜玲
2 篇
方守金
2 篇
金钰
2 篇
任雅玲
2 篇
徐日君
2 篇
胡莎
2 篇
张迎军
2 篇
李爱红
2 篇
韩春燕
2 篇
金钢
2 篇
曾红
语言
15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
"主题词=迟子建小说"
共
15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全选
清除本页
清除全部
题录导出
标记到"检索档案"
详细
简洁
排序:
相关度排序
时效性降序
时效性升序
相关度排序
相关度排序
时效性降序
时效性升序
迟子建小说
中的罪与救赎
收藏
分享
引用
扬子江文学评论
2021年 第2期 98-104页
作者:
李涵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小说
的魅力一部分源于
小说
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所以就阅读心理而言,叙事作品,尤其是以虚构见长的
小说
越注意故事性、情节的波折感,越能超越个体的日常经验,就越容易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这个层面上,文学作品中常常设计比较惊险...
详细信息
小说的魅力一部分源于小说世界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所以就阅读心理而言,叙事作品,尤其是以虚构见长的小说越注意故事性、情节的波折感,越能超越个体的日常经验,就越容易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这个层面上,文学作品中常常设计比较惊险的有关罪的场面。
关键词:
叙事作品
文学作品
日常经验
阅读心理
迟子建小说
故事性
阅读兴趣
真实世界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迟子建小说
的民间情怀
收藏
分享
引用
小说
评论
2010年 第4期 119-124页
作者:
张丽丽
济宁学院
自我国新时期文学以来,在当代文坛上形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女性作家群体。在这个阵容强大的队列中,东北作家
迟子建
从成名作《北极村童话》到近年推出的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
小说
《额尔古纳河右岸》,于长达20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建构了...
详细信息
自我国新时期文学以来,在当代文坛上形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女性作家群体。在这个阵容强大的队列中,东北作家迟子建从成名作《北极村童话》到近年推出的荣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于长达20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建构了一座宏大的艺术殿堂,因其鲜明的个性与独特的风格,
关键词:
迟子建小说
民间情怀
作家群体
新时期文学
茅盾文学奖
当代文坛
额尔古纳
长篇
小说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迟子建小说
中的“生成——动物”研究
收藏
分享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
2018年 第6期 49-56页
作者:
刘阳扬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以动物为中心表现自然生态是
迟子建小说
的一大特色,讨论
迟子建小说
的动物性,也成为探讨其文学世界的重要突破口。但是,评论界对其
小说
中的动物叙事研究,往往集中在生态美学的范畴之内,通过考察分析
迟子建小说
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从而反思...
详细信息
以动物为中心表现自然生态是迟子建小说的一大特色,讨论迟子建小说的动物性,也成为探讨其文学世界的重要突破口。但是,评论界对其小说中的动物叙事研究,往往集中在生态美学的范畴之内,通过考察分析迟子建小说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从而反思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如果依照德勒兹的“生成—动物”观点来看,上述的表述方法依然存在着将人与动物进行二元对立的预设态度。
关键词:
迟子建小说
动物性
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生态
文学世界
叙事研究
生态美学
二元对立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迟子建小说
中的浪漫主义倾向
收藏
分享
引用
扬子江文学评论
2020年 第3期 25-32页
作者:
王振滔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一"浪漫主义"作为一种观念经历了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从发生期零散无序的界定逐渐进入"二元"(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模式,随后是综合性、整体性界定(20世纪40-50年代韦勒克是典型代表),最近几十年则带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如新历史主义的浪...
