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603 篇 期刊文献
  • 1 篇 学位论文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605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89 篇 法学
    • 142 篇 马克思主义理论
    • 26 篇 社会学
    • 20 篇 政治学
    • 11 篇 民族学
    • 4 篇 法学
    • 2 篇 公安学
  • 174 篇 教育学
    • 164 篇 教育学
    • 9 篇 体育学
  • 83 篇 文学
    • 39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39 篇 新闻传播学
    • 5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69 篇 管理学
    • 42 篇 公共管理
    • 20 篇 工商管理
    • 4 篇 管理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
    • 2 篇 农林经济管理
  • 40 篇 哲学
    • 40 篇 哲学
  • 37 篇 历史学
    • 27 篇 中国史
    • 18 篇 考古学
  • 28 篇 工学
    • 14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6 篇 食品科学与工程(可...
    • 4 篇 纺织科学与工程
    • 2 篇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 21 篇 经济学
    • 20 篇 应用经济学
    • 1 篇 理论经济学
  • 11 篇 艺术学
    • 6 篇 美术学
    • 2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2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2 篇 设计学(可授艺术学...
  • 5 篇 理学
    • 4 篇 科学技术史(分学科...
  • 2 篇 军事学
  • 1 篇 农学

主题

  • 605 篇 礼仪之邦
  • 75 篇 中华民族
  • 53 篇 文明古国
  • 38 篇 礼仪教育
  • 35 篇 传统美德
  • 24 篇 中国人
  • 21 篇 礼尚往来
  • 20 篇 “礼”
  • 19 篇 中国
  • 18 篇 中国传统文化
  • 17 篇 文明礼仪
  • 17 篇 行为规范
  • 14 篇 礼仪文化
  • 13 篇 孩子
  • 13 篇 文明
  • 13 篇 文化传承
  • 13 篇 中华文明
  • 12 篇 文明礼仪教育
  • 12 篇 幼儿园
  • 11 篇 家风

机构

  • 7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6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4 篇 中国人民大学
  • 3 篇 江苏师范大学
  • 3 篇 东北师范大学
  • 3 篇 南京市江宁区东山...
  • 2 篇 河北师范大学
  • 2 篇 河北大学
  • 2 篇 闽江学院
  • 2 篇 中国艺术研究院
  • 2 篇 唐山市丰南区第一...
  • 2 篇 安徽大学
  • 2 篇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
  • 2 篇 四川美术学院
  • 2 篇 中国实学研究会
  • 2 篇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
  • 2 篇 北京大学
  • 2 篇 苏州大学
  • 2 篇 厦门大学
  • 2 篇 武汉大学

作者

  • 4 篇 杨华
  • 4 篇 刘建明
  • 3 篇 彭兆荣
  • 2 篇 李晓鹏
  • 2 篇 李燕
  • 2 篇 彭林
  • 2 篇 展华
  • 2 篇 李慧芬
  • 2 篇 薇薇安
  • 2 篇 张萌
  • 2 篇 林友华
  • 2 篇 宋芳
  • 2 篇 宁玉珍
  • 2 篇 褚振江
  • 2 篇 陈延斌
  • 2 篇 恩比
  • 2 篇 王杰
  • 2 篇 魏文华
  • 2 篇 萧放
  • 2 篇 李晓梦

语言

  • 605 篇 中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礼仪之邦"
60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礼仪之邦
收藏 引用
精神文明导刊 2022年 第9期 57-57页
作者: 苑天舒 不详
中国是“礼仪之邦”。唐代经学家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大,故称夏;有章服美,谓华。”华夏是章服制度与礼仪道德兴盛的地方,是美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祥成长的地方。我们现在还能找到哪些是华夏中国的“礼仪”呢?有人或许会说...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评论
中国何以成为“礼仪之邦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 2020年 第1期 97-104页
作者: 杨华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430072
传统文献和当代汉语的用语习惯中,"礼仪之邦"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逐渐代替了"礼义"。其内在原因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把礼仪有无视为自我文化认同的根本标识和华夷辨的主要依据。宋明以降,中国越来越重视和强化礼仪,逐步走向一...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礼义”与“礼仪之邦”的是正
收藏 引用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 第3期22卷 24-34,152页
作者: 许建良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南京211189
"礼义"与"礼仪之邦"存在争议的事实,既有忽视词语学层面的思考,也有忽视形式所持有功效的倾向,合理的阐释姗姗来迟,本文旨在尝试弥补这个缺失。总的来说,"义"是"仪"的古字,在没有出现"仪"前,"义"包含"仪"的意思;但在"仪"产生后,"...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礼仪之邦话用语
收藏 引用
小学生学习指导 2023年 第1期 18-19页
作者: 常乐 不详
中国历来被看作礼仪之邦,有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说的是君子待人应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使用礼貌用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体现小朋友是否讲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简单地说,礼貌用语主要分为两类...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礼仪之邦,源于细节的教养
收藏 引用
父母必读 2016年 第12期 I0012-I0016页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重视传统文化传承的国家。从新保老师身上就能看出一二来。比如拿吃饭这件小事来说,日本人习惯吃饭前要说一句:“我要开动了”连拿起筷子这个最简单的动作,都要有三个步骤。吃饭时,人们不能把筷...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翟理斯《聊斋志异》英译文本中的中国形象:“民主政”“礼仪之邦
收藏 引用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 第11期30卷 75-78页
作者: 乔媛 孙胜忠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安徽芜湖241000
翟理斯《聊斋志异》英译本是中国典籍外译的典范,可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翻译借鉴。为让学界正确认识翟理斯译本的翻译动机,对翟理斯《聊斋志异》英译文本进行了研读,认为该译本从政治、人民两个维度向西方展示了中国形象——"民主政"...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法治与传统——从“礼仪之邦”到“依法治国”
收藏 引用
新华月报 2017年 第12期 68-70页
作者: 马小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本期笔谈宗旨有二:一是阐明法与文化的关系,不同的文化一定会产生出不同的法,但不同的法却一定会有相通甚至相同处。西法中法、古法今法,表现形式、诉求内容等理所当然各有不同,但与自身文化匹配、追求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秩序则...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礼仪之邦中国
收藏 引用
科技资讯 2006年 第20期4卷 155-156页
作者: 孙金玲 潍坊学院 山东潍坊261061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们十分重视交往中所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绣出礼仪之邦,针穿“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评殷航的专著《鲁绣的工艺、艺术及文化研究》
收藏 引用
服饰导刊 2019年 第4期8卷 95-96页
作者: 李强 武汉纺织大学《服饰导刊》编辑部
鲁绣出自春秋时期礼仪之邦——齐鲁故地,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头百姓所喜好,真可谓“绣出礼仪之邦,针穿‘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而关于鲁绣的研究,不得不提殷航博士的《鲁绣的工艺、艺术及文化研究》一书,因为该书是目前对鲁绣...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中国“礼仪之邦”文化初探
收藏 引用
南方论刊 2008年 第12期 90-90,87页
作者: 林颖 福建宁德师范专科学校 福建宁德352100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称,其传统礼仪文化在古代就已初步形成,如:交际礼仪意识、古代交际礼仪规则、古代交际礼仪培养等这些都对中国礼仪形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