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97 篇 期刊文献
  • 87 篇 报纸
  • 10 篇 学位论文
  • 2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396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306 篇 历史学
    • 276 篇 考古学
    • 48 篇 中国史
    • 16 篇 世界史
  • 179 篇 理学
    • 165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4 篇 生物学
    • 3 篇 数学
    • 2 篇 化学
    • 2 篇 地理学
    • 2 篇 地质学
    • 2 篇 统计学(可授理学、...
  • 26 篇 工学
    • 7 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7 篇 软件工程
    • 4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2 篇 机械工程
    • 2 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
    • 2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 2 篇 测绘科学与技术
    • 2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16 篇 教育学
    • 16 篇 教育学
  • 15 篇 哲学
    • 15 篇 哲学
  • 9 篇 文学
    • 7 篇 新闻传播学
    •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9 篇 管理学
    • 7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6 篇 法学
    • 5 篇 政治学
    • 1 篇 社会学
    • 1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5 篇 经济学
    • 3 篇 应用经济学
    • 2 篇 理论经济学
  • 4 篇 艺术学
    • 3 篇 美术学
  • 2 篇 医学

主题

  • 396 篇 科技考古
  • 35 篇 考古学
  • 28 篇 考古发掘
  • 27 篇 文物保护
  • 25 篇 考古学研究
  • 21 篇 考古研究
  • 19 篇 学术刊物
  • 15 篇 文物考古
  • 14 篇 中州古籍出版社
  • 14 篇 编辑部编辑
  • 14 篇 田野考古
  • 13 篇 学术讨论会
  • 13 篇 常设栏目
  • 12 篇 金石碑刻
  • 12 篇 遗产保护
  • 12 篇 中国考古学
  • 12 篇 河洛
  • 12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
  • 11 篇 文化遗产保护
  • 10 篇 研究院

机构

  • 17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 15 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3 篇 北京科技大学
  • 13 篇 《洛阳考古》编辑部
  • 11 篇 复旦大学
  • 8 篇 西北大学
  • 7 篇 中国科学院大学
  • 7 篇 广西民族大学
  • 5 篇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
  • 5 篇 北京大学
  • 5 篇 山西大学
  • 4 篇 四川大学
  • 4 篇 吉林大学
  • 4 篇 浙江大学
  • 4 篇 陕西师范大学
  • 3 篇 《湖南考古辑刊》编...
  • 3 篇 中国钱币博物馆
  • 3 篇 赤峰学院
  • 3 篇 《西部考古》编辑部
  • 2 篇 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13 篇 袁靖
  • 10 篇 《洛阳考古》编辑部
  • 6 篇 潜伟
  • 5 篇 张体义
  • 4 篇 侯亮亮
  • 4 篇 金正耀
  • 4 篇 吴小红
  • 4 篇 吴苡婷
  • 4 篇 王昌燧
  • 4 篇 《石窟与土遗址保护...
  • 4 篇 《西部考古》编辑部
  • 4 篇 杨益民
  • 3 篇 李秀辉
  • 3 篇 赵志军
  • 3 篇 张潇
  • 3 篇 周卫荣
  • 3 篇 陈彪
  • 3 篇 万辅彬
  • 3 篇 赵丛苍
  • 3 篇 张盖伦

语言

  • 396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科技考古"
39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科技考古
收藏 引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 第S1期4卷 92-95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科技手段应用到考古发掘、研究和大遗址的保护中,有效提高了信息采集的科学性和广度、深度,大大推动了考古学研究发展。例如遥感探测、GIS考古、14C年代测定、CN稳定同位素食谱分析、DNA人骨分析...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理科学方向助力中国科技考古的实践与展望
收藏 引用
科学通报 2022年 第8期67卷 707-713页
作者: 熊巨华 刘建宝 高阳 吴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北京100085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北京100101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100193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武汉430079
2020年,《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强调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考古...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科技考古与文物科技保护知识图谱初探
收藏 引用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23年 第3期35卷 163-171页
作者: 党志刚 潜伟 何正萱 赵一方 黄岑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北京100083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北京100029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 北京100192
本工作对五本国际期刊中10768篇样本数据的产出与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通过VosViewer软件开展了研究机构、作者群、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分析,展现了国际科技考古与文物科技保护领域科学知识的主题范围、结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科技考古——助力中国考古学进入黄金时代
收藏 引用
江汉考古 2021年 第6期 222-228页
作者: 袁靖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 上海200433
科技考古是应用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开展考古学研究。本文在对中国科技考古各个领域已经取得的主要成果进行概括的基础上,认为发展中国科技考古应该注意如下问题:科技考古要融入考古学研究之中;用区系类型的思路指导科技考...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科技考古视野下的裴李岗文化研究及相关问题
收藏 引用
江汉考古 2022年 第1期 97-105页
作者: 秦存誉 袁广阔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北京100048
检视裴李岗文化遗存40余年的发掘与研究工作,发现科技手段已经渗透到包括文化年代、聚落环境、生业经济、体质特征、食物结构、技术工艺、意识形态等在内的多个领域,极大推动了裴李岗文化的研究进展。但是,就各领域的具体工作和研究而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科技考古的思考
收藏 引用
江汉考古 2018年 第4期 3-10页
作者: 袁靖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 上海200433
在当今的世界考古学研究中,科技考古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考古学紧跟世界考古学发展的步伐,在科技考古各个领域成果显著、引人注目。目前的科技考古可以按照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对某...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论文的科学计量学分析与研究
收藏 引用
敦煌研究 2005年 第4期 110-114页
作者: 刘建华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100083
本文按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9种考古与文物重要期刊1993—2002年发表的科技考古与文进行物保护论文统计与分析,并对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科技考古的新起点--“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纪要
收藏 引用
东南文化 2018年 第2期 124-126页
作者: 董宁宁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
2017年9月"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会议借科技考古研究院成立之际,梳理了科技考古在复旦的发展轨迹,并对今后的日益壮大予以厚望。与会专家、学者就科技考古在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建言献策,分别勾勒...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科技考古的开拓者王振铎先生
收藏 引用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17年 第2期36卷 194-201页
作者: 华觉明 何绍庚 林文照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北京100190
王振铎先生是著名的博物学家和科技史家,还是科技考古和技术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工作中复原并陈列于诸多博物馆的古代器械,总数达76种之多。在指南车、水运仪象台、冶铁鼓风机、司南等复原研究中,他善于把史学、考...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科技考古的发展与思考
收藏 引用
南方文物 2019年 第1期 11-23页
作者: 袁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
这一讲是概论性质的,给大家做一个科技考古的全面介绍,便于大家在这几天听课时,思路更加清晰,领会更加全面。英国的考古学家伦福儒先生写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自上个世纪90年代出版以后,成为欧美的高校中学习考古学的教科书。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