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118 篇 期刊文献
  • 2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12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68 篇 历史学
    • 40 篇 考古学
    • 34 篇 中国史
  • 26 篇 文学
    • 25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21 篇 理学
    • 18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3 篇 地理学
  • 9 篇 法学
    • 7 篇 社会学
    • 5 篇 民族学
  • 8 篇 哲学
    • 8 篇 哲学
  • 8 篇 教育学
    • 8 篇 教育学
  • 5 篇 管理学
    • 3 篇 工商管理
    • 1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1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1 篇 公共管理
  • 4 篇 农学
    • 2 篇 畜牧学
    • 2 篇 林学
    •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1 篇 草学
  • 3 篇 经济学
    • 3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3 篇 工学
    • 1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1 篇 交通运输工程
    • 1 篇 城乡规划学

主题

  • 120 篇 蚕丛
  • 17 篇 三星堆
  • 17 篇 古蜀国
  • 17 篇 鱼凫
  • 13 篇 《蜀道难》
  • 11 篇 蜀王
  • 10 篇 古蜀文明
  • 9 篇 成都平原
  • 9 篇 古蜀
  • 7 篇 杜宇
  • 7 篇 三星堆遗址
  • 7 篇 《华阳国志》
  • 5 篇 鳖灵
  • 5 篇 柏灌
  • 5 篇 蜀地
  • 4 篇 广都
  • 4 篇 广汉
  • 4 篇 祭祀坑
  • 4 篇 三星堆文化
  • 4 篇 常璩

机构

  • 6 篇 四川师范大学
  • 5 篇 四川大学
  • 4 篇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2 篇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
  • 2 篇 四川省阿坝州社会...
  • 1 篇 沈阳市虹桥中学
  • 1 篇 四川音乐学院
  • 1 篇 四川省科技协会
  • 1 篇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1 篇 四川省巴蜀文化研...
  • 1 篇 德阳市地方志办公...
  • 1 篇 武胜县蚕种场
  • 1 篇 四川省农科院蚕业...
  • 1 篇 夏威夷大学!田纳西...
  • 1 篇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
  • 1 篇 西南民族大学
  • 1 篇 故宫博物院陈列部
  • 1 篇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
  • 1 篇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1 篇 检察日报

作者

  • 3 篇 刘道军
  • 2 篇 耿少将
  • 2 篇 王春宇
  • 2 篇 杜宇
  • 2 篇 邱登成
  • 2 篇 钱玉趾
  • 2 篇 张义奇
  • 2 篇 黄架鑫
  • 2 篇 黄剑华
  • 1 篇 宋大川
  • 1 篇 刘梦芙
  • 1 篇 徐学书
  • 1 篇 魏明伦
  • 1 篇 孙华
  • 1 篇 凤凰
  • 1 篇 张友洪
  • 1 篇 葛水平
  • 1 篇 邓廷良
  • 1 篇 舒炎
  • 1 篇 毛曦

语言

  • 120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蚕丛"
12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蚕丛
收藏 引用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1期24卷 95-101,111页
作者: 贾雯鹤 重庆大学文学院 重庆400030
蚕丛氏作为擅长养制丝的部族,即以而得名。蚕丛之""应读为"宗",蚕丛氏实即宗氏,和河宗氏的命名方式一样。蚕丛氏大约在夏代就从岷山辗转迁徙到达成都平原,成为了第一代蜀王。蚕丛纵目,而我国文献记载上的纵目之人和昆仑(岷山)...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蚕丛、瞿上、广都与双流之关系——兼论双流早期历史上的农耕文化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 2009年 第S2期 190-195页
作者: 江玉祥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在双流,遗留着很多古蜀传说时代的古迹,这些古迹有多大的历史真实性?它们和双流的关系如何?在今天有何利用价值?本文试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加以论述。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蚕丛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 2009年 第S2期 96-103页
作者: 范勇 天地出版社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蚕丛氏,为四川古代先民中最重要的一个族群,也是构成古蜀人的主体之一。本文围绕着蚕丛氏的得名、文化要素、分布活动范围、迁徙等进行考证,在此基础上推论:蚕丛氏即蜀山氏,是因而得名;是后人所起之名。其分布于岷江上游、白龙江一带...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蚕丛、后稷与广都农耕文明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 2009年 第S2期 67-69页
作者: 任新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本文从历史与地理综合角度,分析探讨了蜀和蚕丛的得名,后稷与广都农耕的关系。认为蚕丛与蜀的名称由来都与有密切关系;《山海经》记载的广都农耕发达应与后稷教民务农有关。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蚕丛与宋代双流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 2009年 第S2期 188-189页
作者: 贾大泉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古蜀王国第一代蜀王蚕丛氏在瞿上劝民农桑,成都平原也就开始从渔猎时代进入农耕朝代。宋代的双流,其发达的纺织业和所生产的能印制各种防伪图案的交子专用纸——楮纸,是对人类文明的两大重要贡献。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嫘祖、蚕丛、冉駹与羌族的渊源关系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 2023年 第1期 173-183,192页
作者: 徐学书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民族与宗教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071
古史传说黄帝元妃嫘祖为蚕丛氏始祖,蚕丛氏始居岷山,西汉因蚕丛陵置陵县,北朝误刻“陵”为“西陵”,陵氏嫘祖变为西陵氏嫘祖。黄帝与嫘祖之子昌意娶蜀山氏女,其后世大禹生岷山石纽,佐证嫘祖源出岷山。蚕丛氏一支在岷山东麓建立古...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三星堆文物中的蚕丛文化因素探析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 2009年 第S2期 104-111页
作者: 王炎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关于蚕丛氏的问题,历来谜团重重,众说纷芸。笔者认为: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大量器物与蚕丛蚕丛文化有着重要的关联。本文试图从全新的角度,对三星堆出土文物中的蚕丛文化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蜀王蚕丛考辨
收藏 引用
东南文化 2007年 第5期 49-54页
作者: 刘道军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陕西西安710062
所谓"三重证据法",就是运用文献、考古与古文字研究三方面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巴蜀文字,就是巴蜀历史研究中的第三重证据。重点考证了第一代蜀王蚕丛的含义。认为古蜀先民得名于"",故曰"蚕丛",与考古发现不符。应用三重证据法考证的结...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都广之野”与古蜀文明——古蜀农耕文化与蚕丛记忆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 2009年 第S2期 59-62页
作者: 刘复生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上古地理奇书《山海经》中,多次提到"天下之中",其所言的"都广之野"即在其中。这是一个草木荟萃之处,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源起地之一。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蚕丛开创了古蜀之国。由于无文字,给后世留下许多解释空间。蚕丛后来被尊崇为神...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蜀”“蚕丛”“青铜立人”新释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 2007年 第2期 141-143页
作者: 黄晓斧 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甲骨文“蜀”字,上部目是蚕丛的面部特征,下部虫是蚕丛的身份特征。用“虫”称蜀并非对蜀人的贱称。三星堆青铜人面具应是饕餮,蜀人称之为“抖”。青铜大立人亦是蚕丛形象。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