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限定检索结果

文献类型

  • 269 篇 期刊文献
  • 10 篇 学位论文
  • 1 篇 会议

馆藏范围

  • 280 篇 电子文献
  • 0 种 纸本馆藏

日期分布

学科分类号

  • 110 篇 哲学
    • 109 篇 哲学
  • 35 篇 文学
    • 18 篇 新闻传播学
    • 12 篇 中国语言文学
    • 5 篇 外国语言文学
  • 34 篇 教育学
    • 27 篇 教育学
    • 4 篇 体育学
    • 3 篇 心理学(可授教育学...
  • 26 篇 工学
    • 5 篇 建筑学
    • 4 篇 农业工程
    • 3 篇 材料科学与工程(可...
    • 3 篇 土木工程
    • 3 篇 化学工程与技术
    • 3 篇 轻工技术与工程
    • 3 篇 生物工程
  • 17 篇 法学
    • 9 篇 社会学
    • 3 篇 法学
    • 2 篇 公安学
  • 17 篇 农学
    • 7 篇 作物学
    • 3 篇 农业资源与环境
    • 3 篇 畜牧学
  • 17 篇 艺术学
    • 7 篇 戏剧与影视学
    • 5 篇 美术学
    • 3 篇 音乐与舞蹈学
  • 12 篇 理学
    • 6 篇 生物学
  • 9 篇 历史学
    • 5 篇 考古学
    • 2 篇 中国史
    • 2 篇 世界史
  • 9 篇 管理学
    • 4 篇 公共管理
    • 3 篇 工商管理
  • 8 篇 经济学
    • 7 篇 应用经济学
  • 4 篇 医学

主题

  • 280 篇 物自身
  • 38 篇 康德
  • 36 篇 牟宗三
  • 18 篇 智的直觉
  • 16 篇 现象
  • 9 篇 康德哲学
  • 9 篇 本体
  • 9 篇 人物形象
  • 9 篇 自由
  • 6 篇 矛盾
  • 5 篇 海德格尔
  • 5 篇 理性
  • 5 篇 先验对象
  • 5 篇 中国
  • 5 篇 人物性格
  • 5 篇 事物
  • 4 篇 内心冲突
  • 4 篇 黑格尔
  • 4 篇 显象
  • 4 篇 存在论

机构

  • 6 篇 复旦大学
  • 6 篇 山东大学
  • 5 篇 华东师范大学
  • 4 篇 四川大学
  • 4 篇 北京大学
  • 4 篇 武汉大学
  • 4 篇 南开大学
  • 3 篇 河北大学
  • 3 篇 西北师范大学
  • 3 篇 北京师范大学
  • 3 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
  • 2 篇 首都师范大学
  • 2 篇 东南大学
  • 2 篇 <天津金融月刊>编...
  • 2 篇 兰州大学
  • 2 篇 同济大学
  • 2 篇 上海邦信阳中建中...
  • 2 篇 南京师范大学
  • 2 篇 上海交通大学
  • 2 篇 吉林大学

作者

  • 6 篇 杨泽波
  • 4 篇 余治平
  • 4 篇 成穷
  • 4 篇 李明辉
  • 3 篇 董滨宇
  • 2 篇 邓仕银
  • 2 篇 潘卫红
  • 2 篇 碣黎
  • 2 篇 赵广明
  • 2 篇 韩竟禹
  • 2 篇 杨玉昌
  • 2 篇 王咏诗
  • 2 篇 张晚林
  • 2 篇 刘作
  • 2 篇 游建西
  • 2 篇 秦蕊
  • 2 篇 曾永成
  • 2 篇 周建刚
  • 2 篇 黄裕生
  • 2 篇 盛珂

