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CENTER
欢迎您,
退出登录
读者登录
LOGIN
首页
HOME
资源
RESOURCES
外购资源
试用资源
公益资源
网上展厅
网上直播
自建资源
服务
SERVICES
读者指南
入馆须知
办证指南
借阅规则
赔书规则
服务规范
阅读推广
新书推荐
新书上架
借阅排行
赠书名录
读者咨询
常见问题
在线咨询
图书馆学会
全市阅读点位
概况
OVERVIEW
通图简介
机构概况
历史沿革
本馆地址
年度事记
大事记
历年年报
服务品牌
自助图书馆
静海讲堂
静海展
盲人阅览室
书式生活
城市书房
阅读巴士
书阁南通
书人书事
资讯
NEWS
通图公告
通图要闻
活动预告
友情链接
站内检索栏
移动客户端
APP
图书管家
WECHAT
咨询与建议
建议与咨询
留下您的常用邮箱和电话号码,以便我们向您反馈解决方案和替代方法
您的常用邮箱:
*
您的手机号码:
*
问题描述:
当前已输入0个字,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
全部检索
电子图书
电子期刊
纸本馆藏
南通市公共图书馆
本站搜索
搜 索
高级检索
分类表
所选分类
----=双击删除一行=----
>>
<<
限定检索结果
标题
作者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标题
标题
作者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作者
标题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作者
作者
标题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确 定
文献类型
456 篇
期刊文献
25 篇
学位论文
13 篇
会议
3 册
图书
1 篇
报纸
馆藏范围
498 篇
电子文献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447 篇
医学
357 篇
中医学
137 篇
中西医结合
48 篇
临床医学
5 篇
护理学(可授医学、...
3 篇
基础医学(可授医学...
3 篇
中药学(可授医学、...
2 篇
医学技术(可授医学...
1 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4 篇
管理学
2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1 篇
工商管理
1 篇
公共管理
2 篇
工学
2 篇
生物医学工程(可授...
1 篇
生物工程
1 篇
哲学
1 篇
哲学
1 篇
教育学
1 篇
教育学
主题
498 篇
经络辨证
42 篇
脏腑辨证
41 篇
针灸
27 篇
针刺
27 篇
经络不通
25 篇
名医经验
23 篇
冲任损伤
23 篇
冲任不固
20 篇
辨证论治
20 篇
针灸疗法
16 篇
针刺疗法
14 篇
针刺治疗
13 篇
针灸治疗
13 篇
腰椎间盘突出症
12 篇
奇经八脉
11 篇
脏腑
11 篇
神经根型颈椎病
11 篇
偏头痛
10 篇
经络
10 篇
头痛
机构
30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
18 篇
辽宁中医药大学
15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
15 篇
广州中医药大学
14 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3 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
12 篇
湖南中医药大学
11 篇
昆明市中医医院
10 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
8 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7 篇
福建中医药大学
7 篇
湖北中医药大学
6 篇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
6 篇
上海中医药大学
6 篇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
6 篇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
6 篇
南京中医药大学
6 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
6 篇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
5 篇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
作者
13 篇
管遵惠
8 篇
丁丽玲
7 篇
建辉
7 篇
力军
5 篇
李斌
5 篇
胡昱
5 篇
毛以林
5 篇
李建伟
4 篇
管薇薇
4 篇
武密山
4 篇
王祖红
4 篇
黄月莲
3 篇
施静
3 篇
孙儒
3 篇
祝鹏宇
3 篇
李恩
3 篇
周炜
3 篇
郭静
3 篇
易荣
3 篇
孙申田
语言
498 篇
中文
检索条件
"主题词=经络辨证"
共
498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全选
清除本页
清除全部
题录导出
标记到"检索档案"
详细
简洁
排序:
相关度排序
时效性降序
时效性升序
相关度排序
相关度排序
时效性降序
时效性升序
基于
经络辨证
浅析颜面部痤疮分经论治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年 第11期32卷 4906-4908页
作者:
王栩芮
彭丽
宋宗诌
唐诗韵
郭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610072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610072
颜面部痤疮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目前临床多从脏腑从病理因素出发进行
辨证
。
经络辨证
是以
经络
理论为指导,根据
经络
的循行分布、功能特性、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的相互联系,对病情资料综合分析以识别其病机及证候的一种
辨证
方法。...
