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8 篇 期刊文献

馆藏范围

  • 8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4 篇 历史学
    • 4 篇 中国史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教育学
  • 2 篇 艺术学
    • 2 篇 戏剧与影视学

主题

  • 8 篇 胡春冰
  • 2 篇 文化界
  • 2 篇 广东
  • 2 篇 文总
  • 2 篇 广州
  • 2 篇 舞台剧
  • 1 篇 袁水拍
  • 1 篇 反动派
  • 1 篇 俗文化
  • 1 篇 戴望舒
  • 1 篇 九二
  • 1 篇 上海
  • 1 篇 蒲风
  • 1 篇 情节设置
  • 1 篇 神剧
  • 1 篇 通讯地址
  • 1 篇 欧阳山
  • 1 篇 青年作家
  • 1 篇 香港话剧团
  • 1 篇 四开

机构

  • 1 篇 长江师范学院
  • 1 篇 香港中文大学
  • 1 篇 重庆工商大学

作者

  • 1 篇 李筱峰
  • 1 篇 鲁辉
  • 1 篇 旅冈
  • 1 篇 袁小伦
  • 1 篇 方梓勋
  • 1 篇 周仁成
  • 1 篇 康建兵
  • 1 篇 袁文殊

语言

  • 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胡春冰"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胡春冰的戏剧人生、创作与理论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2016年 第4期 79-88页
作者: 周仁成 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戏剧是胡春冰的人生主旋律。从加入"南国社"始至抗战结束,他始终以戏剧参与社会运动,积极组建各种进步剧团,推动着中国剧运的发展。无论是其革命戏剧,还是抗战戏剧,他以其丰硕的创作丰富着现代戏剧的宝库。他的欧美戏剧理论译介,结合革...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我与左翼剧联广州分盟的联系
收藏 引用
新文学史料 1994年 第4期 134-141页
作者: 旅岡
先从《文艺新闻》谈起。 三十年代初叶,即1931年3月16日,袁殊在上海创办了一个名为《文艺新闻》的四开周报,起初政治色彩不很鲜明,但已隐约可以看出其进步的倾向,不说别的,从第二期起,它就登出了追查几位被国民党秘密杀害的左翼青年作...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香港话剧的历史和现状——《香港话剧选》序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 1994年 第11期 44-50页
作者: 方梓勋 香港中文大学
去年年底香港中文大学举行了“世界华文剧作家国际研讨会”,与会的代表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澳门、美国、法国等世界各汉语区域,他们都对蓬勃的香港话剧感到惊讶:在话剧演出一片不景气之中,香港以弹丸之地和华夏文化“穷...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既“合作”也“不合作”——20世纪30年代田汉与欧阳予倩的戏剧互动
收藏 引用
新世纪剧坛 2016年 第5期 47-53页
作者: 康建兵 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传媒艺术分院
中国话剧的开山祖欧阳予倩、田汉和洪深,相互之间有着深厚情谊,他们精诚合作,筚路蓝缕,为我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然而,由于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理念,有时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在戏剧观等方面的分歧乃至交锋...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抗战时期,从激化到淡化的香港文坛矛盾
收藏 引用
纵横 2003年 第3期 36-38页
作者: 袁小伦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惊悚中惊喜——评话剧《无人生还》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 第S1期3卷 170-171页
作者: 鲁辉
一个盛夏的晚上,兴致勃勃地观看了由英国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小说改编的惊悚悬疑话剧《无人生还》。近三个小时的时间里看的是:十个被邀请到印第安岛上做客、彼此陌生且毫无职业关联的人,在与世隔绝的岛上相继依照一首童谣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有关“广州文总”和“广州剧联”的一些情况
收藏 引用
新文学史料 1980年 第4期 219-220页
作者: 袁文殊
《新文学史料》第二辑刊登的赵铭彝同志的《回忆左翼戏剧家联盟》一文中谈到'广州分盟'一段的记载与事实有出入,现将当时的实际情况叙述如下;一九三二年夏初,广州文化界曾成立过一个名叫'广州文化界大同盟'的革命组织。这个组织是由三...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关于中国诗歌会广州分会的回忆
收藏 引用
新文学史料 1981年 第2期 171-173页
作者: 李筱峰
《新文学史料》1980年第2期《杂忆》一文中提到'由于《广州诗坛》与‘中国诗歌会’的血缘关系',使我想起'中国诗歌会'的广州分会,觉得有说明这个血缘关系的来龙去脉的必要。一九三三年二、三月间,我以文尹的笔名向上海中国诗歌会出版的... 详细信息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