详细信息
一"浪漫主义"作为一种观念经历了一个动态化的过程,从发生期零散无序的界定逐渐进入"二元"(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模式,随后是综合性、整体性界定(20世纪40-50年代韦勒克是典型代表),最近几十年则带有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如新历史主义的浪漫主义、女性主义视角的浪漫主义等。"浪漫主义"概念的界定决定着人们对"浪漫主义"文学现象的判断,同时,观念的动态变化使人们对现象的判断变得更为困难。"浪漫主义"自晚清入境中国,除时间错位、逻辑错位之外.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韦勒克
迟子建小说
女性主义视角
多元化特征
时间错位
浪漫主义
古典主义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迟子建小说
中的乡土意识与历史解构——以《额尔古纳河右岸》为例
收藏
分享
引用
文艺评论
2014年 第1期 88-93页
作者:
朴昶昱
韩国高丽大学中文系
引言20世纪80年代,中国迎来了自五四以来的第二次女性写作高潮。当时很多女性作家登上了文坛,她们的写作使新时期的文学更具意义。女性写作潮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持续了十多年,其中1985年是达到顶峰的一年。
引言20世纪80年代,中国迎来了自五四以来的第二次女性写作高潮。当时很多女性作家登上了文坛,她们的写作使新时期的文学更具意义。女性写作潮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持续了十多年,其中1985年是达到顶峰的一年。
关键词:
迟子建小说
额尔古纳
历史解构
乡土意识
20世纪90年代初
20世纪80年代
女性写作
女性作家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迟子建小说
中的死亡意象研究
迟子建小说中的死亡意象研究
收藏
分享
引用
作者:
宋琛琛
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每位作家可能都有所谓的标签,
迟子建
不一样,她是当代文坛中少有的标签型作家。这和她所处的特殊环境密不可分。她出生在极为寒冷的北极村,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造就了别具一格的自然风光。
迟子建
凭借她天赋异禀的文学才华,在自己熟悉的土...
详细信息
每位作家可能都有所谓的标签,迟子建不一样,她是当代文坛中少有的标签型作家。这和她所处的特殊环境密不可分。她出生在极为寒冷的北极村,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造就了别具一格的自然风光。迟子建凭借她天赋异禀的文学才华,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开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文学天地。从1983年开始,迟子建的小说作品逐渐涌入读者视野。她敏感细腻地捕捉到了作品中独特的气质,读者也深深地被这种气质所吸引。读她的作品,就像是在燥热的夏天中突然吹来了一阵微风,清爽而怡人。由于迟子建奇特的成长经历——她亲身经历了死亡的苦痛,因而她的作品中充斥着大量死亡情节,她把自身所拥有的文学资源加工在作品中,建构出大量的死亡意象,大自然独特的动植物、社会中不同的风俗以及独有的神秘文化构成了死亡意象的承载体。笔者在对迟子建小说全面阅读之后,对其小说中涉及到的死亡意象进行分析整理,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以及关于本论题的研究近况进行大致阐述。其次把与本文相关的重要概念进行简单阐述,通过对死亡意象的解读,强调迟子建作品中独特的对于死亡的理解。第二部分,首先基于杨义《中国叙事学》中对意象的简单分类方法,重点对迟子建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死亡意象进行分门别类,从自然、人文以及超自然三方面进行呈现和解释。其次对于不同死亡意象的文本建构方式来说,从背景的营造、预言家形象的出现以及无常的命运转折三方面来阐释如何建构出荒诞的死亡意象。第三部分,追问迟子建运用死亡意象写作小说的原因,从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内在原因从作者自身的童年经历以及当地独特宗教熏陶出发,外在原因则从中西方博大的死亡哲学层面对她产生的影响方面进行叙述。第四部分,也是相对重点的研究部分,透过表象看本质,将物化的死亡意象放入文本中,透析小说中人物呈现出来的对死亡的态度,以及作者本身具备的死亡意识在小说中是如何呈现的。第五部分,重点从死亡意象的建构价值出发,从审美情感和文化内涵两方面探究死亡意象的价值指向。
关键词:
迟子建小说
死亡意象
死亡意识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学位论文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迟子建小说
的“动物感恩”书写
迟子建小说的“动物感恩”书写
收藏
分享
引用
作者:
吴婷
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1983年登上文坛的
迟子建
,是继萧红之后又一位备受瞩目的东北女作家,在当代文坛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其三十余年的创作经历中,
迟子建
始终保持着淳朴沉静的创作风格,构建出了一副独具特色而又异常丰厚的文学景象。她丰富的情感、敏锐的...