详细信息
颜面部痤疮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皮肤疾病,目前临床多从脏腑从病理因素出发进行辨证。经络辨证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经络的循行分布、功能特性、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的相互联系,对病情资料综合分析以识别其病机及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文章通过分析经络与皮肤、脏腑之间的关系,阐述在颜面部痤疮治疗中以经络辨证为基础,根据患者面部痤疮分布规律循经辨证,循经用药,循经取穴,针药并用,内外同治,以期与中医临床医师相互交流。
关键词:
痤疮
经络辨证
分经论治
针药并用
内外同治
临床经验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冯氏一针”
经络辨证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9例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国针灸
2015年 第4期35卷 405-406页
作者:
冯立来
徐艳艳
日照市推拿学会
山东日照276800
根据中医"痛则不通"理论和"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原理,笔者自2010年至2013年采用"冯氏一针"
经络辨证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9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9例患者均来自日照市推拿学会门诊针灸科,其中男23例,女26例;年龄18~60岁,平均3...
详细信息
根据中医"痛则不通"理论和"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原理,笔者自2010年至2013年采用"冯氏一针"经络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9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9例患者均来自日照市推拿学会门诊针灸科,其中男23例,女26例;年龄18~60岁,平均38.6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1.1年;所有病例均行CT或MRI检查,发病部位在L3/L42例,在L4/L526例,在L5/S116例,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络辨证
单穴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注重脏腑
辨证
与
经络辨证
相结合 针药并施 治本求督的秦亮甫
收藏
分享
引用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8年 第9期 15-16页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基于EGFR/STAT3途径探讨
经络辨证
逆针灸干预乳腺癌发生过程的作用机制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 第10期39卷 5514-5518页
作者:
董芹作
邢利威
余顺
孙玉环
杨隽
赵荣
云南中医药大学
昆明650500
目的:基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增殖与凋亡途径研究
经络辨证
逆针灸在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清洁级雌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他莫昔芬组和...
详细信息
目的:基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增殖与凋亡途径研究经络辨证逆针灸在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清洁级雌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他莫昔芬组和逆针灸组,每组16只。采用DMBA单次灌胃(100 mg/kg)诱导性乳腺癌模型。治疗周期结束后,统计肿瘤数量及质量,采用HE染色对大鼠乳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乳腺肿瘤组织中EGFR、STAT3的表达以及STAT3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平均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经络辨证逆针灸在DMBA诱导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增殖与凋亡相关的EGFR/STAT3通路而实现的。
关键词:
经络辨证
逆针灸
EGFR/STAT3
乳腺癌
细胞增殖凋亡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白癜风
经络辨证
归经的临床探讨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年 第11期6卷 672-674+645页
作者:
曾昭明
李长海
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病学教研室
本文运用中医
经络
理论对210例白癜风患者的皮损分布进行了
辨证
归经分析,结果表明:白癜风皮损分布于阳经多于阴经,脏腑分属腑多于脏,其中以足少阳胆、足阳明胃、足太阳膀胱经者居多,其次为手阳明大肠和手少阳三焦经。提示白癜风发病可能...
详细信息
本文运用中医经络理论对210例白癜风患者的皮损分布进行了辨证归经分析,结果表明:白癜风皮损分布于阳经多于阴经,脏腑分属腑多于脏,其中以足少阳胆、足阳明胃、足太阳膀胱经者居多,其次为手阳明大肠和手少阳三焦经。提示白癜风发病可能与上述脏腑经络有关,对临床针灸择经取穴和辨证用药治疗均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
经络辨证
患者
归经
皮损分布
手少阳三焦经
少阳经
白癜风
白斑病(医学)
皮肤色素异常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管氏
经络辨证
针灸法概要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年 第8期36卷 4775-4778页
作者:
管遵惠
管薇薇
管傲然
丁丽玲
王祖红
李莉
黄培冬
昆明市中医医院
昆明650011
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昆明650011
云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康复学院
昆明650500
文章介绍管氏
经络辨证
针灸法,阐述
经络辨证
的临床意义;论述
经络辨证
的主要方法:循经
辨证
为纲,十二经病候
辨证
为纬;
经络辨证
的整体内涵还包括:奇经八脉
经络辨证
,十二经别
经络辨证
,十五络脉
经络辨证
,十二经筋
经络辨证
,十二皮部
经络辨证
;...
