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CENTER
欢迎您,
退出登录
读者登录
LOGIN
首页
HOME
资源
RESOURCES
外购资源
试用资源
公益资源
网上展厅
网上直播
自建资源
服务
SERVICES
读者指南
入馆须知
办证指南
借阅规则
赔书规则
服务规范
阅读推广
新书推荐
新书上架
借阅排行
赠书名录
读者咨询
常见问题
在线咨询
图书馆学会
全市阅读点位
概况
OVERVIEW
通图简介
机构概况
历史沿革
本馆地址
年度事记
大事记
历年年报
服务品牌
自助图书馆
静海讲堂
静海展
盲人阅览室
书式生活
城市书房
阅读巴士
书阁南通
书人书事
资讯
NEWS
通图公告
通图要闻
活动预告
友情链接
站内检索栏
移动客户端
APP
图书管家
WECHAT
咨询与建议
建议与咨询
留下您的常用邮箱和电话号码,以便我们向您反馈解决方案和替代方法
您的常用邮箱:
*
您的手机号码:
*
问题描述:
当前已输入0个字,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
全部检索
电子图书
电子期刊
纸本馆藏
南通市公共图书馆
本站搜索
搜 索
高级检索
分类表
所选分类
----=双击删除一行=----
>>
<<
限定检索结果
标题
作者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标题
标题
作者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作者
标题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作者
作者
标题
主题词
出版物名称
出版社
机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ISBN
ISSN
基金资助
索书号
确 定
文献类型
322 篇
期刊文献
20 篇
学位论文
14 篇
报纸
3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359 篇
电子文献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206 篇
法学
147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56 篇
政治学
28 篇
社会学
3 篇
法学
3 篇
民族学
46 篇
哲学
46 篇
哲学
34 篇
管理学
16 篇
公共管理
10 篇
工商管理
7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3 篇
农林经济管理
30 篇
经济学
18 篇
理论经济学
12 篇
应用经济学
24 篇
教育学
21 篇
教育学
2 篇
体育学
1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19 篇
历史学
18 篇
中国史
13 篇
世界史
1 篇
考古学
4 篇
文学
1 篇
中国语言文学
1 篇
新闻传播学
4 篇
理学
1 篇
系统科学
1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1 篇
生态学
4 篇
工学
1 篇
信息与通信工程
1 篇
控制科学与工程
1 篇
环境科学与工程(可...
2 篇
艺术学
1 篇
音乐与舞蹈学
1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1 篇
农学
1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主题
359 篇
社会发展动力
45 篇
生产力
32 篇
生产关系
32 篇
生产方式
25 篇
上层建筑
25 篇
阶级斗争
24 篇
马克思主义
24 篇
人类社会
19 篇
社会主义
18 篇
现代化建设
17 篇
邓小平
17 篇
人民群众
16 篇
唯物史观
16 篇
阶级冲突
15 篇
马克思
13 篇
毛泽东
13 篇
动力系统
12 篇
改革
12 篇
历史唯物主义
11 篇
恩格斯
机构
9 篇
中共中央党校
8 篇
华东师范大学
5 篇
山东大学
5 篇
中国人民大学
5 篇
武汉大学
4 篇
南京师范大学
4 篇
北京大学
4 篇
吉林大学
3 篇
河北大学
3 篇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
3 篇
四川大学
3 篇
洛阳师范学院
2 篇
西南大学
2 篇
中共广州市委党校
2 篇
复旦大学
2 篇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2 篇
安徽省委党校
2 篇
曲阜师范大学
2 篇
中共攀枝花市委党...