详细信息
1983年登上文坛的迟子建,是继萧红之后又一位备受瞩目的东北女作家,在当代文坛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其三十余年的创作经历中,迟子建始终保持着淳朴沉静的创作风格,构建出了一副独具特色而又异常丰厚的文学景象。她丰富的情感、敏锐的洞察力和坚持初心的勇气使其作品独具魅力,表达着她对真善美的观照和渴求。其小说中的“动物感恩”书写更是凝聚着她对人性的探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在宗教文化浸润下对“动物感恩”故事进行的借鉴和创化,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和意义。但长期以来,不论西方还是中国的文学创作,都主要以“人”为中心,文学研究也主要固守于“人”的场域进行探析。如若我们能够稍稍跳开,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就会发现别样的“风景”。迟子建的小说创作没有固守于人的世界,而是将笔触伸向更广阔的世界,特别是热衷于书写“动物感恩”的故事,并以之反观和思索人的世界。如此一来,迟子建的小说创作不但始终温暖人心,还显得阔达而深沉。然而遗憾的是,多年来人们对于迟子建作品的研究,多集中在温情的叙事风格、女性主义特征、童年视角等话题上,而鲜有人重视她小说中的“动物感恩”书写的特征和意义。因而,本论文将聚焦于迟子建小说的“动物感恩”书写,主要采用文本细读、分析归纳法进行探究,对她的特色鲜明的“动物感恩”书写予以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期丰富对迟子建小说创作的研究。论文主要分成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梳理选题的研究现状,阐明选题的理由与价值意义。第一章主要围绕迟子建小说中“动物感恩”书写的人性内涵加以探究,指出迟子建小说的“动物感恩”书写既是对人性善良美德的补充和深化,也是对人性丑恶面的反衬和批判,众多“动物感恩”的故事也张扬了向善的理念。第二章着力分析迟子建小说中的“动物感恩”书写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这种思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迟子建小说中的“动物感恩”书写是对整个社会越来越严重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质疑和叩问;其二,迟子建小说中的“动物感恩”书写还通过将动物感恩的美德与人类追逐利益过程中的恶行并置处理,揭示了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弊端,对其进行了有力的反诘和深刻的思考。第三章主要探究迟子建小说中的“动物感恩”书写与萨满文化和佛教文化的渊源关系,意在揭示迟子建小说创作的文化意蕴,并凸显迟子建笔下的“动物感恩”书写的独特性。结语部分总括全文。
关键词:
迟子建小说
“动物感恩”
人性
自然
宗教文化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学位论文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迟子建小说
的时间叙事研究
迟子建小说的时间叙事研究
收藏
分享
引用
作者:
康楠
贵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随着创作经验的累积和叙事技巧的革新,
迟子建
的
小说
不仅在创作主题上有所扩展,还在叙事艺术上有所创新。四十年的创作历程,让
迟子建小说
的时间叙事日渐成熟,无论是形式技巧,还是思想深度,都有显著的提升。时间叙事策略让
迟子建小说
的叙...