详细信息
文章介绍管氏经络辨证针灸法,阐述经络辨证的临床意义;论述经络辨证的主要方法:循经辨证为纲,十二经病候辨证为纬;经络辨证的整体内涵还包括:奇经八脉经络辨证,十二经别经络辨证,十五络脉经络辨证,十二经筋经络辨证,十二皮部经络辨证;提示了提高针灸临床疗效的经络辨证五要素。
关键词:
管氏针灸
经络辨证
主要方法
整体内涵
五要素
学术经验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基于
经络辨证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经络辨证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收藏
分享
引用
作者:
马丹丹
广西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目的:观察
经络辨证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此病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选择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乳腺增生症诊断和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方法分为A、B两组,每组...
详细信息
目的:观察经络辨证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此病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选择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符合乳腺增生症诊断和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方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35例:其中A组为治疗组,采用经络辨证针灸治疗;B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辨证针灸治疗。每组病人每周治疗3次,12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周再做第2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第1疗程结束后、第2疗程结束后采用中华中医学会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疗效评价参考标准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中华中医学会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疗效评价参考标准观察疗效,两组治疗前后乳房疼痛积分比较,P经络辨证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显著,经络辨证治疗组在改善乳房的疼痛程度上优于常规针灸对照组,经络辨证治疗组足疗程后在改善乳腺肿块大小方面优于常规针灸对照组,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乳腺增生症
经络辨证
针灸疗法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学位论文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基于
经络辨证
理论自拟黄柏汤干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经络辨证理论自拟黄柏汤干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
收藏
分享
引用
作者:
李劲松
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目的:观察自拟黄柏汤干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为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均在完成混合痔外剥内...
详细信息
目的:观察自拟黄柏汤干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为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均在完成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给与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从术后第1天开始口服自拟黄柏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VAS疼痛评分,术后首次排便以及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排便后的VAS疼痛评分和粪便性状,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肛缘水肿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与试验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试验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试验组排成型软便的患者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试验组患者排便后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试验组患者肛缘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经络辨证理论自拟黄柏汤口服能够减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术后排便性状和肛缘水肿情况。
关键词:
经络辨证
自拟黄柏汤
湿热下注
混合痔
术后疼痛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学位论文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及其与
经络辨证
的相关性研究
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及其与经络辨证的相关性研究
收藏
分享
引用
作者:
陈丽萍
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目的:本研究以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穴位触诊反应、穴位温度变化和穴位机械痛阈变化为观察指标,分析不同
经络辨证
分型的颈型颈椎病患者穴位敏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分布特征及敏化发生率,探索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的规律及其与经...
详细信息