2 篇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
作者
8 篇
郑忆石
5 篇
徐伟新
4 篇
姚传旺
3 篇
徐铭青
3 篇
赵家祥
2 篇
包心鉴
2 篇
牛晔
2 篇
薛琳
2 篇
隋秀英
2 篇
朱冬英
2 篇
崔家田
2 篇
郑诗雨
2 篇
赵继伟
2 篇
朱先平
2 篇
杨雪峰
2 篇
庞雅莉
2 篇
纵瑞华
2 篇
王小军
2 篇
王丽
2 篇
李敏昌
语言
359 篇
中文
检索条件
"主题词=社会发展动力"
共
35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全选
清除本页
清除全部
题录导出
标记到"检索档案"
详细
简洁
排序:
相关度排序
时效性降序
时效性升序
相关度排序
相关度排序
时效性降序
时效性升序
智能时代的
社会
基本矛盾与
社会发展动力
收藏
分享
引用
中国
社会
科学
2025年 第3期 42-59+205页
作者:
孙伟平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革命性、颠覆性的高新技术,正在快速
发展
并广泛应用于经济、
社会
各个领域,掀起了一场空前的产业革命和
社会
变革,彻底改造、重塑了整个
社会
的基本面貌和形态。智能生产力的快速创新
发展
,驱动新型技术
社会
形态——智...
详细信息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革命性、颠覆性的高新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掀起了一场空前的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彻底改造、重塑了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形态。智能生产力的快速创新发展,驱动新型技术社会形态——智能社会——加速成型,但建基于工业社会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落后于智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导致上层建筑体系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反过来又严重地阻碍了智能生产力和智能社会的发展。解决智能时代的社会基本矛盾,需要在大力发展智能生产力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生产关系使之适应智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变革上层建筑使之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从而将智能社会的社会基本矛盾转化为强大的社会发展动力,推动智能社会的发展走上“快车道”,为新型的经济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关键词:
智能
社会
智能生产力
社会
基本矛盾
社会发展动力
共产主义
社会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恩格斯晚年对
社会发展动力
问题的新探索新阐释
收藏
分享
引用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
科学版)
2025年
作者:
房广顺
唐瑞红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科技革命引发的深刻变化使资本主义内部的经济关系、
社会
关系和阶级关系发生了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来最深刻最广泛的变革,出现了针对
社会发展动力
问题的各种曲解和错误思潮。为了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指...
详细信息
19世纪70年代以后,由科技革命引发的深刻变化使资本主义内部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发生了自从资本主义产生以来最深刻最广泛的变革,出现了针对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各种曲解和错误思潮。为了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坚持正确的斗争方向和斗争策略,恩格斯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错误思潮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发展规律,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社会发展推动作用展开深入的分析,对社会发展主体力量的多重内容和形式做出新的阐释,为各国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政党拨开了思想理论上的迷雾,宣告了各种错误思潮误导工人运动的破产,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历史新纪元。
关键词:
恩格斯
社会发展动力
基本矛盾
意识形态
主体力量
来源: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社会发展动力
的层次分析
收藏
分享
引用
教学与研究
2002年 第5期 37-42页
作者:
赵家祥
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北京100871
推动
社会发展
的
动力
是多方面的 ,它们分为不同的层次 ,起着不同的作用。在关于
社会发展动力
问题的研究中 ,有些学者由于对
社会发展
不同层次的
动力
不加区分 ,片面夸大某一层次的
动力
,忽视或否认其他层次的
动力
,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混乱 ,...
详细信息
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 ,它们分为不同的层次 ,起着不同的作用。在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研究中 ,有些学者由于对社会发展不同层次的动力不加区分 ,片面夸大某一层次的动力 ,忽视或否认其他层次的动力 ,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混乱 ,甚至导致否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本文试图把社会发展各个层次的动力作出区分 ,以澄清理论上的某些混乱 。
关键词:
社会发展动力
层次分析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
历史唯物主义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社会发展动力
的思考
收藏
分享
引用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992年 第4期 35-38页
作者:
张华金
上海
社会
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社会
历史
发展
的
动力
,是唯物史观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这里就一些基本理论作些探索,以求教于同仁。一、马克思主义的
社会
动力
论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的
社会
历史
动力
论的理论基石是什么?按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应是人的需要以及为...
