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52 篇 期刊文献
  • 3 篇 学位论文

馆藏范围

  • 5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26 篇 哲学
    • 26 篇 哲学
  • 24 篇 历史学
    • 19 篇 中国史
    • 4 篇 世界史
    • 2 篇 考古学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教育学
  • 3 篇 文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1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1 篇 新闻传播学
  • 2 篇 工学
    • 1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1 篇 林业工程
  • 1 篇 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 篇 管理学
    • 1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1 篇 艺术学
    • 1 篇 美术学

主题

  • 55 篇 范礼安
  • 25 篇 利玛窦
  • 21 篇 罗明坚
  • 16 篇 耶稣会士
  • 7 篇 耶稣会
  • 5 篇 传教士
  • 5 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
  • 5 篇 耶稣会传教士
  • 3 篇
  • 3 篇 中国
  • 3 篇 中西文化交流史
  • 3 篇
  • 3 篇 传教活动
  • 3 篇 葡萄牙人
  • 3 篇 易服
  • 3 篇 天主
  • 3 篇 圣保禄学院
  • 3 篇 神学
  • 3 篇 文化适应政策
  • 2 篇 日本

机构

  • 7 篇 浙江大学
  • 4 篇 北京外国语大学
  • 3 篇 金陵协和神学院
  • 2 篇 华南师范大学
  • 2 篇 加拿大拉瓦尔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
  • 1 篇 上海师范大学
  • 1 篇 暨南大学
  • 1 篇 华东师大历史系
  • 1 篇 中央美术学院
  • 1 篇 南京大学
  • 1 篇 澳门大学
  • 1 篇 北京大学
  • 1 篇 浙江工业大学
  • 1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1 篇 南开大学
  • 1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1 篇 香港大学
  • 1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
  • 1 篇 人民日报文艺部

作者

  • 5 篇 戚印平
  • 3 篇 严锡禹
  • 2 篇 陈玮
  • 2 篇 李晟文
  • 2 篇 江彩芳
  • 2 篇 张西平
  • 2 篇 纪建勋
  • 2 篇 何先月
  • 1 篇 菲利浦·米尼尼
  • 1 篇 王苏娜
  • 1 篇 范礼安
  • 1 篇 张雄
  • 1 篇 何高济
  • 1 篇 耿升
  • 1 篇 朗宓榭
  • 1 篇 刘海玲
  • 1 篇 何桂春
  • 1 篇 谢明光
  • 1 篇 顾卫民
  • 1 篇 孟三德

语言

  • 5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范礼安"
5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范礼安与早期耶稣会远东(中国与日本)传教
收藏 引用
史林 2001年 第2期 57-63页
作者: 顾卫民 华东师大历史系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范礼安与中国——兼论中国教区的行政归属
收藏 引用
世界宗教研究 2011年 第2期 111-121页
作者: 戚印平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范礼安神父在中国传教区的形成和发展中拥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他通过耶稣会在澳门的各种机构,对中国教区的传教步骤与方式进行严密掌控;而正是由于他的支持和偏爱,中国教会才最终摆脱日本管区的控制,发展为独立的传教区。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范礼安与中日传教团(1578-1606)
范礼安与中日传教团(1578-1606)
收藏 引用
作者: 江彩芳 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本文通过对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远东耶稣会视察员范礼安在澳门与日本的活动进行深入而细致的考察研究,力图还原范礼安与中日传教团之间的关系的历史场面。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主要叙述赴远东前的范礼安,以及范礼安被任命为远东耶稣会...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再论利玛窦的易服与范礼安的“文化适应政策”
收藏 引用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3期43卷 116-124页
作者: 戚印平 何先月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杭州310028
耶稣会士利玛窦改换儒服被视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中极具象征意义的标志性事件,但事实上,利氏的形象改变并非只有一次,首次易服是其入华之初采用中国僧服,而12年后改穿儒服,亦是为融合于中国文人官僚而做的社交努力。有证据表明,利玛窦多...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从保教权到传教权 ——以耶稣会视察员范礼安的活动及决策调整为中心
从保教权到传教权 ——以耶稣会视察员范礼安的活动及决策调整为...
收藏 引用
作者: 姚樱 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在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率先开始世界新航路的开辟,并由此开始海外扩张。与此同时,因宗教改革而陷入困境的罗马教廷则力图在世俗王权的支持下,将天主教义及其普世信仰传往世界各地,包括东亚的中国、日本等地。随着海...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范礼安、孟三德记中国
收藏 引用
国际汉学 2011年 第1期 207-232页
作者: 范礼安 孟三德 何高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中译者前言亚历山德罗·瓦里格纳尼(Alexandro Valignani),汉名范礼安,意大利人,1538年生,1566年在罗马入耶稣会,后被任命为全东方耶稣会视察员。1574年自里斯本赴印度,1578年转至澳门,旋赴日本。和他的前辈沙勿略相似,范礼安亦热心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范礼安的本土化策略(二)
收藏 引用
天风 2016年 第12期12卷 30-31页
作者: 严锡禹 金陵协和神学院
从1574年9月6日抵达果阿,到1606年1月20日在澳门去世,范礼安从未踏上中国内地,相传他曾面对中国内地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岩石!岩石!汝何时得开?”(曾德昭,《大中国志》,213页)。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范礼安与天主教第三次在华传播
收藏 引用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1期38卷 86-89页
作者: 陈玮 华南师大学历史系 广东广州510631
范礼安将耶稣会的适应思想应用于远东传教活动,对中国的传教事业进行了统筹和规划,他主要采取了组织学习中文、研究中国文化、创办圣保禄学院、编写汉语版基督教义等措施,从而使天主教入华传教事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并且在客观上对中...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范礼安的本土化策略(一)
收藏 引用
天风 2016年 第11期11卷 32-33页
作者: 严锡禹 金陵协和神学院
明清之际,天主教耶稣会在中国传教的成功,往往因利玛窦(Matteo Ricci)的突出贡献,使我们忽略了其他人的作用。在所有被忽略的人中,有一位最不该被忽略,他就是耶稣会远东教务视察专员范礼安(Alexander Valignan)。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范礼安:首倡学习中国文化的传教士
收藏 引用
世界宗教文化 1998年 第1期 33-34页
作者: 康志杰
范礼安:首倡学习中国文化的传教士●康志杰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利玛窦(MathieuRici)是明朝末年来华传教的代表,他与中国开明的士大夫联手进行的文化交流工作,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他所开创的“以学术辅传教”的方略,终于使...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