目的:本研究以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穴位触诊反应、穴位温度变化和穴位机械痛阈变化为观察指标,分析不同经络辨证分型的颈型颈椎病患者穴位敏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分布特征及敏化发生率,探索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的规律及其与经络辨证的相关性,为颈型颈椎病的经络辨证和治疗选穴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3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患者疼痛部位与经络循行的关系进行经络辨证,分为督脉病型(43例),太阳经病型(36例),少阳经病型(35例)和阳明经病型(9例)4型。以文献规律挖掘结合临床用于颈型颈椎病治疗的常用穴为检测点,采用按压触诊的方法观察患者的穴位触诊反应,并借助Fotric226全平台热像仪和电子Von Frey测痛仪检测患者体表穴位温度和机械痛阈。采用Excel录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及敏化信息检测结果,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录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的表现特征(1)颈型颈椎病患者健、患侧的穴位触诊敏感率、穴位温度值和穴位机械痛阈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颈型颈椎病患者穴位热敏化发生率为8.54%~44.72%(平均热敏化率为27.61%),穴位痛敏化发生率为45.93%~80.89%(平均痛敏化率58.80%)。(3)颈型颈椎病患者热敏化率排名前三的穴位有风池、大椎、天髎;痛敏化率排名前三的穴位有肩外俞、风池、大椎。(4)颈型颈椎病患者经脉触诊敏感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太阴经>督脉(P<0.001);经脉热敏化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督脉>少阳经>太阴经>阳明经>太阳经(P<0.001);经脉痛敏化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阳明经>督脉>太阳经>少阳经>太阴经(P<0.001)。2.颈型颈椎病穴位敏化现象与经络辨证的相关性(1)少阳经病型患者的肩井、天髎触诊敏感率及痛敏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患者(P<0.05);太阳经病型患者的天宗触诊敏感率及痛敏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患者(P<0.05)。(2)阳明经病型患者热敏化率排名前三的穴位为天髎、风池、肩井;督脉病型患者热敏化率排名前三的穴位为风池、天髎、大椎;少阳经病型患者热敏化率排名前三的穴位为风池、大椎、列缺;太阳经病型患者热敏化率排名前三的穴位为大椎、中渚、天髎。(3)太阳经病型患者机械痛敏化率排名前三的穴位依次是肩外俞、后溪、风池;阳明经病型患者机械痛敏化率排名前三的穴位是依次是肩外俞、手三里、大杼;督脉病型患者机械痛敏化率排名前三的穴位依次是大椎、肩外俞、风池;少阳经病型患者机械痛敏化率排名前三的穴位依次是肩外俞、风池、肩井。(4)无论哪条经脉患病,受试者督脉的穴位热敏化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经脉(P<0.05);无论哪条经脉患病,受试者患病经脉的穴位机械痛敏化率均高于非患病经脉,差异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颈型颈椎病状态下,患者健侧也会出现与患侧程度相当的穴位敏化现象,临床诊疗时要注重健、患侧同治。2.颈型颈椎病患者穴位痛敏化率高于穴位热敏化率,痛敏化可能是颈型颈椎病的优势敏化形式;颈型颈椎病患者热敏化率及痛敏化率均高的穴位是风池、大椎,为颈型颈椎病的优势敏化穴。3.痛敏穴可以辅助颈型颈椎病的经络辨证,其中肩井、天髎或许是诊断少阳经患病的特异性反应点;天宗或许是诊断太阳经患病的特异性反应点。4.颈型颈椎病的穴位敏化现象具有明显的循经分布特征。督脉可能是颈型颈椎病温度敏化的优势经脉,临床治疗时可优先选择督脉上的热敏穴;患病经脉可能是颈型颈椎病痛敏化的优势经脉,临床辨证治疗时可优先选择患病经脉的痛敏穴。
关键词:
穴位敏化
颈型颈椎病
经络辨证
机械痛阈
温度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学位论文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关于口疮病
经络辨证
的探讨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年 第2期35卷 751-753页
作者:
张叔琦
张小琴
刘晓薇
邹吉涛
余亦程
张国民
刘慧萍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长沙410007
湖南中医药大学
长沙410208
经络辨证
是中医重要的
辨证
方法,其对口疮病的
辨证
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现在可见的文献中笔者尚未见到通过
经络辨证
对口疮病进行
辨证
施治的系统性论述和报道。文章立足《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并结合临床实践,通过解析口疮病运用经...
详细信息
经络辨证是中医重要的辨证方法,其对口疮病的辨证施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现在可见的文献中笔者尚未见到通过经络辨证对口疮病进行辨证施治的系统性论述和报道。文章立足《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并结合临床实践,通过解析口疮病运用经络辨证的理论依据、介绍口疮病运用经络辨证的临床体会以及列举口疮病运用经络辨证的名医医案3个方面,以论述经络辨证在口疮病辨证施治中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并为口疮病的经络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
关键词:
口疮病
经络辨证
中医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没有更多数据了...
下一页
全选
清除本页
清除全部
题录导出
标记到“检索档案”
共50页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跳转到
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合并检索
0
隐藏
清空
合并搜索
回到顶部
执行限定条件
内容:
评分:
请选择保存的检索档案:
新增检索档案
确定
取消
请选择收藏分类:
新增自定义分类
确定
取消
订阅名称:
通借通还
温馨提示:
图书名称:
借书校区:
取书校区:
手机号码:
邮箱地址:
一卡通帐号:
电话和邮箱必须正确填写,我们会与您联系确认。
联 系 人:
所在院系:
联系邮箱:
联系电话: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