详细信息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唯物史观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这里就一些基本理论作些探索,以求教于同仁。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动力论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动力论的理论基石是什么?按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应是人的需要以及为满足需要而进行的劳动。历史是由活生生的人创造的。人要创造,
关键词:
社会发展动力
人类
社会
经济
发展
思想领域
学术理论界
最终价值
历史进程
综合
动力
世界观方法论
社会
作用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社会发展动力
系统观初探
社会发展动力系统观初探
收藏
分享
引用
作者:
李丽
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
社会发展动力
问题,是近年来科技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由于视角不同,有着不同的观点和认识。本文认为重点研究
社会发展动力
的系统观,就是要全面地、动态地考察影响
社会发展
的各种因...
详细信息
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近年来科技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由于视角不同,有着不同的观点和认识。本文认为重点研究社会发展动力的系统观,就是要全面地、动态地考察影响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及相关性,更完整地把握历史发展的本来面目。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动力的深刻剖析,及其精深的辩证法思想,为我们系统地认识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明了研究的方向。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系统科学方法又深化了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社会是一个巨系统,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同样是一个有不同层次和结构组成的复杂系统。因此深入研究社会发展动力的系统观,有助于我们从动力系统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出发,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确定性与随机性、平衡态与非平衡态的统一中把握社会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寻求人类社会发展的合理路径。本文通过五个部分阐明这一问题。引言部分指出研究社会发展动力的系统观的目的和意义。首先用系统的观点看待和分析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其次能够使我们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各种矛盾、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再次,能够深化我们对科学技术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第一章阐述社会发展动力系统观的产生及其科学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的创立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新阐发,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系统观的形成;现代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又为社会发展动力系统观奠定了科学的基础。第二章对社会发展动力进行系统分析,指出社会发展动力的基本系统可分为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物质上层建筑系统和观念上层建筑系统四个方面。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推动系统演化的因素很多、很复杂。除了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具有超强稳定性之外,其它动力系统也同时存在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诸如目标动力、精神动力、思想动力、改革动力、科技核心动力、经济全球化外部动力、生存环境变动的“自然力”等等。这些因素在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由此也推出,在对经逻辑抽象而形成的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上,我们更应在具体的认知过程中联系更多的事实和增加变量分析(比如技术因素、制度因素、思想观念因素等等),运用更多的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第三章通过考察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确立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动力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在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社会发展动力系统中,科学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动力系统,渗透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另外,现代教育作为科技动力系统中的子系统,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性因素。结语部分指出社会发展动力系统观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实践意义,它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力的思想武器,具体表现在:深刻认识改革作为发展动力的地位,不断深化改革;深刻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动力系统中的核心地位,积极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深刻认识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不平衡性,贯彻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大政策;重视系统中的反馈机制,实现决策和调控的科学化;把握社会动力系统的开放性特征,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重视机遇在社会动力系统中的作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使国民经济上新台阶。
关键词:
社会发展动力
系统
系统观
生产关系
核心
动力
上层建筑
社会发展动力
科学化
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
来源:
同方学位论文库
评论
在线全文
同方学位论文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马克思
社会发展动力
系统研究
收藏
分享
引用
广东
社会
科学
2017年 第4期 78-83页
作者:
金光磊
霍福广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认为
社会发展动力
是个有机系统,包括根本
动力
系统、主体
动力
系统、功能
动力
系统、渗透性
动力
系统等等,这些
动力
在内在逻辑上的具有一致性,以
社会
基本矛盾为中心,各种层次
动力
因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一个系统整体,构成一个合...
详细信息
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动力是个有机系统,包括根本动力系统、主体动力系统、功能动力系统、渗透性动力系统等等,这些动力在内在逻辑上的具有一致性,以社会基本矛盾为中心,各种层次动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一个系统整体,构成一个合力系统,共同推动社会发展。这启示我们掌握其要害应以系统方法来研究一个相互联系而又有相互区别的社会发展动力,从而克服孤立的、机械的局部思维局限,能够强调对事物整体性的认识。除此之外,学习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可结合现代系统科学,遵从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优化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等来进行掌握,从而实现为中国社会发展构建一个良性运行的动力机制的目的。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发展动力
系统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消解”与“显影”:后马克思主义
社会发展动力
观解析
收藏
分享
引用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
科学版)
2012年 第1期44卷 76-82,153页
作者:
郑忆石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上海200241
后马克思主义通过指认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断裂",解构文本,否定一元论主张多元论,否定历史必然性肯定偶然性,消解了马克思的
社会发展动力
论。但它又在区分"中心主义"与"中心"、运用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与历史主义观点透视晚期资本主义...