详细信息
随着创作经验的累积和叙事技巧的革新,迟子建的小说不仅在创作主题上有所扩展,还在叙事艺术上有所创新。四十年的创作历程,让迟子建小说的时间叙事日渐成熟,无论是形式技巧,还是思想深度,都有显著的提升。时间叙事策略让迟子建小说的叙事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同时,其作品中的时间叙事带有个人体验的印记,是作家生命体验和文化思考的多重呈现。本文以时间叙事为理论依据,以迟子建小说为研究对象,从时间表现形态,节日书写以及季节叙事三个方面来分析迟子建小说的时间叙事艺术,以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其作品的时间叙事特征。基于中国博大的时间文化,借鉴中西方叙事学中时序、时距、时频三个基本概念,对迟子建小说中的时间叙事进行探讨,能够拓宽研究迟子建小说时间叙事艺术的视野。通过梳理迟子建的作品,并尝试对其小说的时间叙事策略进行分类和总结,可以发现迟子建小说的时间叙事策略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对时序的操控和设置,作家将其思维视野和情感体验等因素投入到作品叙事中,让主观情感成为操控时间叙事的动力,以此带动附着在情节上的叙事时间自由流动,第一章主要探讨迟子建小说的时间表现形态,包括叙事元始的类型结构,线性时间叙事策略,时间速度问题以及时间幻化等几种形式。二是时间的人文化,在迟子建的小说中有大量的节日描写,独特的时间刻度选择为小说的时间叙事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三是季节叙事策略,在迟子建的小说中,时间的自然持续或循环往复与小说叙事情节变化相对应,四季流转辅助情节发展,人物的感情和矛盾纠葛与景物变化有机融合,季节叙事具有丰富的哲理意蕴。第三章主要探讨季节叙事对叙事框架的意义及其情感内涵。概而言之,由速度和顺序调控的时速、时序,到以节日为主的时间刻度的选择,再到以季节为核心的情感意义的把握,一路探讨下来,既从总体审视,宏观把握,也有个例展示,微观研究,以求能够形成迟子建小说时间叙事研究的人文化体系。
关键词:
迟子建小说
时间叙事
时间表现形态
节日书写
季节叙事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学位论文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迟子建小说
的苦难书写研究
迟子建小说的苦难书写研究
收藏
分享
引用
作者:
张荧
新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
迟子建
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东北女作家,获得了“极地之女”的美誉。她从1985年开始创作,便将目光聚焦于挚爱的那片黑土地。她从北国的风土人情出发,以自己的体验与领悟,书写了北国故乡的人与事,描写了具有悲剧意味的...
详细信息
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迟子建是一位颇有影响力的东北女作家,获得了“极地之女”的美誉。她从1985年开始创作,便将目光聚焦于挚爱的那片黑土地。她从北国的风土人情出发,以自己的体验与领悟,书写了北国故乡的人与事,描写了具有悲剧意味的底层小人物的苦难人生,其中又常常蕴含着温情和希望,始终安抚着苦难大众与读者的心灵,具有一种超越苦难的力量。本文以迟子建小说的苦难书写为研究对象,运用叙事学、文艺心理学等相关理论,采取文本细读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法,对苦难书写的资源及影响苦难书写变化的因素进行归纳、呈现,着重分析小说苦难书写的变化,以此探析出迟子建小说苦难书写的价值。本篇论文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梳理了迟子建小说的研究现状,简要论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迟子建小说苦难书写的资源。主要从东北地域文化的熏陶、死亡阴影的沉重及作家阅读经验的积淀等三个方面,探究其小说苦难书写的资源。第三部分为迟子建小说苦难书写的变化。迟子建对苦难的书写在其创作前后存在明显的变化,这一部分主要从个人到民族、乡村到城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作家个人经历、社会变革等因素,运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展开具体论述。第四部分是对迟子建小说苦难书写的意义与局限的总结。主要从两方面分析,首先是迟子建小说苦难书写的意义,张扬了人性的善良与仁爱,体现了作家深切的人文关怀,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直面苦难、超越苦难的力量。其次是其创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对苦难书写的同时将笔墨更多地放在了温情叙事的写作风格上,阻碍了文本向深处挖掘。第五部分为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从整体上回顾本文对迟子建小说苦难书写的论述,并概括其小说苦难书写的意义与局限。
关键词:
迟子建小说
苦难书写
东北地域文化
温情与救赎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学位论文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迟子建小说
中的罪犯形象研究
迟子建小说中的罪犯形象研究
收藏
分享
引用
作者:
李淑君
聊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目前,学界对
迟子建小说
的研究已取得了颇丰的成果,如对其
小说
中生态、乡土以及性别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就
小说
人物形象而言,无论是傻子形象还是儿童形象、女性形象等都早已成为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但对
迟子建小说
中罪犯形象这一边缘人物...