语言

  • 279 篇 中文
  • 1 篇 英文
检索条件"主题词=物自身"
28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排序:
物自身问题新探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 2023年 第4期 122-143,207页
作者: 郁振华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 上海200241
康德积极回应17世纪科学革命,提出先验哲学的方案。先验哲学区分显象和物自身,认为人只能认识显象,不能认识物自身。当代哲学已大大超越先验哲学:围绕对科学革命的回应、两种性质理论、两个物自身概念以及如何通达物自身等四个方面,便...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康德的“物自身”辨正
收藏 引用
世界哲学 2013年 第6期 51-62页
作者: 潘卫红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康德的"物自身"具有两种不同的所指:刺激我们感官的外部对象本身和来自主体的、构成我们知识的先天根据。两种意义上的"物自身",分别是康德在批判主体的认识能力过程中,相对于"认识"的主体性和"知识"的局限性而预设的"客观对象",各有其...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牟宗三对康德之误读举要(之三)——关于“物自身
收藏 引用
学习与探索 2006年 第6期 1-6页
作者: 邓晓芒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武汉430072
牟宗三对康德哲学的构架体系的把握,最仰赖的就是“现象”与“物自身”这一对范畴,特别是“物自身”①的概念,他称之为“批判哲学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1]125。牟宗三还特别为此写了一本书《现象与物自身》,以现象与物自身的区分作为全...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历史的诠释与创造的诠释──论牟宗三后期哲学中的“物自身”是价值意味概念的命题
收藏 引用
孔子研究 2002年 第3期 19-32页
作者: 王兴国 云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
物自身”是康德哲学中最为复杂、最难理解和最为重要的基本概念与中心概念,也是牟宗三后期哲学即道德的形上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牟宗三把“物自身”诠释为一个具有价值意味的概念,是在对康德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比较与会通的过程中完...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论“两种视角”解读的方法论基础及其局限——基于《纯粹理性批判》和《遗著》中的“物自身”概念
收藏 引用
现代哲学 2024年 第3期 94-101页
作者: 刘晚莹 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100871
普劳斯对“二阶先验反思”框架的分析,为关于物自身的“两种视角”解读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学界虽然熟知“两种视角”解读,但对其背后的“二阶先验反思”方法缺乏探讨。本文根据普劳斯的著作,对这一先验反思模型进行详细考察,而后基于对...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博看期刊 评论
从现象到物自身:文字书写何以进入审美视域——兼论汉文明“道”之周遍性思想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 2013年 第4期 25-30页
作者: 李欣 同济大学哲学系
文字书写转为审美对象,在于两种观立场的转换:摒弃功利或认知的立场,不将其视为实用技能或认知符号,而以无功利的心态看待文字书写本身。此时,文字书写便摆脱了现象身份,仿佛物自身般,进入审美视域。此种无功利心态是普遍的,在古希腊...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道家(教)内外景与物自身——论牟宗三物自身哲学观点的是与不是
收藏 引用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1期22卷 48-54页
作者: 游建西 深圳大学文学院 广东深圳518060
道教在哲学思想上基本采用道家思想,道家这一概念一定程度上涵盖道教这一概念。道家看事有内外景之分,牟宗三关于“现象与物自身”的说法,只是就外景说话,缺少内景部分。道家内外景合二为一便可得到物自身的看法。“缘”其实是现象,...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牟宗三对康德物自身概念的借用与转换
收藏 引用
哲学动态 2013年 第11期 64-69页
作者: 陶悦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北京100089
在牟宗三哲学中,“物自身”概念是个至关重要的概念,这一概念虽然是牟宗三从康德哲学中借用过来的概念,但却做了儒家式的改造。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牟宗三何以认定康德的物自身不是一个事实的概念?
收藏 引用
哲学研究 2007年 第11期 31-36页
作者: 杨泽波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Mouzongsan considers that thing-in-itself in Kant’s theory is not an Idea of Fact, but a concept of Valuation, which is his representative viewpoint. Such viewpoi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u’s theory. I have po...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
“实相”与“物自身”——大乘佛学和康德哲学中两个概念的比较
收藏 引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4期43卷 169-172页
作者: 陈鑫 海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海南海口571158
实相是大乘佛学的标志性概念,是蕴含于事之中的真实本质,与无相、真如、涅槃等概念同义,与缘起性空学说有关。物自身是康德哲学中的奠基性概念之一,它作为一个消极的本体是认识的界限,认识一旦逾越此界限推进到无条件的世界,总体就会... 详细信息
来源: 维普期刊数据库 维普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同方期刊数据库 评论