详细信息
后马克思主义通过指认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断裂",解构文本,否定一元论主张多元论,否定历史必然性肯定偶然性,消解了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论。但它又在区分"中心主义"与"中心"、运用马克思的生产方式理论与历史主义观点透视晚期资本主义及其文化中,提供了认识社会发展动力的新视角并肯定了这一理论。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
社会发展动力
消解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历史唯物主义是经济决定论吗?——以饶勒斯与拉法格在
社会发展动力
问题上的争论为理论案例
收藏
分享
引用
教学与研究
2016年 第1期 13-17页
作者:
刘菲菲
吉林大学哲学
社会
学院
关于
社会发展动力
问题,饶勒斯试图通过调和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的折衷主义来进行解读。拉法格认为这种折衷主义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诘难。拉法格把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直接任务,捍卫了唯物史观,但他同样出现...
详细信息
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饶勒斯试图通过调和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的折衷主义来进行解读。拉法格认为这种折衷主义实际上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诘难。拉法格把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直接任务,捍卫了唯物史观,但他同样出现误读,即将唯物史观理解成了经济决定论。恩格斯在其晚年通信中对"经济决定论"予以批判,重申了唯物史观的真实意蕴。
关键词:
社会发展动力
唯心史观
经济决定论
历史唯物主义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如何讲授马克思主义
社会发展动力
观
收藏
分享
引用
教学与研究
1996年 第6期 58-59页
作者:
吴云
哈尔滨工程大学
社会
科学系
如何讲授马克思主义
社会发展动力
观哈尔滨工程大学
社会
科学系吴云首先应说明,马克思主义用系统观点来研究
社会发展动力
问题,认为
社会发展
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
详细信息
如何讲授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哈尔滨工程大学社会科学系吴云首先应说明,马克思主义用系统观点来研究社会发展动力问题,认为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或...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社会发展动力
社会
心理
动力
系统
恩格斯
上层建筑
精神因素
动力
作用
决定作用
辩证思想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论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
社会发展
观——从
社会发展动力
角度审视
收藏
分享
引用
云南
社会
科学
2004年 第5期 1-6页
作者:
纳麒
张劲松
云南省
社会
科学院
云南昆明650034
云南大学马列部
云南昆明650091
社会
主义
社会
基本矛盾是
社会发展
的基本
动力
,而
社会
主要矛盾是
社会发展
的直接
动力
,
社会发展动力
影响着
社会
主义
发展
观的选择。作者从
社会发展动力
角度研究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
社会
主义
发展
观的历史脉络,概括了三种
发展
观的本质特征...
详细信息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而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发展动力影响着社会主义发展观的选择。作者从社会发展动力角度研究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历史脉络,概括了三种发展观的本质特征,认为三种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是一脉相承的体系。正确理解和认识三种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
三代领导
社会发展动力
发展
观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在线全文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学校读者
我要写书评
暂无评论
没有更多数据了...
下一页
全选
清除本页
清除全部
题录导出
标记到“检索档案”
共36页
<<
<
1
2
3
4
5
6
7
8
9
10
>
>>
跳转到
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合并检索
0
隐藏
清空
合并搜索
回到顶部
执行限定条件
内容:
评分:
请选择保存的检索档案:
新增检索档案
确定
取消
请选择收藏分类:
新增自定义分类
确定
取消
订阅名称:
通借通还
温馨提示:
图书名称:
借书校区:
取书校区:
手机号码:
邮箱地址:
一卡通帐号:
电话和邮箱必须正确填写,我们会与您联系确认。
联 系 人:
所在院系:
联系邮箱:
联系电话: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