详细信息
目前,学界对迟子建小说的研究已取得了颇丰的成果,如对其小说中生态、乡土以及性别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就小说人物形象而言,无论是傻子形象还是儿童形象、女性形象等都早已成为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但对迟子建小说中罪犯形象这一边缘人物群体进行研究的论文还很少,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意义。本论文以犯罪学及哲学、文学等相关方面的理论为依据,结合迟子建的小说文本,对迟子建小说中罪犯形象的成因、叙事艺术及伦理解读等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和结语组成。在绪论里,阐述了选题目的及意义、对研究对象进行概念界定、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第一章依据犯罪行为、性别、地域等不同层面对迟子建小说中的罪犯形象进行了分类,力在为读者展示出迟子建小说中罪犯形象的立体性、层次性及多重性。第二章对迟子建小说中罪犯形象的犯罪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其多重内涵,不同于传统的罪大恶极之徒,迟子建笔下的罪犯形象多为小人物,他们犯罪的背后往往有难言的苦痛。迟子建从民间立场出发,对社会大环境下人的生理需求、钱权欲求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洞察,与此同时,迟子建也将人性的二元对立与冲突呈示在文本中,在她看来,人性中善与恶、感性与理性相依相存,她让读者能够看到罪犯形象的多元内涵,从而更为理智地看待这一群体。第三章对迟子建小说中的罪犯形象进行了伦理解读。在男女两性与代际关系上,迟子建体察到了由“弑亲”这一现象引发的家庭伦理的失范,她令犯罪者从心理上进行了一定的醒悟,并从现实与精神世界以行动进行自我救赎。迟子建对生命与社会有着清醒的认知,她认为生命的和谐与尊严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罪犯形象对生命和谐的破坏令其心痛,但他们对尊严的捍卫则显露出人性的光芒。罪犯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权利与义务间的失与守具化到性与角色美德上便更为明显。第四章对迟子建小说中罪犯形象的叙事艺术进行了论述。迟子建善于从儿童视角体察、认知与构建文学世界,儿童罪犯形象本身、儿童对罪犯形象的宽恕勾勒出一个纯真与美好的精神世界;罪犯感化者形象的设置、诗化语言及灵动意象等的运用营构出一个诗意的世界,冲释了罪犯形象的晦暗;迟子建对生态环境的珍视与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令其将罪犯形象置于生态背景中加以审视,她在批判人性中的消极方面的同时依旧坚信人性的回归,并在小说中为罪犯指明了精神上的救赎之路。第五章对迟子建小说中罪犯形象的文学意义与社会意义进行了评述。文学意义既有对外国文学中“罪与罚”母题的汲取与创新,又有对中国新世纪文学中罪犯形象的承与变,还有其独特的文学“审丑”意义。社会意义主要包括对女性、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关注,对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在文化教育、住房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矛盾的洞察,以及对就业保障、贪污腐败等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结语则通过对本文各个章节研究概况的提炼进一步对其形象分类、艺术手法以及研究意义等进行总结,从而将迟子建小说中罪犯形象的研究进行一定的升华,便于后续研究者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拓展。
关键词:
迟子建小说
罪犯形象
伦理解读
叙事艺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学位论文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没有更多数据了...
下一页
全选
清除本页
清除全部
题录导出
标记到“检索档案”
共16页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跳转到
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合并检索
0
隐藏
清空
合并搜索
回到顶部
执行限定条件
内容:
评分:
请选择保存的检索档案:
新增检索档案
确定
取消
请选择收藏分类:
新增自定义分类
确定
取消
订阅名称:
通借通还
温馨提示:
图书名称:
借书校区:
取书校区:
手机号码:
邮箱地址:
一卡通帐号:
电话和邮箱必须正确填写,我们会与您联系确认。
联 系 人:
所在院系:
联系邮箱:
联系电话: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